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 述評:勇立潮頭,逐浪全球化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張(zhang)偉(wei)
世界市場的形成將推動(dong)人(ren)類進入(ru)“世界歷史時間”。這是100多年(nian)前(qian)馬(ma)克思對全(quan)球(qiu)化的科學預言(yan)。
工業(ye)革(ge)命以(yi)降,經濟全球化有力推動(dong)了(le)世界經濟融合與發展,但資本主義內在(zai)屬性也(ye)給(gei)全球化帶(dai)來了(le)動(dong)蕩(dang)、分化和危機。推進和制約的力量交織博弈,演(yan)繹著(zhu)全球化進程的潮起潮落。
面對逆(ni)全(quan)球化思(si)潮和保護主(zhu)義情緒(xu)升溫,中(zhong)國邁開自信的(de)步伐(fa),以更加(jia)開放的(de)姿態走(zou)向世界。“中(zhong)國開放的(de)大(da)門不會關閉(bi),只會越開越大(da)!”習近平主(zhu)席在(zai)博鰲亞洲論壇(tan)上的(de)宣(xuan)示振(zhen)奮(fen)人心。
早在19世紀中葉,基于(yu)資(zi)本擴(kuo)張的(de)邏(luo)輯,馬(ma)克(ke)思在《共產(chan)黨宣言》中做(zuo)出這樣的(de)判斷:“資(zi)產(chan)階級,由于(yu)開拓了世界市場(chang),使一切國(guo)家的(de)生(sheng)產(chan)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xing)的(de)了。”
時至今日,當(dang)發達的(de)交通(tong)、通(tong)信和(he)網絡讓人類共演一(yi)個(ge)劇本,全(quan)球化圖景已大(da)大(da)超出馬克思的(de)預(yu)想。全(quan)球產(chan)業分工會(hui)(hui)如此之(zhi)細、生產(chan)分布會(hui)(hui)如此之(zhi)廣:一(yi)部(bu)(bu)汽車(che)的(de)部(bu)(bu)件(jian)來自(zi)四大(da)洲20多個(ge)國家,一(yi)架客機450萬(wan)個(ge)零部(bu)(bu)件(jian)來自(zi)6個(ge)國家1500個(ge)大(da)公司和(he)1.5萬(wan)家中小(xiao)企業……
全球(qiu)經濟活(huo)動打破(po)地域界(jie)限(xian),相互(hu)滲透、相互(hu)依存。在更加便(bian)利的世界(jie)交(jiao)往(wang)中(zhong),國(guo)與國(guo)之間利益交(jiao)匯、命運交(jiao)織,越來(lai)越成為你(ni)中(zhong)有我(wo)、我(wo)中(zhong)有你(ni)的命運共同體,戰爭和(he)沖突(tu)因素受到遏制,和(he)平、發展與合作(zuo)的共識不(bu)斷(duan)增強。
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jie)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she)會信(xin)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程度(du)之(zhi)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yan)》中所作的科學預(yu)見(jian)。
經(jing)濟全球化(hua)是(shi)社會生產力(li)發展的(de)客觀(guan)要求和科(ke)技進(jin)步(bu)的(de)必然結果,但其發展進(jin)程中也(ye)出現分配不(bu)公、貧富差距拉大(da)、全球治理體系(xi)滯后等(deng)諸多問(wen)題。
財富向少數國(guo)家(jia)或利益(yi)集(ji)團集(ji)中,不公平的(de)國(guo)際分工(gong)體系讓(rang)發(fa)展中國(guo)家(jia)長期徘徊在全(quan)球價值(zhi)鏈中低(di)端,一(yi)些欠發(fa)達(da)(da)國(guo)家(jia)因(yin)缺乏基建、科技、運輸(shu)等方面優勢成為(wei)全(quan)球化“被遺忘的(de)角落”。即便(bian)發(fa)達(da)(da)國(guo)家(jia),也出(chu)現贏者通吃、階層(ceng)對(dui)立的(de)嚴重失(shi)衡。
2008年國際金(jin)融危機爆(bao)發,世界經(jing)濟(ji)步入下行周期,增長與分配、資本與勞動(dong)、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更(geng)加突出,貿易保護主義升(sheng)級,全球(qiu)多邊機制不振,反全球(qiu)化思潮暗(an)流(liu)涌動(dong)。
面對“世(shi)界向何(he)處去”的(de)時代之問,2017年(nian)1月17日,習(xi)近平主(zhu)席(xi)在達沃(wo)斯世(shi)界經濟(ji)論壇年(nian)會(hui)上闡述了(le)中國的(de)全球化觀——
“讓世界(jie)經濟的(de)大(da)海退(tui)回到(dao)一(yi)個一(yi)個孤立的(de)小湖泊(bo)、小河流,是不可(ke)能的(de),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de)。”
“讓(rang)不(bu)同國家、不(bu)同階層、不(bu)同人群共(gong)享經(jing)濟(ji)全球化的(de)好(hao)處。這是我們這個時(shi)代的(de)領導者應有的(de)擔當(dang)”。
習近平主席以(yi)改革開(kai)放(fang)的成功實踐(jian),闡釋“開(kai)放(fang)帶來進步,封閉必然(ran)落后”,呼吁各國共同推動更加包容普惠的經濟(ji)全球化(hua)。
中國強音與(yu)時代訴求產生強烈共鳴,得到全(quan)世界包括(kuo)許(xu)多發(fa)達(da)國家(jia)的熱烈響應。
推動經濟(ji)全球化(hua)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中國有(you)作為,有(you)擔當。
自2013年習(xi)主席首次提出“一(yi)帶一(yi)路”倡(chang)議(yi)(yi)以來,已有8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合(he)作協議(yi)(yi),一(yi)大批項(xiang)目落地生根造福沿(yan)途百(bai)姓,共商(shang)共建共享(xiang)理(li)念深入人心,倡(chang)議(yi)(yi)形成的巨大輻射和帶動效應惠(hui)及全球。
未來(lai)學家奈斯比特認(ren)為(wei),“一帶(dai)一路(lu)”正在創造一種新型發展(zhan)框(kuang)架(jia),通(tong)過聯合(he)投資基礎設施重塑新一輪經濟(ji)全(quan)球(qiu)化。
一個國(guo)家、一個民族(zu)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qian)(qian)進(jin)的(de)邏輯中前(qian)(qian)進(jin)、在時代發展的(de)潮流中發展。
“繼續與世(shi)界(jie)同(tong)行”。中國堅(jian)定的決心和行動,讓世(shi)界(jie)感受(shou)到(dao)全(quan)新的“世(shi)界(jie)歷史時間(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