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日(ri)電 瑞典(dian)卡羅琳(lin)醫學(xue)院(yuan)10月1日(ri)將公(gong)布2018年(nian)諾貝(bei)爾生理(li)學(xue)或醫學(xue)獎(jiang)獲獎(jiang)者(zhe)名(ming)單。以下是關(guan)于諾貝(bei)爾生理(li)學(xue)或醫學(xue)獎(jiang)的一些(xie)有(you)趣事實:
1、從(cong)1901年(nian)到2017年(nian),生理(li)學(xue)或醫(yi)學(xue)獎(jiang)一共頒發108次。其中(zhong),有39次授(shou)予一名(ming)科(ke)(ke)學(xue)家,32次由(you)兩名(ming)科(ke)(ke)學(xue)家分享,37次由(you)三(san)名(ming)科(ke)(ke)學(xue)家分享。
2、至今尚未有一名(ming)(ming)科學(xue)家在一生(sheng)中能(neng)兩次(ci)獲(huo)得生(sheng)理學(xue)或醫(yi)學(xue)獎。因著(zhu)作《夢的解析(xi)》而名(ming)(ming)揚世界的奧(ao)地利精(jing)神病(bing)學(xue)家、心理學(xue)家弗洛伊德曾32次(ci)獲(huo)得生(sheng)理學(xue)或醫(yi)學(xue)獎提(ti)名(ming)(ming),但(dan)終生(sheng)未能(neng)獲(huo)獎。
3、截至2017年,共有(you)214名科(ke)(ke)學(xue)家(jia)獲(huo)得生理學(xue)或(huo)醫(yi)學(xue)獎(jiang),其中只有(you)12名女性。2015年獲(huo)獎(jiang)的中國女藥(yao)學(xue)家(jia)屠呦呦,是中國科(ke)(ke)學(xue)家(jia)在(zai)中國本土(tu)進行的科(ke)(ke)學(xue)研究首次獲(huo)諾貝爾(er)科(ke)(ke)學(xue)獎(jiang)。
4、歷屆生理學或醫學獎(jiang)獲(huo)獎(jiang)者(zhe)獲(huo)獎(jiang)時的(de)平均年(nian)齡是(shi)58歲。最年(nian)輕的(de)得主是(shi)加拿大醫生弗雷德·班廷(ting),他(ta)因(yin)發現(xian)胰島素于1923年(nian)獲(huo)獎(jiang),當時才32歲;最年(nian)長(chang)的(de)是(shi)美(mei)國病毒(du)學家弗朗西斯·佩頓·勞斯,他(ta)于1966年(nian)獲(huo)獎(jiang)時已87歲高齡。
5、在生理學或醫(yi)學獎(jiang)的歷史上,曾有兩對“夫妻檔”同時(shi)獲(huo)獎(jiang):美國科學家卡爾·科里、格蒂·科里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fan)應(ying)而共(gong)同獲(huo)得1947年生理學或醫(yi)學獎(jiang);2014年生理學或醫(yi)學獎(jiang)得主(zhu)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mo)(mo)澤和(he)愛(ai)德華·莫(mo)(mo)澤也(ye)是(shi)夫妻。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憑借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借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借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4年,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的科學家約翰·奧基夫以及兩位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憑借他們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細胞的研究獲獎。
2013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蘭迪·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祖德霍夫,憑借他們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獲獎。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