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ji)
新華(hua)社北京10月1日電 瑞典卡(ka)羅(luo)琳(lin)醫(yi)學院10月1日將宣(xuan)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li)學或醫(yi)學獎(jiang)獲(huo)獎(jiang)者,以下為(wei)近5年這一(yi)獎(jiang)項的獲(huo)得者名單及其主要(yao)成就:
2017年,三名美(mei)國(guo)科學家(jia)杰弗里·霍爾、邁(mai)克(ke)爾·羅斯巴(ba)什和(he)邁(mai)克(ke)爾·揚,憑借他們(men)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zhi)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ping)借(jie)在細胞自噬機制(zhi)研究中(zhong)取(qu)得的(de)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tu)呦(you)(you)呦(you)(you),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kan)貝爾和(he)日本(ben)科學家大村智,憑借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jiu)方面取得(de)的成就獲獎(jiang)。
2014年,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的科學家約翰(han)·奧基(ji)夫以(yi)及兩位挪威科學家梅-布(bu)里特·莫(mo)澤(ze)和愛德華(hua)·莫(mo)澤(ze),憑(ping)借(jie)他們發現大腦(nao)定位系統細(xi)胞的研究獲獎。
2013年,美國科學家(jia)詹(zhan)姆斯·羅思曼(man)(man)、蘭迪·謝克(ke)曼(man)(man)以及(ji)德國科學家(jia)托馬斯·祖德霍夫,憑借(jie)他們(men)發(fa)現細胞的(de)囊(nang)泡運(yun)輸調控(kong)機制(zhi)獲(huo)獎。
新聞評論(lun)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