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2日電 題:帕米爾高原涌現冰山上的“新來客”
新華社記者(zhe)張(zhang)鐘(zhong)凱、高晗
“阿(a)米(mi)爾,沖!”這(zhe)是(shi)50多年前經典電影(ying)《冰山上(shang)的來客》中一句(ju)經典臺(tai)詞。電影(ying)里,楊排長(chang)鼓(gu)勵邊疆戰士阿(a)米(mi)爾勇敢(gan)追(zhui)尋愛情。很多人正是(shi)因為這(zhe)部影(ying)片第一次知道故事發生(sheng)地——新(xin)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位(wei)于(yu)帕米(mi)爾(er)高原東麓的塔縣平均海(hai)(hai)拔4000米(mi)以(yi)上,是集(ji)高原、高寒、邊境于(yu)一體的全國唯(wei)一的塔吉克(ke)族自治縣,也是新疆(jiang)海(hai)(hai)拔最(zui)高的縣。
受(shou)交(jiao)通制約,這(zhe)個塔(ta)吉(ji)克族人口占(zhan)比近81%的(de)高原小縣,從前很少見(jian)到(dao)外面的(de)客(ke)人。近幾(ji)年,隨著脫(tuo)貧攻堅工(gong)作深入推進,越來越多(duo)外地人來到(dao)這(zhe)里,像“阿(a)米(mi)爾”一樣為當地的(de)發展而“沖”,成為冰(bing)山上的(de)“新(xin)來客(ke)”。

拼版照片:左圖為來自三亞的周冰倩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鄉寄宿制小學講課(6月4日攝);右圖為周冰倩和學生們在課間一起跳舞(6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支教老師:雪山下播種看海夢想
在(zai)海(hai)邊(bian)生活了(le)30年,來自三亞的周(zhou)冰倩在(zai)塔縣(xian)第一次見到了(le)雪,激(ji)動得(de)差點哭了(le)。
周冰(bing)倩(qian)是塔縣城鄉寄宿制小(xiao)學一名(ming)支教老師(shi)。2011年,三亞大(da)小(xiao)洞(dong)天景區(qu)了解(jie)到塔縣語(yu)文老師(shi)非常(chang)缺(que)乏,就選派員工到塔縣支教,每批一個(ge)學期,至今已有約50名(ming)員工從中國最(zui)南端的省份來到這片“西(xi)極之地”教語(yu)文、數學、英語(yu)等課程(cheng)。
周冰倩(qian)在(zai)學(xue)校教(jiao)授一年級(ji)和(he)五年級(ji)語文。在(zai)她(ta)眼里,這里的(de)學(xue)生淳(chun)樸懂事。“每次提到教(jiao)完一個學(xue)期(qi)我(wo)會離開,學(xue)生就圍(wei)上來,抱(bao)著我(wo),讓(rang)我(wo)不要走。”
每批(pi)支教回去的同事(shi)都(dou)(dou)會(hui)給大家做分享,也(ye)有同事(shi)來這(zhe)里(li)支教過兩次。“以前很多(duo)孩子(zi)連自(zi)己名字都(dou)(dou)不會(hui)寫,現在(zai)都(dou)(dou)能跟你(ni)開玩笑了。”周冰倩說。
塔吉克族能歌善(shan)舞,孩子(zi)們會在課(ke)后教周(zhou)冰倩跳(tiao)塔吉克族傳統鷹舞。她也會在課(ke)堂之余給學(xue)生介(jie)紹海南風土人情,鼓勵他(ta)們好好學(xue)習(xi),考(kao)上大(da)學(xue),“我在三亞等你們”。
12歲的努爾曼古麗·海熱拉是周(zhou)冰倩班里(li)的學生,最(zui)喜(xi)歡上語文課,能(neng)說(shuo)一口流利(li)的普通話(hua)。她期待長大后能(neng)成為舞蹈(dao)家或醫生。“以后我想走出(chu)這里(li),看(kan)看(kan)故宮什么(me)樣,看(kan)看(kan)大海什么(me)樣。”

拼版照片:左圖是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的特色民宿酒店拍攝的查娟(6月4日攝);右圖為查娟(右)和當地創業青年迪力達爾·牙合甫在討論一家特色餐廳風格設計(6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旅游創客:大山里共享發展機遇
塔(ta)(ta)縣知名景區阿拉爾金草灘旁(pang),有一家名為“太陽(yang)不落”的(de)民(min)俗博物館(guan)餐廳。餐廳由廢棄發電廠改建,外(wai)面不起眼,屋(wu)里別有洞天,隨處可見塔(ta)(ta)吉(ji)克(ke)族非(fei)物質文化(hua)遺產等(deng)文化(hua)元(yuan)素。
餐廳創始(shi)人(ren)之一(yi)查娟本不是旅游從業者。2019年(nian)初(chu),打算來塔(ta)縣考察沙(sha)棘產業的(de)她,被(bei)帕米爾高原獨(du)特的(de)風光和文化吸引,“一(yi)見鐘情”。隨后(hou)她毅(yi)然決定“半路出家”,留在塔(ta)縣,參與當地旅游業發(fa)展。
談(tan)起(qi)塔縣旅游(you)資源開發(fa)潛(qian)力,查(cha)娟難掩興(xing)奮。在她(ta)看來,當(dang)地(di)旅游(you)業(ye)(ye)發(fa)展正處于加(jia)速期,是創業(ye)(ye)者(zhe)大展身手的(de)(de)地(di)方,而文化資源保(bao)護傳(chuan)承是當(dang)地(di)旅游(you)業(ye)(ye)的(de)(de)發(fa)展重(zhong)點。“越(yue)(yue)古老的(de)(de)東西越(yue)(yue)具備文化魅力,越(yue)(yue)是民族(zu)的(de)(de)東西越(yue)(yue)具備國(guo)際范兒。”
如今(jin),全域旅游在帕(pa)米(mi)爾高原方(fang)興未艾。最近,查(cha)娟正(zheng)在參與(yu)10余個主打“修舊如舊”的酒(jiu)店民宿項目,并把運(yun)營重點放(fang)在培養當地(di)旅游業人才方(fang)面。
28歲的(de)塔吉克族創業青(qing)年迪力(li)達爾·牙合(he)甫去年加(jia)入查娟的(de)團隊(dui),負(fu)責運營“太陽不落”民俗博物館餐廳(ting),同(tong)時(shi)跟(gen)著查娟學習管理。在他的(de)經營下(xia),餐廳(ting)民族風(feng)情和文(wen)化氣(qi)息更加(jia)濃厚。
“他們在這(zhe)里土(tu)生(sheng)土(tu)長,最了(le)解當地(di)歷(li)史(shi)文化,有了(le)本地(di)人參(can)與(yu)才能使旅游產(chan)品(pin)‘形神兼備’,也(ye)更有利于當地(di)的(de)未來發展。”查娟說。

拼版照片:左圖是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辦公室拍攝的鞍鋼集團援疆干部馬榮材(6月11日攝);右圖為馬榮材(右)和鞍鋼援疆工作人員一起討論工作計劃(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援疆干部:高原上留下奮斗足跡
2018年10月17日,鞍鋼集團援疆干部(bu)馬榮材來(lai)到塔縣的(de)第一天,就跟(gen)著當地(di)干部(bu)到鄉(xiang)下調研。那一天恰好是全國扶貧日。
塔縣此前(qian)是國家扶貧(pin)開發工作重點縣。初來這里,馬榮材曾(ceng)連續150天吃住在農牧(mu)民家。鄉村景象和農牧(mu)民對美好(hao)生(sheng)活的(de)向往讓(rang)馬榮材暗下決心:援疆(jiang)一定要把“好(hao)鋼(gang)”用在刀刃上。
過去兩年,鞍鋼(gang)集(ji)團累計(ji)投資近3000萬(wan)元促進塔縣經濟社會發(fa)展(zhan):縣里(li)小(xiao)學有(you)了遠程教育中心,醫院增(zeng)添了四維彩超設備,蛋雞場和牦牛肉加工廠(chang)也即將建成投產。
高原雪(xue)菊等當地農特產品隨著消費扶(fu)貧走出大山,從祖(zu)國(guo)大西北來(lai)到(dao)大東北。另一位鞍鋼集團援疆干部(bu)張(zhang)云會去年冬天起早(zao)貪黑奮戰5天,保證了帕米(mi)爾高原牦(mao)牛肉(rou)(rou)和羊肉(rou)(rou)在春節前運(yun)到(dao)遼寧鞍山。
2005年(nian)以來(lai),有近40位鞍鋼集團援疆干部(bu)來(lai)到塔縣(xian)工作,把(ba)投資、技術、人才和管理理念帶到這里。2019年(nian),塔縣(xian)實現(xian)脫貧摘帽。
“未來(lai)從這(zhe)里帶走的(de)、最(zui)珍貴的(de)就是(shi)帕米爾高(gao)原(yuan)的(de)淳樸民風;最(zui)希望留下的(de),是(shi)奮斗者的(de)精(jing)神(shen)。”馬榮(rong)材說(shuo)。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