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she)昆明5月4日(ri)電 題:在扶(fu)貧一(yi)線磨礪青(qing)春——共青(qing)團(tuan)云南省委文滄村扶(fu)貧記
新華社(she)記者白靖利
盡管已是(shi)深夜(ye),羊鼻溝村民小(xiao)組長(chang)楊紹張家依舊燈(deng)火通明。駐(zhu)村扶(fu)貧工作(zuo)隊員、村組干部以及42戶(hu)農(nong)戶(hu),正(zheng)在這里(li)開會(hui)。
“去年(nian)(nian)搞了危房改(gai)造,今年(nian)(nian)再搞環(huan)境提升,一年(nian)(nian)一個大變樣啊(a)……”一名村民“叫好”。
另一名村民有不同(tong)意見(jian):“政策是(shi)好,可我家(jia)就(jiu)那么大點(dian)地(di)方(fang),折騰來折騰去的,太(tai)麻煩。”
聽完大(da)家的(de)意見(jian),來自(zi)共青(qing)團(tuan)云南省委(wei)的(de)朱春華站起來說(shuo):“去年順利脫貧,大(da)家住房都(dou)有(you)了保障,我(wo)們不能只(zhi)停留在原地。花點時間把生活環境搞好(hao),對我(wo)們的(de)發(fa)展也有(you)幫助啊。”
楊紹張點(dian)頭稱是:“春(chun)華說的有道理,把家里收拾起來,院子(zi)打(da)掃(sao)干凈,環境就出來了。工作隊凡(fan)事都為我們著(zhu)想,我們應該積極配合。”
村干部(bu)李冰補充(chong)說(shuo):“今年我們有19公(gong)里的村組道路要硬化,衛生廁(ce)所試(shi)點也在(zai)推進,每家(jia)每戶行動起來,全村的環境才(cai)能不斷提升美化。”
開會(hui)討論的(de)(de)是(shi)村(cun)(cun)里人(ren)居環境提升(sheng)改造。經過(guo)一番“七嘴八舌(she)”的(de)(de)討論,村(cun)(cun)民們(men)最(zui)終都同意參與(yu),預計(ji)今(jin)年(nian)10月底前完成改造。
類似這樣的會議、討論和入戶工作,朱(zhu)春華(hua)已經不(bu)記得參加過多(duo)少次(ci)。好在(zai),每(mei)次(ci)經過耐心細致的說明,大部分村民都(dou)能理解(jie)和接受。“只(zhi)要把(ba)道理說清楚了,他們(men)都(dou)會支持的。”朱(zhu)春華(hua)說。
從2016年(nian)3月起,共青(qing)團云(yun)南省委先后派(pai)出12名駐村扶(fu)貧工作隊員,來(lai)到保山市昌寧(ning)縣大(da)(da)田壩鎮文滄(cang)(cang)村掛鉤幫扶(fu)。兩年(nian)多來(lai),這些團干部將(jiang)青(qing)春(chun)揮灑在(zai)這個大(da)(da)山深處的小村莊,也為(wei)文滄(cang)(cang)村如期脫貧奉獻了青(qing)春(chun)力量。
“我(wo)們(men)引進(jin)的(de)葡萄品種是陽光(guang)玫瑰(gui),果肉鮮脆多汁,還有玫瑰(gui)香味,畝產可以(yi)達(da)到(dao)2萬元(yuan)以(yi)上,明年年底就可以(yi)實現收益。”昌(chang)寧縣大田壩鎮文滄村葡萄專業合(he)作社(she)理事(shi)長李麗梅自信地說。
這個規(gui)模200畝的葡萄種植基地,是共(gong)青團云(yun)南(nan)省(sheng)委駐村(cun)工作隊員牽線搭橋(qiao)引來的項(xiang)目,成為文(wen)滄村(cun)村(cun)民脫貧(pin)致富的“新希(xi)望”。
新引進的葡(pu)萄(tao)種植(zhi)和豪豬養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文滄村295個建檔(dang)立卡戶全部入股合作社,實(shi)現(xian)了(le)產業幫扶全覆蓋。按照共青團云南(nan)省委的扶貧計劃,未來幾年,兩(liang)個項目將有效(xiao)幫助農戶持續增收、穩定(ding)脫貧,真正(zheng)實(shi)現(xian)“輸血”變(bian)“造血”。
從(cong)協調項目到教育幫(bang)扶,從(cong)村(cun)(cun)組道路硬化到小學災后重(zhong)建(jian),工作隊員(yuan)與(yu)文滄村(cun)(cun)緊密(mi)聯系在(zai)一起,村(cun)(cun)里的(de)(de)點滴(di)變(bian)化都透著他們的(de)(de)艱辛努(nu)力。
“剛到村(cun)里的第一(yi)(yi)周(zhou)確實不習慣,有一(yi)(yi)天半夜被(bei)(bei)跳(tiao)蚤咬醒,一(yi)(yi)看腿(tui)上已經冒出20多個(ge)紅疙瘩,一(yi)(yi)晚上沒睡好。”“90后”女(nv)生薛祎(yi)然記憶猶新:“來(lai)之前就聽老(lao)隊員(yuan)說(shuo)一(yi)(yi)定要被(bei)(bei)跳(tiao)蚤‘叮’一(yi)(yi)次才能被(bei)(bei)他們‘接納’,原來(lai)是真的。”
除了與環境的斗(dou)爭,更(geng)大的考驗在于(yu)(yu)村里的工作。在貧困對象動態(tai)管理那段時間(jian),隊員們(men)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由于(yu)(yu)時間(jian)短、任(ren)務重、人力(li)少,熬更(geng)守夜、方便盒飯(fan)是(shi)常態(tai),最(zui)長的一次36個小(xiao)時持續工作。”剛結(jie)束駐(zhu)村扶貧工作的魯(lu)瑞笑著說。
如今,文滄村有了(le)垃圾集中(zhong)存放銷毀點、嶄新的(de)(de)活動場所、全民健身設施、便民服務(wu)中(zhong)心,還成立了(le)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務(wu)隊(dui)。隨著交通的(de)(de)改善和村莊環境的(de)(de)美化(hua),越來越多農(nong)戶(hu)籌劃著蓋“農(nong)家(jia)樂(le)(le)”“漁(yu)家(jia)樂(le)(le)”。
對駐村(cun)扶(fu)貧工作隊員來說,他們(men)不(bu)僅突破了從機關做派向基層作風轉變的(de)“思(si)想關”,從普通話向地(di)方方言轉變的(de)“語言關”,蚊(wen)蟲叮咬的(de)“跳(tiao)蚤關”,還收獲了一群把他們(men)當成自己人的(de)村(cun)民“親(qin)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