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14日電 題:東風吹得花萬樹——“三個第一”的廣東實踐
新(xin)華社記者(zhe)徐(xu)金鵬、趙東輝、葉前(qian)
“發(fa)展(zhan)是(shi)第(di)一(yi)(yi)要務,人才是(shi)第(di)一(yi)(yi)資源(yuan),創新(xin)是(shi)第(di)一(yi)(yi)動(dong)力。”習近平總(zong)書記今年兩會期(qi)間參加廣東代(dai)表(biao)團審議時發(fa)表(biao)的(de)這一(yi)(yi)重要論斷,正化為南粵(yue)大地(di)推(tui)動(dong)高(gao)質量發(fa)展(zhan)的(de)生(sheng)動(dong)實踐。
科技部(bu)最新發布(bu)的“中國(guo)區(qu)域(yu)創新能力評價報(bao)告(gao)2018”顯示(shi),廣東(dong)省區(qu)域(yu)創新能力蟬聯全國(guo)第一。
40年前的那句“東西(xi)南北中,發財到(dao)廣東”,已變成“東西(xi)南北中,創新到(dao)廣東”,又一次傳遍(bian)全國(guo)。
緊緊抓住第一要務
一個鎮的經濟體量,能有多大?
誰能想到,這個數(shu)是1000億(yi)元。佛山(shan)市南海區獅山(shan)鎮成為廣東(dong)第一(yi)個邁入“GDP千億(yi)俱樂部”的鎮。在不久前發布的“2018全國綜合實(shi)力千強(qiang)鎮”榜單上位居第二。
維尚(shang),定制(zhi)家具的佼(jiao)佼(jiao)者;華昌,鋁型(xing)材出口大戶;克(ke)萊照明,汽(qi)車燈(deng)泡制(zhi)造的頭部(bu)企業……
在這個300多(duo)平方公里的(de)小鎮(zhen)上,誕生了眾(zhong)多(duo)類似的(de)細(xi)分市場的(de)“隱形(xing)冠(guan)軍”。
獅山是廣東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yi)要(yao)務的一(yi)個(ge)縮(suo)影(ying)。
“改(gai)革開放之初,廣(guang)(guang)東就是(shi)率先堅持了發展是(shi)硬道理,也最早嘗(chang)到(dao)甜頭。正是(shi)始終堅持以(yi)經濟建設(she)為中(zhong)心(xin),按照‘三(san)個有利(li)于’的標準來衡量改(gai)革開放的效果,使得(de)廣(guang)(guang)東的改(gai)革開放處在全(quan)國排頭兵地(di)位。”廣(guang)(guang)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zhong)心(xin)巡(xun)視員李惠武說。
1989年(nian),廣東經濟(ji)總量首次(ci)躍(yue)居全國第一,至今保持了29年(nian)。
“廣(guang)東(dong)謀發(fa)展(zhan)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止,不斷在高(gao)位(wei)上繼續加(jia)碼。”廣(guang)東(dong)省(sheng)社(she)科院院長(chang)王珺舉例說,上世紀80年代末,廣(guang)東(dong)經濟(ji)體量約占全國比重的7%,2017年提高(gao)到約10.9%。
數字(zi)的背后是一個個企業的發展故事。
走進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傳(chuan)祺4S店,近兩(liang)年(nian)火起(qi)來的“傳(chuan)祺熱”仍在持續,兩(liang)款SUV成為“一車(che)難求”的搶(qiang)手貨。廣汽集團公布的產銷(xiao)快(kuai)報顯示,1-9月傳(chuan)祺乘用車(che)累計銷(xiao)量39.4萬(wan)輛,全(quan)年(nian)有望突破60萬(wan)臺(tai)大關。而這(zhe)一自(zi)主(zhu)品牌的誕生不過才8年(nian)。
發展的“含金量(liang)”不斷刷(shua)新。
一般公共預算(suan)收(shou)入從40多(duo)億元(yuan)增長到1.13萬(wan)億元(yuan);
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29元(yuan)增加到3.3萬元(yuan),居民消費恩(en)格爾系(xi)數從超(chao)過(guo)60%下(xia)降至30%;
3000萬人(ren)穩定脫貧,農村貧困發生(sheng)率不到1.5%……
“一直沒(mei)變(bian)(bian),又一直在變(bian)(bian)。沒(mei)變(bian)(bian)的(de)是(shi)(shi)始(shi)終(zhong)謀發(fa)展的(de)心,變(bian)(bian)的(de)是(shi)(shi)發(fa)展的(de)理念、模式,過去是(shi)(shi)‘外延(yan)式發(fa)展’,靠的(de)是(shi)(shi)要(yao)素(su)驅(qu)動;如今是(shi)(shi)‘內涵式發(fa)展’,靠的(de)是(shi)(shi)創新驅(qu)動。”廣(guang)東省委黨校教(jiao)授陳鴻(hong)宇說。
廣聚天下第一資源
是什(shen)么成就(jiu)了(le)“珠江奇跡”?
答(da)案從“孔雀東南飛”說起。改革開(kai)放(fang)后(hou),深圳(zhen)、珠海等地(di)最早向勞務市場打開(kai)大門(men),“百萬民工(gong)下(xia)廣(guang)東”曾轟動全國。
1992年,一位25歲的年輕人(ren)從(cong)國有大企業(ye)東風汽車制造廠(chang)辭職,來到廣東順德的小鎮(zhen)北滘,任職一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鄉鎮(zhen)企業(ye)。
25年后,這位年輕人成(cheng)為一家(jia)世界500強企業——美的集團的掌舵者,他是方洪波。
和一般用(yong)營業收入描述(shu)企(qi)業發展壯大不(bu)同(tong),方洪波這樣(yang)講述(shu)美的集團的成長之路:上世紀(ji)60年(nian)代用(yong)北滘人(ren)(ren),70年(nian)代用(yong)順德人(ren)(ren),80年(nian)代用(yong)廣東人(ren)(ren),90年(nian)代用(yong)中國人(ren)(ren),21世紀(ji)用(yong)全球人(ren)(ren)。
“毫無疑(yi)問,人才是我們最核心的資源。”他說。如(ru)今,美的在(zai)全球(qiu)設立了20個(ge)研(yan)發中心,11個(ge)位(wei)于海外,數萬名科研(yan)人員為之貢獻智慧(hui)。
“除了(le)(le)牛人,我(wo)們一無所(suo)(suo)有;除了(le)(le)牛人,我(wo)們別無所(suo)(suo)求(qiu)。”這是華為的招聘宣言。研發人員8萬人,接近(jin)華為員工總數的一半。
一個企業如此(ci),一個城市、一個國(guo)家亦(yi)是如此(ci)。
深(shen)圳的創(chuang)新成就,背后(hou)的密(mi)碼正在于人才(cai)這個“第一資源”持(chi)續注入(ru)動(dong)力。
國(guo)際創客來(lai)了。全球最大的(de)硬件孵化(hua)器HAX,把總部從(cong)美國(guo)硅(gui)谷(gu)搬到(dao)深圳(zhen)華強北。
頂(ding)尖科學(xue)家來了。“來廣東吧,讓深圳速(su)度(du)給你夢(meng)想加速(su)。”諾(nuo)貝爾物理學(xue)獎得(de)主中(zhong)村修二帶著全球領先的激光(guang)照(zhao)明(ming)技(ji)術到(dao)深圳設立實驗室。
明星創新企(qi)業(ye)來了。蘋果、思科、高通等紛紛在廣東(dong)設立研發、創新中(zhong)心。
重金(jin)引才、提供便捷停居留服務(wu),出(chu)臺人才條(tiao)例……近年(nian)來,深圳(zhen)打破(po)戶籍、地域、身份、學歷職(zhi)稱、體制五大壁壘,大力筑巢引鳳。
“只有軟硬件環(huan)境好了、渠(qu)道通暢了,人才(cai)才(cai)能來得了、留得住、干得好。”深圳市政府發展研(yan)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說。
創新激發第一動力
在廣州開發區一(yi)家企(qi)業(ye)展(zhan)廳(ting)內,一(yi)個(ge)個(ge)打印出來的細胞、全(quan)腦、心臟、血管(guan)模型,栩栩如(ru)生,觸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它們的跳動。
80后袁玉宇創立(li)的邁普再(zai)生醫學公司,是植入類醫療(liao)器械領域的全(quan)球領先企業。10年來,從0到1,到產品(pin)打入60多個國家和地(di)區(qu)市場(chang),再(zai)到成(cheng)為登上全(quan)球生物3D打印專利排行榜的唯(wei)一(yi)中國企業。
“創新(xin)不(bu)僅是我們的第一(yi)驅(qu)動力,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mei)有創新(xin),我們可能連生存都成(cheng)問題。”袁玉宇說(shuo)。
立志做(zuo)中(zhong)國高(gao)端科學儀器的(de)(de)周振,也是(shi)留學歸來創業(ye)者。“前十(shi)年,我們就是(shi)沒(mei)日沒(mei)夜搞研(yan)發搞創新。”他(ta)指著(zhu)公司內部的(de)(de)一面專(zhuan)利墻(qiang)說。
由于過去的(de)(de)研發(fa)積累,2014年(nian)禾信抓住(zhu)環保儀(yi)器市場(chang)(chang)的(de)(de)機遇,迅速打開市場(chang)(chang),由4個人發(fa)展到現在近300人的(de)(de)團隊,年(nian)銷售額超過1億元,成為質譜儀(yi)器這個體量(liang)不大影響重大的(de)(de)關鍵(jian)領域的(de)(de)“新(xin)貴(gui)”。
這是“創新是引領(ling)發(fa)展的第一動力”的有力注腳。
全(quan)省超過3.3萬(wan)家高新技術(shu)企(qi)業,越來越成(cheng)為廣東創新驅動的生力軍。
廣東(dong)正加速建(jian)設珠(zhu)三角國家自(zi)主創(chuang)新(xin)示(shi)范(fan)區,出臺《關于加快(kuai)建(jian)設創(chuang)新(xin)驅動發展(zhan)先行省(sheng)的(de)(de)意見》和《廣深科技(ji)創(chuang)新(xin)走廊(lang)規劃(hua)》,初(chu)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wei)龍頭(tou)、珠(zhu)三角為(wei)支撐、輻射帶動粵東(dong)西北協同發展(zhan)的(de)(de)創(chuang)新(xin)格局(ju)。
是(shi)什么支撐(cheng)起近9萬(wan)億元經濟(ji)體量?答案是(shi),全社會研發(fa)經費投入占(zhan)GDP比重(zhong)達(da)(da)2.65%,技術自給率(lv)和(he)科技進步(bu)貢獻(xian)率(lv)分別(bie)達(da)(da)72.5%和(he)68%,“創(chuang)新能量”不斷釋放。
廣東(dong)省委政研(yan)室負(fu)責人說,作為全(quan)國第一經濟(ji)大省、改革(ge)開放排頭兵的廣東(dong),堅定不移(yi)地(di)把(ba)創新驅動發(fa)展(zhan)戰(zhan)略(lve)作為核心戰(zhan)略(lve)和(he)總抓手,初(chu)步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he)支撐的經濟(ji)體系和(he)發(fa)展(zhan)模(mo)式(shi)。
政策(ce)有力引(yin)領,企業活力四(si)射,大(da)眾創業、萬眾創新,共同營造良(liang)好(hao)的創新生態。
“三個第一(yi)既是推進(jin)高質量發(fa)展、建設現(xian)代(dai)化經濟體系(xi)的內在(zai)要求,也是關鍵所在(zai),把握住第一(yi)要務,用好第一(yi)資(zi)源(yuan),就能激(ji)發(fa)第一(yi)動力(li)。”王珺(ju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