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ri)(ri)是“文化(hua)和自(zi)然遺產日(ri)(ri)”,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fu)的活動,從不(bu)同(tong)角度讓大家(jia)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hua)、自(zi)然遺產的重要性。
在各類文化、自然遺(yi)產(chan)(chan)中,各項世界(jie)遺(yi)產(chan)(chan)無(wu)疑備受關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gu)城遺(yi)址正式列入《世界(jie)遺(yi)產(chan)(chan)名錄》,至此,中國(guo)世界(jie)遺(yi)產(chan)(chan)總數(shu)達到55處(chu),居(ju)世界(jie)第一。
盤(pan)點近五年(nian)來(lai)中國成功(gong)入選“世(shi)遺”名錄的(de)一些世(shi)界遺產(chan),你都(dou)了解嗎?
土司遺址
2015年,在第39屆世界遺(yi)產委(wei)員會(hui)會(hui)議上,中國“土司(si)遺(yi)址(zhi)”成功列(lie)入《世界遺(yi)產名錄(lu)》。該(gai)“土司(si)遺(yi)址(zhi)”包括湖(hu)南(nan)永順老司(si)城遺(yi)址(zhi)、湖(hu)北恩施唐(tang)崖土司(si)城址(zhi)、貴州遵義海龍屯。
三處遺址均是(shi)中國土司制度鼎(ding)盛(sheng)時(shi)期的(de)遺存。興(xing)建于南(nan)宋紹興(xing)五年(nian)(1135年(nian))的(de)老(lao)司城,是(shi)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de)司治所(suo)(suo)在地(di),其作為高等級土司永(yong)順宣慰司治所(suo)(suo)近600年(nian)之(zhi)久(jiu)。
海龍(long)(long)屯(tun)是貴(gui)州(zhou)播州(zhou)楊氏土司的(de)(de)軍事(shi)(shi)防御(yu)城堡,擇址于險(xian)峻(jun)龍(long)(long)巖山(shan)(shan)巔,以9道(dao)關卡及5000余米(mi)城墻為主(zhu)體(ti)構筑(zhu)起(qi)堅固的(de)(de)山(shan)(shan)地軍事(shi)(shi)防御(yu)體(ti)系,雄(xiong)偉的(de)(de)城墻和關口遺存保存至今。
唐崖土司(si)(si)城是土司(si)(si)職級(ji)序(xu)列中(zhong)等級(ji)較(jiao)低的長官司(si)(si)的治所,聚落規模較(jiao)小(xiao)。但它(ta)與其他兩處高等級(ji)土司(si)(si)遺(yi)址的組合,展現了(le)土司(si)(si)制度管(guan)理層級(ji)的完(wan)整序(xu)列。
廣西左江花山巖畫
2016年,廣西(xi)左江(jiang)花山巖畫文化(hua)景觀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
對人們來說,巖畫(hua)可能是個比(bi)較陌生的(de)概(gai)念。花(hua)山(shan)巖畫(hua)密集分布(bu)在(zai)廣(guang)西崇左市境內的(de)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200多公里的(de)崖壁上。
這些巖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生活于此(ci)的中國南方壯族先(xian)民駱(luo)越(yue)人所繪制,赭紅色巖畫群場面宏大,以(yi)“蹲式(shi)人形”為(wei)基礎符(fu)號,記錄了距今約2000年的祭祀場景(jing)(jing),與其依存的山體、河流、臺地共同構成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jing)(jing)觀。
神農架
也是在2016年,神農架被正(zheng)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很多(duo)人心目(mu)中(zhong),神農(nong)架因“神農(nong)教(jiao)民稼穡、嘗百草(cao)”的(de)傳說聞名。它(ta)位于(yu)湖北省西北部邊陲(chui),有北半(ban)球同緯度上(shang)的(de)“綠色(se)奇跡(ji)”美譽。
更珍(zhen)貴的(de)(de)(de)是,這里自然(ran)資源及其生態(tai)系統的(de)(de)(de)完(wan)整(zheng)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復制(zhi)性全球少有。世界(jie)遺產委(wei)員會也認為,神農架擁有世界(jie)上最完(wan)整(zheng)的(de)(de)(de)垂(chui)直自然(ran)帶譜,其生物多樣性彌補(bu)了世界(jie)遺產名錄中的(de)(de)(de)空白。
可可西里
2017年,中國青海省可可西里獲準(zhun)列入“世遺”名錄。
可可西里藏語意為“昆侖雪山之(zhi)地”,這次申報區總面(mian)積(ji)共600萬(wan)公(gong)(gong)頃,其中提名核心區面(mian)積(ji)370萬(wan)公(gong)(gong)頃,外圍緩沖區面(mian)積(ji)230萬(wan)公(gong)(gong)頃,涵蓋了(le)可可西里國(guo)家級(ji)自然保(bao)護區全(quan)境以(yi)及三江源(yuan)國(guo)家級(ji)自然保(bao)護區的一部分。
可可西(xi)里(li)國家級自然(ran)保護區位于青(qing)海省西(xi)北部(bu),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jing)內棲息著(zhu)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珍稀野生物種。據不(bu)完(wan)全(quan)統計,這里(li)共擁有(you)大(da)小湖泊7000余個、古冰(bing)川255條。
鼓浪嶼
鼓浪嶼(yu)(yu)入(ru)選“世遺”是在(zai)2017年(nian)。在(zai)聯合國教科文(wen)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jie)會議上,中國世界文(wen)化遺產提(ti)名(ming)項(xiang)目“鼓浪嶼(yu)(yu):歷史國際(ji)社(she)區(qu)”成功列入(ru)《世界遺產名(ming)錄》。
鼓浪嶼世界(jie)文化遺產地范圍(wei)包括鼓浪嶼全(quan)島(dao)及其近岸水(shui)域,總(zong)(zong)面(mian)積(ji)316.2公(gong)(gong)頃;鼓浪嶼緩沖區涵(han)蓋鄰近的大嶼和(he)猴嶼兩(liang)座海島(dao),并一(yi)直延伸到廈門島(dao)海岸線,總(zong)(zong)面(mian)積(ji)886公(gong)(gong)頃。
鼓(gu)浪(lang)嶼(yu)島并不大(da),面(mian)積約為(wei)1.8839平方公里,但卻素(su)有(you)“海上花園”的美稱。因西南海濱礁穴受浪(lang)沖(chong)擊,聲如擂(lei)鼓(gu),“鼓(gu)浪(lang)”嶼(yu)因而(er)得(de)名。這里有(you)眾多的文(wen)物保護單(dan)位,還被(bei)譽為(wei)“鋼琴之島”、“音樂之島”。
貴州梵凈山
2018年(nian),貴州梵凈山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ci),中國世界遺產增(zeng)至53處。
梵(fan)凈山(shan)位于貴州省(sheng)銅仁市境內,是武陵(ling)山(shan)脈主峰,遺產(chan)地面積402.75平(ping)方(fang)公里(li),緩(huan)沖區面積372.39平(ping)方(fang)公里(li)。梵(fan)凈山(shan)的“紅云金頂”、“山(shan)石云瀑”景象均聞名于世。
重要(yao)的(de)是,梵(fan)凈山生態(tai)系統保留了(le)大量(liang)古老(lao)孑遺(yi)、珍(zhen)稀瀕(bin)危(wei)和特(te)有物(wu)種,擁有4394種植物(wu)和2767種動物(wu),是東(dong)方落葉林生物(wu)區域(yu)中(zhong)物(wu)種最豐富的(de)熱(re)點區域(yu)之一。
這里還是黔金絲猴和梵凈山冷杉唯一的棲息地(di)(di)(di)和分布(bu)地(di)(di)(di),也(ye)是水青岡林在(zai)亞洲最重要的保護地(di)(di)(di),是全(quan)球裸子植物最豐(feng)富的地(di)(di)(di)區,也(ye)是東方落(luo)葉林生物區域中(zhong)苔蘚植物最豐(feng)富的地(di)(di)(di)區。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2019年,在(zai)第43屆世(shi)界遺產(chan)大會上,中國(guo)黃(渤)海(hai)候鳥(niao)棲息地(第一(yi)期)項目(mu)獲準列(lie)入《世(shi)界遺產(chan)名錄》。
這(zhe)里擁有世界(jie)上規(gui)模(mo)最大的(de)潮(chao)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duo)、受威脅程(cheng)度最高的(de)東亞-澳(ao)大利西亞候(hou)鳥遷(qian)徙路線的(de)中(zhong)心節點。
第一期項目所在的(de)(de)江蘇鹽城黃海濕地(di)有(you)超(chao)過680種(zhong)脊椎動物和500多種(zhong)無脊椎動物,包括415種(zhong)鳥類。這里為23種(zhong)具(ju)有(you)國(guo)際重要性(xing)的(de)(de)鳥類提供棲息地(di)。是(shi)世界(jie)上(shang)最(zui)稀有(you)的(de)(de)遷徙(xi)候鳥勺嘴鷸、小青(qing)腳(jiao)鷸的(de)(de)存活依賴地(di),也是(shi)中國(guo)丹頂鶴的(de)(de)最(zui)大越冬地(di)。
良渚古城遺址
良渚古(gu)城(cheng)遺址于2019年(nian)列入《世界(jie)遺產(chan)名錄》。至(zhi)此(ci),中國世界(jie)遺產(chan)總(zong)數達到55處,居世界(jie)第一。
距(ju)今5300年-4300年的(de)良渚文化,已(yi)具備了早(zao)期的(de)國(guo)家(jia)(jia)形(xing)態。良渚古城(cheng)遺址規模宏(hong)大,是(shi)良渚文化的(de)權力與(yu)信(xin)仰中心,擁有規模龐大的(de)水利(li)系統工程,根(gen)據對祭壇遺址的(de)研(yan)究(jiu),有專家(jia)(jia)推(tui)測,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就已(yi)經能(neng)夠觀測太陽測年。
此外,良渚古城(cheng)遺址中(zhong)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qi)、石(shi)器(qi),代表性玉器(qi)“玉琮”上的神徽,經過數倍放大后紋路才清晰(xi)可辨。
實際上,世界(jie)遺產(chan)(chan)分為自然遺產(chan)(chan)、文化遺產(chan)(chan)等4類。其(qi)中世界(jie)文化遺產(chan)(chan)專指“有形”的文化遺產(chan)(chan),如中國的長城。
評(ping)選“世界遺(yi)(yi)產”擁有(you)一(yi)(yi)套詳細、嚴(yan)格的(de)標準,《世界遺(yi)(yi)產公約》還規定了一(yi)(yi)系(xi)列保護(hu)義務(wu),如果(guo)對世界遺(yi)(yi)產放任不管致使其遭受破壞的(de)話,也可(ke)能(neng)會(hui)被“摘牌”,即(ji)從名(ming)錄(lu)中(zhong)撤銷。
這項(xiang)舉措,也在(zai)某種(zhong)程度上告訴人們,對珍貴的(de)文化遺(yi)產、自(zi)然(ran)遺(yi)產絕不(bu)能指望“一勞永逸(yi)”。中(zhong)國幅員遼(liao)闊,也是歷史悠久的(de)文明古(gu)國,各種(zhong)豐富(fu)的(de)文化遺(yi)產等數不(bu)勝(sheng)數,不(bu)只是在(zai)文化和自(zi)然(ran)遺(yi)產日,在(zai)平(ping)時,它(ta)們也應(ying)(ying)獲得相應(ying)(ying)的(de)關(guan)注與(yu)保(bao)護(hu)。(記者 上官云)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