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7日電 通訊:庫亞和他的“中國夢”
新華社記者(zhe)藺妍(yan) 鄭(zheng)開君
庫亞·德爾把幾粒飽滿圓融的小芝麻放(fang)在食(shi)指(zhi)尖(jian)用力一捻,“看,多(duo)好的油!”果然,黑(hei)紅的指(zhi)肚立刻染上一層滑膩(ni)膩(ni)的脂。
庫(ku)亞經營(ying)著南蘇丹第一家(jia)進出口貿易公(gong)司,公(gong)司取名RAMCIEL,主(zhu)營(ying)芝麻、花生、阿拉伯膠、玫瑰茄等當地特色農作物。
說是(shi)第一家,公(gong)(gong)司歷史也不過(guo)7年。2011年7月,南蘇丹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公(gong)(gong)司就是(shi)那時候成立的,剛開始時是(shi)公(gong)(gong)司從當地(di)農民手中幾袋幾袋地(di)收芝(zhi)麻,再聯系國外買家賣出去。
“是(shi)不是(shi)特別原(yuan)始?”庫亞講(jiang)一(yi)口漂亮的英文。他(ta)曾接受(shou)聯合國(guo)資助前(qian)往德國(guo)留(liu)學,后定居歐洲,南(nan)蘇(su)丹建國(guo)后回到(dao)首都朱巴(ba)。
那時的(de)朱(zhu)巴幾乎(hu)沒有什么現代化設施,97%的(de)人生活在沒有供電的(de)茅草屋里,喝(he)水要到尼羅河(he)畔去(qu)舀。當地最大的(de)酒(jiu)店(dian)叫(jiao)做“北京朱(zhu)巴飯店(dian)”,是中(zhong)(zhong)國人建的(de),當地人用的(de)日用消費品(pin)也(ye)大都來自中(zhong)(zhong)國。
很快,庫(ku)亞意識到中國除(chu)了生產(chan)大(da)(da)量(liang)出口(kou)產(chan)品(pin)外,還有13億人的大(da)(da)市場,“把(ba)南蘇丹的農產(chan)品(pin)出口(kou)到中國”,成為庫(ku)亞的夢(meng)想。
但(dan)自2013年起,南(nan)蘇丹再次陷入內部派系(xi)斗爭,安全(quan)局勢愈發惡化。雖然四年間,庫(ku)亞手中掌握(wo)的(de)貨源越來(lai)越多,光芝麻田(tian)就有約(yue)1萬英(ying)畝(mu)(1英(ying)畝(mu)約(yue)合6畝(mu)),但(dan)交通(tong)不(bu)便、局勢不(bu)穩,生(sheng)意并(bing)不(bu)好(hao)做。庫(ku)亞只能(neng)想方設法(fa)地聯(lian)系(xi)海灣和非(fei)洲地區距離較近的(de)買家(jia)。
直到今年9月,沖突(tu)各方簽署和(he)平協議,局(ju)勢(shi)才穩定下來。“和(he)則兩利,斗則俱傷”,庫亞說大家都該學點(dian)中(zhong)國(guo)(guo)(guo)智慧(hui)。庫亞對中(zhong)國(guo)(guo)(guo)有著(zhu)特(te)殊的(de)(de)好感。在朱巴時(shi),每晚8點(dian)他都會準時(shi)收(shou)看(kan)南(nan)蘇丹晚間(jian)新聞,9點(dian)則固定要(yao)看(kan)中(zhong)國(guo)(guo)(guo)的(de)(de)電視新聞節目(mu),“進(jin)博會的(de)(de)消(xiao)息,就是從新聞中(zhong)知道的(de)(de)。”此后,中(zhong)國(guo)(guo)(guo)駐南(nan)蘇丹大使(shi)館、南(nan)蘇丹商務部都來與他對接,登(deng)記報名,安排展臺(tai)……一切都是“量身定制”。
庫亞帶(dai)著整整一拉(la)桿(gan)箱的(de)芝麻,來到進博(bo)會農(nong)產品(pin)廳。他(ta)的(de)展位旁邊,剛好(hao)是加拿大(da)牛奶(nai)商阿瓦隆公司。公司經理拉(la)塞爾·里默(mo)笑說,兩家應該合(he)作起來,給(gei)采購商特(te)供一種“芝麻酸奶(nai)”的(de)新產品(pin)。
“中國市場太大了,機(ji)會很多,”庫亞覺得,他的“中國夢(meng)”終于有(you)望實現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