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在德國特里爾,馬克思雕像作者、中國雕塑家吳為山在揭幕儀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新華社德國特里爾5月5日電 題:永遠的偉人 不朽的精神——中國贈送馬克思雕像在特里爾揭幕側記
新華社記者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men)自己……” 當(dang)地(di)時間5日(ri)中午,嘹亮(liang)的《國際歌》聲(sheng)在(zai)德國西(xi)南部城市特里(li)爾市中心(xin)的西(xi)蒙(meng)教堂廣場響起。
上千人聚(ju)集在一(yi)起(qi),很(hen)多(duo)市民用歌聲、掌(zhang)聲和歡呼聲紀念馬克思(si)誕辰200周年,并期待著由中國贈送的馬克思(si)雕像揭幕(mu)。
隨著紅綢緩(huan)緩(huan)滑落,一座青銅(tong)材質雕像“站”到了父老鄉親面前:高闊的前額,濃(nong)密的胡須,目(mu)光凝視遠方,腳步堅定沉穩(wen)。
1818年5月(yue)5日,馬克思出生(sheng)于特(te)里(li)爾,他在這里(li)生(sheng)活到17歲。
流淌的摩澤(ze)爾河擁抱著靜(jing)謐的古城,街道上的石子小(xiao)路(lu)依(yi)然如故。馬(ma)克思“凝(ning)望”著故鄉(xiang)特里爾,17載歲月緩(huan)緩(huan)流過……
自信從容,目光炯(jiong)炯(jiong),這位偉(wei)人手拿書本,邁步向(xiang)前。他(ta)從這里走(zou)向(xiang)世界,走(zou)向(xiang)未來(lai)。
“中(zhong)國(guo)(guo)取得了舉世(shi)矚目(mu)的發(fa)展成就。”“中(zhong)國(guo)(guo)將(jiang)不(bu)斷拓展同世(shi)界各國(guo)(guo)的合作……把世(shi)界建設得更加美(mei)好。”中(zhong)國(guo)(guo)國(guo)(guo)務院新聞(wen)辦公室副主(zhu)任郭衛民致(zhi)辭時(shi),現(xian)場嘉賓和(he)觀眾(zhong)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還有人(ren)豎起大拇指表示稱贊。
郭衛民表示,馬(ma)克思(si)的(de)思(si)想(xiang)是世(shi)界的(de)寶貴精(jing)神財富,對(dui)中國(guo)產生了尤為深遠(yuan)的(de)影響。
“馬克思出生在特(te)里爾令我們很自豪(hao),所以這尊雕(diao)像對特(te)里爾很重要,”特(te)里爾市(shi)市(shi)長萊布說。為此,特(te)里爾市(shi)曾多次(ci)派人前往中(zhong)(zhong)國,與雕(diao)像作者、中(zhong)(zhong)國美術(shu)館(guan)館(guan)長吳為山反復商討(tao)設(she)計方案。
吳為山(shan)說(shuo),他選擇了馬克思48歲(sui)至49歲(sui)的(de)形象作為雕像(xiang)呈現的(de)樣(yang)貌,那時這位偉人(ren)正(zheng)在撰寫《資本論》。雕像(xiang)展現了行進中的(de)馬克思,他手中的(de)書和腳下(xia)的(de)路充分說(shuo)明人(ren)類依靠(kao)智(zhi)慧(hui)和力量將不斷(duan)前進。
揭(jie)幕儀式一結束(shu),許多市(shi)民(min)和游客就紛紛涌到雕像旁欣賞并(bing)合影留念。
特(te)里爾(er)退休教(jiao)師米夏埃爾(er)·蒂勒留著和馬克思(si)一(yi)樣的(de)絡腮胡。他說,兩個世紀過去了,馬克思(si)的(de)研究(jiu)成果在今(jin)天同樣散(san)發著真理的(de)光芒。
馬克(ke)思(si),不僅(jin)屬于(yu)特里爾,更(geng)屬于(yu)全世界(jie)。馬克(ke)思(si)故居博物館館長諾(nuo)伊說,人們(men)應(ying)該像馬克(ke)思(si)在(zai)他的時代(dai)那樣深入思(si)考,從而讓人類社會更(geng)加公平、正義。(記者翟偉、王(wang)子辰(chen)、任珂、沈(shen)忠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