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8日(ri)(ri)電(記(ji)者周瑋(wei))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ji)博物館)18日(ri)(ri)舉辦國際博物館日(ri)(ri)系列活動。講座(zuo)、體驗式(shi)教育、手工活動等豐富(fu)內容,加深了公眾(zhong)對典籍(ji)文化的了解(jie)與認知。
“自(zi)(zi)信(xin)的密碼——溯(su)源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為(wei)什么自(zi)(zi)信(xin)”講(jiang)座的主講(jiang)人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哲昕。講(jiang)座從地理環境、歷(li)史積(ji)淀(dian)、民族奮斗、個體犧牲(sheng)、家國(guo)(guo)(guo)情懷出發,解析中(zhong)(zhong)華(hua)民族深厚自(zi)(zi)信(xin)的基因(yin)密碼,并與觀眾進行了(le)互(hu)動交流和探(tan)討。
同時(shi),國家典(dian)籍博物館在“從《詩經》到《紅樓夢》——那(nei)些(xie)年我(wo)們讀過的經典(dian)”展廳(ting)內開展了體驗式教育活動。在發(fa)音朗誦專家的帶(dai)領下,來自陽(yang)春小(xiao)學(xue)的數十位學(xue)生,采(cai)用領誦、群(qun)誦的方式,與觀眾(zhong)一起在詩詞中感(gan)受(shou)“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qian)。
展(zhan)廳內(nei),專業(ye)工作(zuo)人(ren)員還展(zhan)示了(le)雕版印(yin)(yin)刷、活字印(yin)(yin)刷、傳拓技術的(de)特點與使用方法,觀眾邊觀摩學(xue)習邊動手參與,親(qin)身體驗古人(ren)的(de)各種典籍(ji)制作(zuo)工具和技術,感受古人(ren)的(de)智慧(hui)和我國悠久燦爛的(de)典籍(ji)文化。
當日,國(guo)家圖書館“中國(guo)古代重要科技(ji)發(fa)明創造名家講座”第(di)六講在(zai)國(guo)家圖書館文(wen)會(hui)堂舉行(xing)。本期主題(ti)為(wei)“中國(guo)古代指南(nan)針實(shi)證研(yan)究——兼談磁技(ji)術(shu)的歷(li)史與文(wen)化”,中國(guo)科學院自然(ran)科學史研(yan)究所副研(yan)究員黃興為(wei)觀眾講述(shu)了指南(nan)針的前世今(jin)生(sheng)。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