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hua)社臺北12月(yue)21日電(記者楊慧、章利(li)新)正在此(ci)間舉(ju)辦的第39屆臺北音(yin)響暨藝(yi)術大(da)展上,包括雕塑(su)、材料畫、唐卡等眾(zhong)多(duo)大(da)陸(lu)藝(yi)術家創(chuang)作(zuo)的作(zuo)品亮相。現場觀(guan)眾(zhong)絡繹不(bu)絕,有參(can)觀(guan)者表(biao)示這些作(zuo)品加深了他們對(dui)中華(hua)文化(hua)的了解。
在畫作(zuo)展區,參展企業(ye)上海(hai)大雅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蘇繡正在為參觀(guan)者講述北京故宮博物院館(guan)藏作(zuo)品《文苑圖(tu)》的復(fu)制(zhi)品。“這幅圖(tu)是按1:1的比例(li)制(zhi)作(zuo),描寫(xie)的是4個(ge)文人在松下(xia)吟詠的情景。從膠版印刷(shua)到數碼高保真(zhen)輸出,我們在復(fu)制(zhi)中力求貼近生活,用當代(dai)科(ke)技還原真(zhen)跡,讓老百姓把國寶帶(dai)回家。”她說。
除了(le)北(bei)京故宮博物院(yuan),現場還展(zhan)出多款來自(zi)大陸其(qi)他博物館以及臺北(bei)故宮博物院(yuan)的(de)館藏(zang)作品。蘇繡說,這樣的(de)展(zhan)覽不僅(jin)可以幫(bang)助兩岸民眾了(le)解共同的(de)歷(li)史(shi)文化(hua),也為年輕藝術家交流搭建了(le)平臺。
唐卡(ka)展區的畫作主要反映(ying)青藏(zang)高原的文化傳統,既有寺廟、宮殿等歷史遺跡(ji)的展現,也不(bu)乏色調鮮(xian)麗的當(dang)代藏(zang)族同胞生活圖景(jing),讓參(can)觀(guan)者從中領(ling)略到(dao)雪域風(feng)情。據(ju)悉,這(zhe)些作品均由藝術家(jia)們手工制作,以礦物(wu)質作為原料(liao),便于(yu)長久保存。
前來(lai)觀(guan)展的(de)(de)臺(tai)北市民羅先(xian)生說:“這么精(jing)致的(de)(de)畫(hua)作以前只在電視雜志上見過。這些作品從材質到畫(hua)工都(dou)很專業(ye)精(jing)湛,讓人佩服。它(ta)們(men)深(shen)具歷史(shi)的(de)(de)厚重感(gan)(gan),更讓我們(men)感(gan)(gan)受(shou)到中華文化的(de)(de)博大精(jing)深(shen)。”
展(zhan)覽(lan)現場還有不少(shao)青年藝術家的(de)文創作品(pin),包括用彩(cai)色卡片記錄老上海風情,用紅(hong)茶、板藍(lan)根、松木等植(zhi)物材(cai)料染制的(de)彩(cai)色圍巾等。
前來參展的(de)上海(hai)代表團策展人陸詠青說,臺灣藝術(shu)家對傳(chuan)統手(shou)藝傳(chuan)承得很好,而本次參展的(de)上海(hai)藝術(shu)家的(de)作品偏時(shi)尚一(yi)些。兩岸藝術(shu)家可以互相交流(liu),增進了解,共同(tong)傳(chuan)承中華(hua)文化。
據主辦(ban)方介紹,此次展出內容還(huan)包括音(yin)響、影音(yin)、音(yin)樂唱片、周邊(bian)配件等(deng),展覽期間還(huan)邀請音(yin)響藝術界知名人士舉(ju)辦(ban)多(duo)場講座。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