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hua)社倫敦(dun)1月30日電(天下人物)特雷莎·梅:擁抱中英關系“黃(huang)金時(shi)代”
新華(hua)社記者張代蕾
英國(guo)(guo)首(shou)(shou)(shou)相特雷莎·梅將于1月31日(ri)至2月2日(ri)訪問(wen)中(zhong)國(guo)(guo)并舉行新(xin)一輪中(zhong)英總(zong)理年度會晤。這是她出任(ren)首(shou)(shou)(shou)相后(hou)首(shou)(shou)(shou)次正式(shi)訪華。
在英(ying)國(guo)前首相卡梅(mei)倫時(shi)代,中英(ying)雙方(fang)共(gong)同描繪了雙邊關系(xi)“黃金時(shi)代”新藍圖。在英(ying)國(guo)“脫歐”公投(tou)后上臺(tai)的梅(mei),延(yan)續(xu)中英(ying)關系(xi)“黃金時(shi)代”大方(fang)向,著力塑造“全(quan)球化英(ying)國(guo)”。
擁抱“黃金時代”
“我會致力于保持英(ying)國(guo)與中國(guo)關系的(de)(de)‘黃金時代’——不僅(jin)僅(jin)因為(wei)中國(guo)是(shi)重要的(de)(de)貿易伙伴,更是(shi)因為(wei)同為(wei)安理會常任理事國(guo),中國(guo)作出(chu)的(de)(de)決定能和(he)我們的(de)(de)決定一起改變這個(ge)世界。”一個(ge)月前,梅(mei)在倫敦金融(rong)城市長晚宴上(shang)發表演講時說(shuo)。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dui)英(ying)國進行國事訪(fang)問,與(yu)時任(ren)英(ying)國首相卡(ka)梅倫共同開(kai)啟持久、開(kai)放、共贏(ying)的中英(ying)關(guan)系“黃金(jin)時代”。梅上臺后繼續堅持中英(ying)關(guan)系“黃金(jin)時代”的大(da)方向,中英(ying)關(guan)系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shi)。
2016年9月,梅出(chu)任(ren)首相后(hou)不久出(chu)席(xi)在中國杭州舉行的(de)G20峰會。之后(hou),她(ta)批準(zhun)重啟中英法三方合作的(de)欣克利角核電(dian)站項目。
2017年(nian)初,她在接受(shou)《金融時報》采(cai)訪時明確表示:“我當(dang)然要去中國訪問,我們在考(kao)慮什么時候(hou)適合。我們顯然看重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梅(mei)認同全球自由貿(mao)易,主張(zhang)英(ying)國“脫歐”后加強對(dui)華經(jing)貿(mao)合作。去(qu)年(nian)達沃斯世界經(jing)濟(ji)論壇年(nian)會之后,她說:“習近平主席(xi)在達沃斯的講話以及對(dui)全球自由貿(mao)易重要性的評(ping)論引人關注。”
后(hou)“脫(tuo)歐”時(shi)代,英(ying)國政(zheng)府(fu)提出(chu)塑造“全球化英(ying)國”,將目光投向(xiang)歐美盟(meng)友之外(wai)的其他(ta)國家(jia),中英(ying)關系也因(yin)此迎來新機(ji)遇。此次梅訪華期間,預計(ji)雙(shuang)方(fang)領導人將鞏固戰略共(gong)識,拓展務實合作,賦(fu)予“黃金時(shi)代”新內涵(han)。
就任“脫歐首相”
梅出生于1956年10月1日,20世(shi)紀(ji)80年代開始(shi)投身政(zheng)治,先(xian)后(hou)擔(dan)任(ren)(ren)市議員、國會下(xia)院議員,2010年被任(ren)(ren)命為內政(zheng)大(da)臣,是英國政(zheng)壇(tan)半(ban)個(ge)世(shi)紀(ji)以來(lai)在內政(zheng)大(da)臣這個(ge)被稱為“政(zheng)客墳墓(mu)”的職(zhi)位上任(ren)(ren)職(zhi)時間最長的人。
2016年(nian)7月,身為“低調(diao)疑歐派”的梅在英(ying)(ying)國(guo)(guo)公投決定(ding)脫離歐盟后(hou)臨危受命(ming),出任英(ying)(ying)國(guo)(guo)首(shou)相,成為英(ying)(ying)國(guo)(guo)歷史(shi)上第二位(wei)女(nv)首(shou)相。
執政(zheng)(zheng)一年多來,梅內(nei)憂外患不斷,內(nei)有(you)黨內(nei)“倒梅”陰謀(mou)、政(zheng)(zheng)局混亂(luan),外有(you)歐盟步步緊(jin)逼、談判(pan)艱難。雖然(ran)遭遇執政(zheng)(zheng)危機、高官丑聞、恐(kong)怖襲(xi)擊(ji)等重重挑戰,但(dan)這位將“脫歐”視為頭號任(ren)務(wu)的(de)首相依然(ran)帶領英國政(zheng)(zheng)府與(yu)議會走(zou)完了(le)“脫歐”談判(pan)內(nei)部程序(xu),與(yu)歐盟達成(cheng)階段性談判(pan)成(cheng)果。
在號稱史上最艱難的(de)英(ying)國“脫歐(ou)”談判中,梅在多方之(zhi)間斡旋奔命,充分展露出堅忍沉(chen)穩(wen)的(de)性格,這種性格與其(qi)成長經歷(li)密不可(ke)分。她(ta)曾在多個場合回憶父親對她(ta)的(de)影響。
作為(wei)一(yi)個牧師的獨(du)生女,梅(mei)以父親(qin)(qin)的身份為(wei)榮,她很小(xiao)就明(ming)白(bai)在(zai)父親(qin)(qin)面前她的“小(xiao)需(xu)求”永遠排在(zai)公眾的“大(da)需(xu)求”之后。父親(qin)(qin)關心時事(shi)(shi),梅(mei)耳濡目染,12歲起每周末在(zai)保守(shou)黨辦公室幫忙做事(shi)(shi)。在(zai)牛津(jin)大(da)學讀地理專業期間,熱衷政(zheng)治(zhi)和(he)辯(bian)論(lun)的她成為(wei)大(da)學辯(bian)論(lun)會主席。
扎實苦(ku)干、不喜(xi)社交,這(zhe)兩個特征(zheng)從梅少年時就開始顯(xian)現。喜(xi)歡她(ta)(ta)的人認為這(zhe)是(shi)她(ta)(ta)的優勢(shi)所在,也是(shi)她(ta)(ta)多年來不依靠出身和人脈、一路默默打拼成(cheng)為英國第二位(wei)女首相的實力(li)所在。
熱愛時尚
梅的(de)父母上世紀80年代(dai)先后去(qu)世后,丈(zhang)夫菲利普成為她最親密(mi)、最信賴的(de)人(ren)。兩人(ren)結識(shi)于牛津(jin)大學(xue),1980年結婚(hun),至今恩愛如初。梅在多(duo)個(ge)場合公開稱贊(zan)丈(zhang)夫是她“最堅實的(de)靠山”。
梅性(xing)格低調(diao),在媒體面前寡言少語,是“花邊新(xin)聞”絕緣體,公眾(zhong)對她的個(ge)人生活、性(xing)格喜好等(deng)知之(zhi)甚少。
去年5月,梅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無(wu)論是大話題還是小問題,她的回答(da)都無(wu)比簡潔。
——“喜歡看《福爾摩斯(si)》還是《駭人命案事件簿》?”“兩個都(dou)看。”
——“喜歡威(wei)士忌還是紅酒?”“視情(qing)而定。”
——“喜歡默克(ke)(ke)爾還(huan)是(shi)馬克(ke)(ke)龍?”“都有合作。”
——“蘇(su)格蘭什么時(shi)候應該舉行(xing)第(di)二次獨(du)立公投(tou)?”“不(bu)是現(xian)在。”
——“為什么你的社會福利政(zheng)策前后轉變巨大?”“并無變化。”
英國(guo)媒體喜歡捕捉梅(mei)的妝容和服飾搭(da)配(pei),她(ta)(ta)的口紅、低胸(xiong)上(shang)衣、豹紋鞋曾長期占據英國(guo)報紙版面(mian)。她(ta)(ta)毫(hao)不(bu)掩飾自己對時尚的熱愛,稱(cheng)自己如果被(bei)扔到(dao)荒(huang)島(dao)上(shang),只希望隨身帶上(shang)《時尚》雜(za)志。
梅還從母親(qin)那里(li)繼承了(le)對(dui)烹(peng)飪的熱愛。她家里(li)有一百多本(ben)烹(peng)飪書;在2016年(nian)出任首(shou)相(xiang)后首(shou)次接受媒體訪問時(shi),她分享(xiang)了(le)母親(qin)當年(nian)最拿手(shou)的司(si)康餅食譜。
與英國(guo)(guo)首(shou)位女(nv)(nv)首(shou)相(xiang)、“鐵娘子”撒切爾夫(fu)人相(xiang)比,梅更(geng)積極(ji)為(wei)女(nv)(nv)性發(fa)聲,鼓勵和幫(bang)助(zhu)女(nv)(nv)性進(jin)入英國(guo)(guo)政(zheng)壇,促進(jin)保守黨的現(xian)代(dai)化(hua)、多元化(hua)。
-
超級血月逢藍月: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天文奇景
2018-01-30 09:41:25
-
迪士尼被指收取天價“插隊費”,合理嗎?
2018-01-30 09:41:25
-
透視“佛系”日本:低欲望令其陷入危機
2018-01-30 09:13:02
-
從《悟空傳》到《花千骨》,文學閱讀將走向何方?
2018-01-30 09:13:02
-
2017年這十大“科學”流言不能信
2018-01-30 09: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