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新華(hua)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 胡喆)人(ren)類探測器(qi)首次(ci)奔向月球背面的(de)太空(kong)之旅中(zhong),精準(zhun)推舉(ju)嫦娥四號的(de)“專列”——長征三號乙(以(yi)下簡稱“長三乙”)運載火箭引人(ren)關注。
“長(chang)三(san)乙”屬于長(chang)征三(san)號(hao)甲系列運載火箭,這一系列還包括長(chang)征三(san)號(hao)甲、長(chang)征三(san)號(hao)丙。
“長征(zheng)系列火箭(jian)已經成為國家形象(xiang)一(yi)個重要名(ming)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yi)院總體(ti)(ti)部總體(ti)(ti)室主任(ren)何巍說(shuo)。
“金牌”火箭護航“嫦娥”
航天科技(ji)集團一院長三乙火箭總指揮(hui)金志強說,在嫦娥四號任務中,“長三乙”火箭共進行了65項技(ji)術狀(zhuang)態改進,首次嘗試(shi)了“低(di)溫加注后推遲24小(xiao)時發(fa)射”技(ji)術。
這項技術(shu)是指(zhi),火(huo)箭(jian)可以在加(jia)注完液(ye)氫、液(ye)氧低溫推(tui)進劑后(hou),保持24小時的(de)待命狀態(tai)。“這將提高火(huo)箭(jian)對發(fa)射任務隨機應變的(de)能力。”航(hang)天(tian)科(ke)技集團一院長三(san)乙火(huo)箭(jian)總設(she)計(ji)師陳閩慷說。
據悉,嫦(chang)娥(e)四(si)號發射(she)機(ji)會有2天(tian),且有多個“窗口(kou)”時(shi)間。其中,一個發射(she)窗口(kou)的(de)(de)時(shi)長(chang)僅1分鐘,航(hang)天(tian)術語稱為“窄窗口(kou)”。能(neng)24小時(shi)待命的(de)(de)“長(chang)三乙”,可以更好地適應“窄窗口(kou)”的(de)(de)發射(she)約束。
陳(chen)閩(min)慷說,為應對2天多窗口、“窄窗口”的發射(she)挑戰,他們還(huan)對火箭軌道設計和產品可靠性進(jin)行了技術(shu)創新(xin)。此(ci)外,他們還(huan)通(tong)過產品優(you)(you)選、算法(fa)(fa)優(you)(you)化等(deng)創新(xin)方法(fa)(fa),使其(qi)入軌精度較嫦娥三號(hao)任務(wu)又提升了30%以上。
探月工程任務對軌(gui)道(dao)高度(du)和入軌(gui)精度(du)要求很高。長征三號甲(jia)系(xi)列運載(zai)火箭正是因(yin)為(wei)有著出色的適應能力(li)、多樣的發射軌(gui)道(dao)、精準的入軌(gui)精度(du),才成(cheng)為(wei)探月的“專列”。
從2007年起(qi),這(zhe)一系(xi)列火(huo)箭先后執行了(le)5次探月(yue)任(ren)務(wu),將4枚(mei)月(yue)球探測器、1顆(ke)再入(ru)(ru)返回(hui)飛行器送入(ru)(ru)了(le)預(yu)定軌道,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
金志強說,長征三(san)號甲(jia)系列運載火箭(jian)自上世紀(ji)80年(nian)(nian)代研制,經過30多(duo)年(nian)(nian)的不斷改(gai)進(jin)、發(fa)展,是中國目前(qian)高(gao)(gao)軌道(dao)上發(fa)射次數最多(duo)、成功率(lv)最高(gao)(gao)的火箭(jian)系列,堪稱(cheng)“金牌”火箭(jian)。
火箭技術突破的“中國速度”
2018年長征(zheng)三號(hao)甲系列(lie)運載火箭完(wan)成了14次發射任務,刷新了這一系列(lie)運載火箭的年度發射紀錄。它的背(bei)后,是促使航天(tian)綜合能力快速提(ti)升的“中國速度”。
“從(cong)1970年到2007年,長征系列運載(zai)火箭(jian)的第一個‘100次(ci)發射’用了整整37年。”何(he)巍(wei)說,第二(er)個“百發”用了不(bu)到8年,第三(san)個“百發”將在(zai)2019年一季度完成,耗時僅4年多。
他說,長(chang)征系列(lie)火箭(jian)發射(she)次數屢創新高,發射(she)密(mi)度不斷加(jia)快(kuai)的背后,“一是(shi)火箭(jian)實現了(le)模塊化的設計(ji)和生產,二是(shi)火箭(jian)測試、發射(she)流程越來越完(wan)善(shan),三是(shi)發射(she)工位(wei)比以前(qian)大大增加(jia)了(le),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le)火箭(jian)發射(she)的安全和效(xiao)率。”

何巍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的長征系列火箭展區,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屈婷攝
1970年(nian),長(chang)征一(yi)(yi)號運載火(huo)(huo)(huo)箭將(jiang)“東方紅(hong)一(yi)(yi)號”送入太空。這一(yi)(yi)系列火(huo)(huo)(huo)箭一(yi)(yi)開始主要(yao)發(fa)射近地軌道的小型載荷。此后(hou),長(chang)征系列火(huo)(huo)(huo)箭不斷發(fa)展,并在上世紀80年(nian)代進(jin)入國際發(fa)射市場。
何巍說,此后(hou)中(zhong)國運(yun)載(zai)火箭(jian)技術經(jing)歷了三(san)個關(guan)鍵“升級”:一(yi)(yi)是(shi)(shi)1990年首個捆綁式運(yun)載(zai)火箭(jian)“長征二(er)(er)號(hao)(hao)E”,進一(yi)(yi)步提高了運(yun)載(zai)能力;二(er)(er)是(shi)(shi)首個三(san)級低溫火箭(jian)長征三(san)號(hao)(hao),突破了火箭(jian)推(tui)進劑的關(guan)鍵技術;三(san)是(shi)(shi)首次設計(ji)了逃逸塔的“長征二(er)(er)號(hao)(hao)F”,是(shi)(shi)中(zhong)國目前唯一(yi)(yi)用于載(zai)人(ren)航天的火箭(jian)。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2016年,新(xin)一代運載火(huo)(huo)箭長征(zheng)(zheng)七號(hao)、長征(zheng)(zheng)五(wu)號(hao)相繼(ji)首飛(fei)成(cheng)功。其(qi)中,長征(zheng)(zheng)七號(hao)是(shi)首個實(shi)現“全數字化”研制的火(huo)(huo)箭,捆綁了四個助推器。長征(zheng)(zheng)五(wu)號(hao)采用綠色、環(huan)保的推進劑(ji)技(ji)術,是(shi)中國(guo)目前技(ji)術跨度最大的火(huo)(huo)箭。
從(cong)常溫火箭(jian)到低(di)溫火箭(jian),從(cong)串(chuan)聯式火箭(jian)到捆綁式火箭(jian),從(cong)小推(tui)力(li)火箭(jian)到大(da)推(tui)力(li)火箭(jian)……改革開放(fang)40年來,中國長(chang)征系列火箭(jian)已(yi)形(xing)成系列型譜,具備了發射低(di)、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衛(wei)星、飛(fei)船(chuan)和探測器的能(neng)力(li)。
驅動創新的新“長征”
除了已首飛成功(gong)的(de)長(chang)(chang)征(zheng)五號(hao)、長(chang)(chang)征(zheng)七號(hao)、長(chang)(chang)征(zheng)六號(hao)和長(chang)(chang)征(zheng)十一(yi)號(hao),中(zhong)國還(huan)在研制長(chang)(chang)征(zheng)七號(hao)甲(jia)、長(chang)(chang)征(zheng)八號(hao)、長(chang)(chang)征(zheng)九(jiu)號(hao)、新一(yi)代(dai)載人運載火(huo)箭等(deng)“未來火(huo)箭”,以實現運載火(huo)箭整體(ti)的(de)“更新換代(dai)”。
長(chang)征九號運載火(huo)箭總設計(ji)師張(zhang)智(zhi)說,作為重型運載火(huo)箭,長(chang)征九號需要在(zai)大推力發動機、大直徑結構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tu)破(po),“這將確保中國在(zai)2030年前(qian)邁入(ru)火(huo)箭技術的世界一流梯隊。”
張智說(shuo),長(chang)征九號(hao)的(de)(de)芯(xin)級箭(jian)體直徑(jing)為9.5米(mi),近地軌(gui)道(dao)運載(zai)能力(li)最大(da)可達140噸(dun),“是(shi)現有火箭(jian)最大(da)運載(zai)能力(li)的(de)(de)5倍多。”此外,它在奔月轉(zhuan)(zhuan)移(yi)(yi)軌(gui)道(dao)上的(de)(de)運載(zai)能力(li)最大(da)達50噸(dun),奔火轉(zhuan)(zhuan)移(yi)(yi)軌(gui)道(dao)的(de)(de)運載(zai)能力(li)最大(da)達44噸(dun),“可以(yi)勝(sheng)任(ren)未來較長(chang)時期的(de)(de)深空探測任(ren)務”。
中國運載(zai)火箭(jian)技術(shu)研究院(yuan)院(yuan)長郝照平說,以創新驅動(dong)發展(zhan)的新“長征(zheng)”,讓(rang)中國航天(tian)的舞臺變得越(yue)來(lai)越(yue)廣闊。
比如,“新(xin)面孔”長(chang)征八號火箭是一枚可回收火箭,將對回收的關鍵技術進(jin)行突破(po),未來有望(wang)實(shi)現(xian)簡易塔架的發射,在中高軌道的商業發射市(shi)場具有較(jiao)強的競爭力。
長征(zheng)七號(hao)甲運載火(huo)箭則是“強(qiang)強(qiang)聯(lian)合”,將(jiang)長征(zheng)三號(hao)甲系列和(he)長征(zheng)七號(hao)的優點(dian)組合,將(jiang)填補中(zhong)國高軌道5.5噸(dun)至(zhi)7噸(dun)運載能力的空白。
新(xin)一代載人(ren)火(huo)箭將按(an)照載人(ren)飛行(xing)的最高安全(quan)標準設計,可用(yong)于載人(ren)月球探(tan)測,在更(geng)遠的將來還可以(yi)和(he)重型運載火(huo)箭組合(he)使用(yong),幫助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kai)發利(li)用(yong)。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