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的灶(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新(xin)華社(she)鄭州4月12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這(zhe)具保存(cun)較好的(de)人骨,形(xing)如‘坎’字的(de)甲骨文。像這(zhe)樣呈跪姿,且可與(yu)甲骨文中的(de)字形(xing)對照上的(de)人祭現(xian)象實(shi)屬罕見。”柴莊遺址發掘項目(mu)負責人梁法偉說。
在河南濟(ji)源柴莊(zhuang)遺址(zhi)的(de)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遺址(zhi)內(nei)發現(xian)大量墓葬及(ji)晚(wan)商祭(ji)祀遺存,為(wei)研究商周(zhou)時(shi)期社(she)會形態及(ji)禮(li)制變遷提供實物(wu)資料。其(qi)中,一處獨特(te)的(de)人祭(ji)現(xian)象引發業界關注。

這是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出土的卜骨(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身(shen)首異處(chu),面朝(chao)北(bei)方(fang),雙(shuang)膝跪于坑內,兩手(shou)交叉放在身(shen)前。梁法(fa)偉(wei)介紹說,據殷(yin)墟(xu)出土的(de)(de)甲骨文記(ji)載(zai),商朝(chao)盛行祭(ji)祀文化,先民(min)用“社”“示(shi)”“壇”“坎(kan)”等(deng)象形(xing)文字記(ji)述(shu)不同形(xing)制(zhi)的(de)(de)祭(ji)祀活動。其中(zhong)(zhong),“坎(kan)”字描(miao)繪的(de)(de)便(bian)是將人或是牲(sheng)畜放在坑中(zhong)(zhong)的(de)(de)祭(ji)祀方(fang)式(shi)。
此前,考古(gu)發現(xian)(xian)的(de)人祭(ji)現(xian)(xian)象多(duo)為(wei)躺姿。專家推測(ce),呈“坎(kan)”字形的(de)祭(ji)祀方(fang)式盡管在目前考古(gu)發現(xian)(xian)中出(chu)現(xian)(xian)的(de)數量(liang)極(ji)少,但既然能與甲骨文中的(de)記載相照應,或許在當時是(shi)普遍(bian)存在的(de)。

這是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出土的原始瓷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柴莊遺址所處區域是商王朝(chao)經略晉南的要地(di),也是文獻記載(zai)周(zhou)武王伐商的必經之地(di)。這里扼守軹關陘東端,北依(yi)太行山,南部(bu)為黃河,地(di)理位置(zhi)顯(xian)要。
2019年以(yi)來,為(wei)配合基建(jian),經國家文物(wu)局批準,河南(nan)省文物(wu)考古研(yan)究院與濟(ji)源市(shi)文物(wu)工(gong)作隊(dui)組成(cheng)聯合考古發(fa)掘隊(dui),對柴莊遺址進行考古發(fa)掘及調查勘探,發(fa)掘面積6000平方米。

這是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的罕見人祭遺存(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遺址(zhi)(zhi)內發現(xian)了排列有序(xu)的(de)晚商高(gao)等(deng)級貴族墓葬(zang)、祭祀坑(keng)、夯土基址(zhi)(zhi)和(he)建造(zao)考究的(de)水井(jing)等(deng),表明(ming)(ming)這里在當時應為區域中(zhong)心聚落。”梁法(fa)偉說,遺憾(han)的(de)是(shi),由(you)于(yu)墓葬(zang)被盜嚴(yan)重,尚未發現(xian)可指(zhi)明(ming)(ming)聚落族屬的(de)實物資料。
目前(qian),考古人員(yuan)仍在對遺(yi)(yi)址(zhi)情況進行綜合整(zheng)理分析,結合遺(yi)(yi)址(zhi)布局結構(gou)及出土的(de)豐富遺(yi)(yi)物,包括陶器(qi)、石器(qi)、骨器(qi)、蚌器(qi)、玉器(qi)、原始瓷和卜骨等,還(huan)原聚落的(de)基本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