新華社內羅畢9月28日電 通訊:“我愿做中肯文化交流之橋”——記肯尼亞孔子學院首位本土教師魯凱
新華社(she)記(ji)者(zhe) 王騰 金(jin)正
今年(nian)41歲的(de)雅(ya)各布·魯卡卡是一名(ming)(ming)土生(sheng)土長的(de)肯尼亞人(ren),但他卻有一個(ge)地道的(de)中文名(ming)(ming)字(zi)——“魯凱”。
“十(shi)(shi)年前(qian)我在中國(guo)看月(yue)亮,十(shi)(shi)年后我在肯(ken)尼亞做月(yue)餅。”魯凱(kai)說,記者采訪他當天(tian)正值(zhi)中秋節(jie),在內羅(luo)畢大學(xue)(xue)孔子學(xue)(xue)院,魯凱(kai)正手握豆沙餡兒(er),和(he)中國(guo)志愿者們熱火朝天(tian)地(di)做月(yue)餅。
2005年,中國(guo)在內羅畢(bi)大學開設了非洲大陸第(di)一(yi)所孔子學院。13年來,魯凱已從內大孔院第(di)一(yi)任漢語班班長,成長為本(ben)土第(di)一(yi)位(wei)資深(shen)漢語教師。
魯凱告訴記者,雖然已(yi)執教多年,但自(zi)己在(zai)語音(yin)(yin)方面仍有(you)不(bu)足。“比如有(you)的聲母(mu)韻母(mu),我發音(yin)(yin)還不(bu)精確,所以從今年起(qi),我開(kai)始在(zai)內羅畢大學攻讀語音(yin)(yin)學博(bo)士,想再下點功夫。”
談(tan)起與漢(han)語(yu)的(de)緣分(fen),魯凱(kai)像打開了話匣(xia)子。“當年我在孔院學習,最喜愛的(de)一本(ben)書叫《漢(han)字(zi)演變》,比如(ru)這個‘休’字(zi),就(jiu)是一個人靠(kao)在木頭上,也就(jiu)是靠(kao)在樹上,很形(xing)象,很有(you)意思!”
癡迷中文的魯凱(kai),終于在2008年(nian)獲得中國政府獎學(xue)金,遠赴天(tian)津(jin)師范(fan)大學(xue)學(xue)習(xi)漢(han)語(yu)。“那時班上有(you)18人,我(wo)(wo)是(shi)漢(han)語(yu)基礎最差的一個。”為了(le)(le)(le)練習(xi)中文,魯凱(kai)經常在課后找在操(cao)場上鍛煉的中國同學(xue)聊天(tian)。“一年(nian)下(xia)來,我(wo)(wo)不僅中文更好了(le)(le)(le),連(lian)跑步都更快了(le)(le)(le)。”魯凱(kai)笑著說(shuo)。
大學(xue)一年(nian)級學(xue)生莫(mo)林是魯(lu)凱(kai)漢語班上的學(xue)生,她說(shuo)魯(lu)凱(kai)老師經常和他們分享自己的中(zhong)國故事。“我很向往中(zhong)國,也希望有一天能(neng)去北京和天津(jin)看看!”
“當年中(zhong)國同學問我,從(cong)肯尼亞(ya)過來要坐幾(ji)天火車?回國后,朋友們則問我,到(dao)了(le)中(zhong)國怎么不留辮子?”深深感受到(dao)兩國缺少交流的魯(lu)凱決定歸國后繼續(xu)在(zai)孔院工作。“我不僅要將中(zhong)文帶(dai)回來,更(geng)要做中(zhong)肯文化溝通的橋梁(liang)。”他說(shuo)。
2010年魯(lu)凱(kai)回國(guo)任教(jiao)時,內大(da)(da)孔院只有(you)他一(yi)名本土教(jiao)師,課堂(tang)上的肯尼亞學(xue)生(sheng)也(ye)寥寥無幾。如今,該院不僅已擁有(you)3名本土教(jiao)師,學(xue)漢語的人數也(ye)迅(xun)猛增(zeng)長。魯(lu)凱(kai)說:“現在在內羅畢大(da)(da)學(xue),學(xue)習中文已經成為一(yi)種(zhong)時尚。”
隨著“漢語(yu)熱”在肯尼亞不斷升溫,當(dang)(dang)地高(gao)校對(dui)本土(tu)中文教師的(de)需(xu)求(qiu)也不斷擴大(da)。2014年,魯(lu)凱的(de)得意門(men)生毛琳(lin)獲(huo)聘肯雅塔大(da)學孔(kong)子學院中文教師。談及此(ci)事,魯(lu)凱不無驕傲地說(shuo):“我現在已(yi)經(jing)當(dang)(dang)上‘祖師爺’了。”
內羅畢大(da)學(xue)孔子(zi)學(xue)院中(zhong)方院長肖珊告訴記者,魯凱老(lao)師(shi)(shi)作為(wei)內大(da)孔院本土(tu)教師(shi)(shi)中(zhong)的“頂梁柱”,每(mei)年(nian)都會負責新任(ren)中(zhong)方教師(shi)(shi)的崗前培訓,不僅(jin)推動(dong)當地學(xue)生和中(zhong)國(guo)教師(shi)(shi)相互融合,還促進課堂教學(xue)的形式更加生動(dong)、內容更加豐富。
在(zai)魯凱眼中(zhong),孔子學(xue)院不僅是語(yu)言教學(xue)的課堂,更是文(wen)化傳播(bo)的載體。“如果說(shuo)孔院是座大(da)橋(qiao),那我未來就做中(zhong)肯文(wen)化交(jiao)流的一座小橋(qiao)吧。”魯凱說(shuo)。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