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4日刊文稱,近日,美國一份最新醫學研究指出,超過1/3的美國成年人服用的處方藥品,副作用包括可能導致憂郁癥,或增加自殺傾向。
文章摘編如下:
當地時間6月12日,《美國醫學會期刊》刊登最新醫學研究,針對2005年至2014年間,全美各地2.6萬名成年人的藥物使用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美國民眾最常服用的200種處方藥物,潛在副作用包括導致憂郁癥或自殺。
統計發現,恐導致憂郁癥、自殺風險的處方藥物當中,包括了荷爾蒙避孕藥、心臟藥、血壓控制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制酸劑、止痛劑等。
如果成年人同時服用上述藥品3種以上,約有15%將發現自己在服藥期間出現憂郁癥癥狀;只服用了1種以上藥物的成年人里,約7%表示服藥期間出現憂郁癥癥狀;服用2種以上藥物者,則有9%表示產生憂郁癥癥狀。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