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4月19日電 題:扶貧路上三人行
新華(hua)社(she)記者(zhe)李嘉盈(ying)、余剛
清(qing)晨的陽光灑在(zai)(zai)江(jiang)西省銅鼓縣(xian)永(yong)寧鎮小(xiao)水村(cun)的梯(ti)田上,一株株新栽(zai)下的野(ye)菊(ju)花苗綠意(yi)盎然。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小(xiao)水村(cun)扶貧(pin)工(gong)作(zuo)隊的徐鵬、江(jiang)明金和劉強也在(zai)(zai)晨光中開始了一天的工(gong)作(zuo)。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小水村扶貧工作隊的江明金展示野菊花苗(4月17日攝)。種植藥用野菊花是工作隊在小水村發展的扶貧產業。新華社記者 余剛 攝
“栽下去的時候(hou)土要(yao)壓實一點,要(yao)不(bu)然不(bu)容易(yi)成活。”扶貧(pin)工作隊隊員江明(ming)金(jin)正(zheng)在田里指導村(cun)民溫梅章補種野菊花苗,額頭上(shang)掛(gua)著細細的汗(han)珠。作為一名藥(yao)學博士,江明(ming)金(jin)經常手把(ba)手指導村(cun)民科學種植。
野(ye)菊(ju)花(hua)種植(zhi)是駐村(cun)扶貧工作隊(dui)幫助小水村(cun)引進的(de)扶貧產業(ye)。經過近一年的(de)科學種植(zhi),2019年11月共(gong)收獲野(ye)菊(ju)花(hua)干花(hua)500余斤,增(zeng)(zeng)加村(cun)集體收入(ru)近8萬元(yuan),貧困戶(hu)戶(hu)均增(zeng)(zeng)收超1400元(yuan)。一開始(shi)處于觀望態(tai)度的(de)村(cun)民們紛紛加入(ru)了種植(zhi)行列。春光里,層(ceng)(ceng)層(ceng)(ceng)梯田上種滿了野(ye)菊(ju)花(hua)苗,全村(cun)種植(zhi)面(mian)積從去年的(de)12畝(mu)增(zeng)(zeng)長為60畝(mu)。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小水村扶貧工作隊的徐鵬在記錄當天的工作(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余剛 攝
干(gan)完農活已是正(zheng)午時分。匆(cong)匆(cong)吃完午飯的駐村第一書記徐鵬換了件短袖,大(da)步(bu)流星地去往貧(pin)困戶張憲(xian)強家。
“張(zhang)大爺(ye),今(jin)天(tian)我來看(kan)(kan)看(kan)(kan)您,咱們量個(ge)血(xue)壓(ya)吧。”徐鵬看(kan)(kan)望(wang)的張(zhang)憲(xian)強今(jin)年64歲,老伴(ban)去世(shi)后一(yi)直獨居在家,患有冠(guan)心(xin)病(bing)和高血(xue)壓(ya)等慢性疾病(bing)。南大一(yi)附院心(xin)血(xue)管內科黨支部利用遠(yuan)程(cheng)血(xue)壓(ya)計對(dui)他進行實時(shi)血(xue)壓(ya)監測,并提醒用藥。如(ru)今(jin),他的身體(ti)狀況逐(zhu)漸趨于穩(wen)定(ding)。
不止張憲強,小水(shui)村的23戶貧困戶大多都是因病致貧。了解(jie)到這一情況后,扶貧工(gong)作隊結合自身醫療優勢,援建標(biao)準化村級衛生(sheng)室(shi),組織醫務(wu)人(ren)員(yuan)來(lai)村開展健康(kang)狀況調查(cha),為(wei)村民建立(li)個人(ren)健康(kang)檔案,大力開展健康(kang)扶貧。
午(wu)后的“童(tong)伴之家”里(li),劉強正(zheng)如往常一(yi)樣,在給留(liu)守兒(er)童(tong)上健康(kang)知(zhi)識(shi)課(ke),課(ke)程內容是宣講防(fang)疫知(zhi)識(shi)。
“把這里(li)稍微綁一(yi)下(xia),兩邊扣緊,再把這個金(jin)屬條(tiao)捏緊一(yi)下(xia)。”劉強正在教小朋友們(men)如何正確佩戴口罩(zhao)。由于疫(yi)情(qing)影響,村里(li)的(de)孩子們(men)無法返(fan)校,父母(mu)又大多(duo)在外務工,劉強一(yi)直關心著留守兒(er)童的(de)健康防疫(yi)工作。
暮色四合(he),徐鵬、江明金和劉強(qiang)陸(lu)續(xu)結(jie)束了一天的扶貧(pin)工作,回(hui)到村(cun)主任家休息。不知(zhi)不覺,這樣的生活(huo)他(ta)們(men)已經(jing)持續(xu)了1年(nian)多。

這是4月17日拍攝的江西省銅鼓縣永寧鎮小水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余剛 攝
1年多的(de)(de)時間(jian)里,他(ta)們3個人從普通同事變(bian)成親密無(wu)間(jian)的(de)(de)戰友,也見證著小水(shui)村(cun)的(de)(de)變(bian)化:易地(di)搬遷安置點建(jian)成了(le),村(cun)衛(wei)生服務(wu)綜合大樓投入使用了(le),環村(cun)公路拓寬(kuan)了(le),村(cun)集體(ti)經濟收入從2018年的(de)(de)9萬元(yuan)提高(gao)至2019年的(de)(de)近20萬元(yuan),實現翻番(fan)式增長。2018年底,小水(shui)村(cun)整村(cun)退出深度貧困村(cun)。2019年底,村(cun)里建(jian)檔立卡貧困戶(hu)23戶(hu)74人全體(ti)脫(tuo)貧。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