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2月25日電? 題:疫情之下的“90后”創業者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在四川成都邛崍市,有(you)這樣(yang)一群返鄉創業“90后(hou)”青年,自(zi)疫(yi)情防控阻(zu)擊(ji)戰打響以來,盡管(guan)他們不(bu)能奮戰在抗(kang)疫(yi)最(zui)前線,卻用自(zi)己的方式,為打贏這場沒有(you)硝煙(yan)的戰爭貢獻力(li)量。
韓(han)其,出生于1996年,今年是(shi)他從事快(kuai)遞(di)服務行業的(de)第三個年頭。2月25日(ri),是(shi)韓(han)其經營(ying)的(de)快(kuai)遞(di)投遞(di)點(dian)復工的(de)第10天(tian)。
跟正常(chang)情況(kuang)相比,他現(xian)在每天(tian)的快(kuai)遞提貨(huo)量只有以前的三分(fen)之(zhi)一(yi)左右,收入也隨之(zhi)減少。不過,韓(han)其有自己的原則——他的快(kuai)遞費不會(hui)漲價,服(fu)務質量也絕不會(hui)打半點折扣。
“自己之所(suo)以這么快復工(gong),就是考慮(lv)到疫情防控期間,物流(liu)受到影(ying)響,作為物流(liu)經營者(zhe),提(ti)早復工(gong),也能為抗擊(ji)疫情奉(feng)獻力量(liang)。”韓(han)其說。
韓其(qi)指著(zhu)快(kuai)(kuai)遞(di),向記者說:“這些貨(huo)是(shi)今天收(shou)的,今天晚上就要發(fa)到全(quan)國各(ge)地。很多(duo)是(shi)給(gei)朋友寄的消毒液、口罩等(deng),我們一定要盡快(kuai)(kuai)送(song)到收(shou)貨(huo)人手中(zhong)。”說完,這個年輕(qing)人轉身投(tou)入(ru)到忙碌(liu)的投(tou)遞(di)工(gong)作中(zhong)。
美(mei)術(shu)專業(ye)畢業(ye)的(de)羅熙(xi)也出生于1996年(nian),今年(nian)是她(ta)從(cong)事少兒美(mei)術(shu)教(jiao)育培訓的(de)第三(san)個年(nian)頭。為了讓孩(hai)子們在(zai)疫(yi)情防控期(qi)間也能接受良好(hao)的(de)教(jiao)育培訓,舒緩孩(hai)子們長(chang)久待在(zai)家(jia)中的(de)焦(jiao)慮情緒,羅熙(xi)嘗試(shi)著(zhu)開啟公益網(wang)絡教(jiao)學。
這段(duan)時(shi)間,羅熙開設(she)了針(zhen)對家長(chang)(chang)和(he)4歲以上(shang)兒童(tong)的網上(shang)公益課(ke)程,頗受(shou)孩子(zi)和(he)家長(chang)(chang)的歡迎。
她向記者展示(shi)了(le)自己最近創作的(de)(de)幾幅版(ban)畫(hua)作品,并回放了(le)授課的(de)(de)直播(bo)公益課《版(ban)畫(hua)藝術欣賞——走(zou)進版(ban)畫(hua)藝術》。
“今年我們打(da)算把公(gong)益平臺(tai)一(yi)直(zhi)做下去,還會加入更多的藝術門(men)類課程。”羅熙說。
近段時間,一個Vlog(視(shi)頻網(wang)絡日志)《記錄邛崍那些最(zui)勇敢的人》在(zai)朋友(you)圈“刷(shua)屏”。這個Vlog作者名(ming)叫袁航。袁航出生(sheng)于1994年,作為(wei)一名(ming)退(tui)伍軍人,在(zai)退(tui)伍后自主創業開(kai)設了一個攝影(ying)工作室。
疫情(qing)發生后,袁航(hang)看(kan)到(dao)很多人都在力所能及地(di)奉獻自己的力量,他被身邊的這些人和事感動著,覺得(de)自己應該(gai)用影像的方式(shi)記錄下來。
“作(zuo)為一(yi)名黨(dang)員,一(yi)名退伍軍人,希望通過我的(de)記錄告訴大家(jia),加油堅持下去,一(yi)定(ding)會好起來的(de)。”袁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