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2日(ri)電(記者(zhe)羅鑫)北京大興區體育中心綜合館(guan)過去是(shi)人們運動的(de)場地,出于北京市疫情(qing)防控工(gong)作的(de)需(xu)要,這里(li)如(ru)今正在搭建一個可移動、自動化(hua)、大通量的(de)核酸檢(jian)測(ce)實(shi)驗室。
記者21日來(lai)到該實(shi)驗室建設(she)現(xian)場(chang),只(zhi)見(jian)工人們正(zheng)在緊(jin)張地進行設(she)備安裝和調(diao)試……9個(ge)高(gao)3.5米、占地70多(duo)平方米的拱(gong)形白色氣膜艙已(yi)搭建完畢,14臺(tai)自(zi)動化核酸提取(qu)設(she)備準備就(jiu)緒。這是北京首座(zuo)氣膜版(ban)“火眼”核酸檢測實(shi)驗室,將大(da)幅提升北京核酸檢測能力(li),緩解當(dang)前(qian)核酸檢測壓(ya)力(li)。
“這個(ge)實驗(yan)室的整(zheng)體功能(neng)、布局和(he)傳統(tong)實驗(yan)室是(shi)一(yi)致的,通(tong)過模塊化(hua)創(chuang)新(xin),依托(tuo)氣膜材(cai)料能(neng)夠快速(su)搭建起一(yi)個(ge)具備檢測(ce)(ce)能(neng)力(li)的實驗(yan)室,迅(xun)速(su)提升核酸檢測(ce)(ce)能(neng)力(li)。”華大(da)基因北區首席代表劉心說。
據(ju)介紹,氣膜版“火(huo)眼(yan)”核(he)酸檢測(ce)實(shi)驗(yan)室物資17日(ri)從深圳發出,19日(ri)下午開始搭(da)建(jian)。兩天(tian)多時間基本上(shang)完成(cheng)了設備安裝(zhuang)和調試。預計(ji)22日(ri)投(tou)入試運行。
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尹燁說,這處實驗(yan)室,除了3個(ge)氣膜艙作(zuo)為樣本接收(shou)區(qu),另外6個(ge)氣膜艙能(neng)(neng)容納(na)14臺自動(dong)化核酸提(ti)取(qu)設備,核酸檢測能(neng)(neng)力(li)能(neng)(neng)達到(dao)每天上萬人份。
走進(jin)一個氣(qi)膜艙(cang)內部(bu),核酸提取(qu)(qu)自動(dong)化設(she)備正在調(diao)試,只見(jian)機械(xie)臂模(mo)擬醫(yi)護人(ren)員提取(qu)(qu)核酸的(de)操作,自動(dong)將托盤(pan)上(shang)的(de)試管分(fen)批次進(jin)行提取(qu)(qu)。“單(dan)臺(tai)設(she)備可以一次操作提取(qu)(qu)96個樣(yang)本。”尹燁說(shuo)。
據介紹(shao),每個(ge)氣(qi)膜艙還(huan)配備了氣(qi)鎖轉換(huan)、醫廢出口、更衣(yi)間等輔(fu)助轉換(huan)空(kong)間。氣(qi)膜艙之間安裝有(you)單(dan)向連(lian)接(jie)窗,一側的(de)(de)工作人員將樣(yang)品(pin)放在窗內后關窗,另一側的(de)(de)人才可(ke)以開窗取(qu)走。尹燁說,利用單(dan)向連(lian)接(jie)窗進行規范操作,能(neng)(neng)夠最大可(ke)能(neng)(neng)杜絕(jue)交叉(cha)感(gan)染(ran)。
此外,實(shi)驗室(shi)還(huan)通過新風系統(tong)和高效過濾(lv)系統(tong)的創(chuang)新性設計,對每個(ge)功能區的進(jin)出風進(jin)行過濾(lv)管理(li),確(que)保(bao)了各個(ge)功能空間相互獨立(li),同時保(bao)障(zhang)實(shi)驗室(shi)向(xiang)外排放的潔凈度,以符合臨床基因擴(kuo)增(zeng)檢驗實(shi)驗室(shi)及病毒檢測實(shi)驗室(shi)生物(wu)安(an)全等相關標(biao)準和指南。
劉心表(biao)示,為一(yi)個氣(qi)膜艙充滿氣(qi),只需要50分(fen)鐘。艙內采用模塊化布(bu)局(ju),設(she)備到了可以直接組裝。待任(ren)務(wu)結束,該實(shi)驗室能(neng)夠在半天(tian)時間內撤出,快速(su)恢復場地原(yuan)貌。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做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討論。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站在氣膜艙內。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拍攝的氣膜艙外觀。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氣膜艙內的工作人員(右)向艙外的同事匯報艙內機器調試進展。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進行準備工作。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向艙外做出“OK”的手勢。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調試機器。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拍攝的建在北京大興體育中心綜合館的氣膜版“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工作。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討論。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在氣膜艙內討論。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6月22日,工作人員(右二)在艙內與艙外同事交流。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