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4月5日電? 題:奔波上萬公里 寧夏中寧縣一陵園尋訪120位英烈后人
新(xin)華社(she)“中國網事(shi)”記者(zhe)楊(yang)穩(wen)璽
從2011年9月(yue)到2012年3月(yue),歷時(shi)近3000小時(shi),奔波(bo)上萬公里,走過全縣11個鄉鎮,踏訪(fang)近百個村莊(zhuang)。這是寧夏中(zhong)衛市(shi)中(zhong)寧縣八永和(he)等人為修建烈士陵園、尋訪(fang)先烈后人所做出的努力。
“不能沒有憑吊英烈處”
“這(zhe)事可不好辦(ban),光(guang)有名(ming)字、籍貫(guan),咱得(de)找(zhao)到啥時候?”2011年,當看完八永和遞過的(de)烈士名(ming)錄后(hou),潘金(jin)川脫口而出。這(zhe)張從中(zhong)寧縣縣志上(shang)復印下來的(de)烈士名(ming)錄,只有姓名(ming)、性別(bie)、籍貫(guan)等信息,要從這(zhe)些(xie)信息中(zhong)查找(zhao)到英烈后(hou)人,簡直(zhi)難如大海撈(lao)針。
八永(yong)和(he)是中寧縣一(yi)家陵(ling)園的總經理,潘金川是他(ta)的副手(shou)。在得(de)到(dao)當地政(zheng)府認可支持后(hou),2011年他(ta)決定在陵(ling)園核心區域中劃出一(yi)片(pian)土地修(xiu)建烈士陵(ling)園。
“我們不(bu)能(neng)沒(mei)有憑(ping)吊(diao)英烈(lie)(lie)處(chu)。”談及原因,八永和說,“我爺(ye)爺(ye)曾是一名(ming)軍人,我從小(xiao)耳(er)濡(ru)目染,對先烈(lie)(lie)充滿崇敬。過去在外(wai)地(di)學習、工作時(shi),每逢(feng)清明都會去烈(lie)(lie)士陵園祭拜,寄托哀思,并獲得奮斗的力量。”
他說:“回到中寧后,我(wo)發現當地(di)有120位烈士,卻只在公園一隅有一塊李吉武(當地(di)烈士之一)紀念碑,其他英烈遺骸都不知散(san)落何處,剛好自己從事殯葬行業,就有了(le)修建烈士陵(ling)園的(de)打算。”
“咱(zan)們這(zhe)行就講究積(ji)福,這(zhe)事就是(shi)積(ji)福呢,以(yi)后咱(zan)娃娃們也能有(you)個(ge)受教育的(de)好地方。”面對潘金川等人的(de)顧慮,八永(yong)和曉之以(yi)理,“大家不要怕(pa)耽誤工作,找(zhao)到一(yi)(yi)個(ge)有(you)效信息(xi)獎勵(li)500元(yuan),找(zhao)到一(yi)(yi)家烈(lie)士遺(yi)屬獎勵(li)3000元(yuan)。”
于(yu)是,2011年9月,八永和坐鎮、潘金川(chuan)掛(gua)帥(shuai),陵園21名員工全(quan)部踏上了(le)尋訪英烈后人的之路(lu)。
“找不到也得找”
“沒有線索(suo),就只(zhi)能靠(kao)笨辦法,中寧(ning)縣11個(ge)鄉(xiang)鎮挨個(ge)過一遍,先去派出所大(da)(da)致了解有無烈士,大(da)(da)概在什(shen)么(me)村(cun)(cun)子(zi),然后去村(cun)(cun)里(li)拜訪村(cun)(cun)干部、老人。”八永和和潘金川決定采取地毯式(shi)搜索(suo)。
半年(nian)多(duo)時(shi)(shi)(shi)間里,他們一(yi)(yi)(yi)行(xing)人不僅走遍了中寧縣每一(yi)(yi)(yi)個村落,更遠赴甘肅(su)等地。“早上一(yi)(yi)(yi)早就出發,天擦黑返回,如果有(you)(you)明確線索,那可能就得忙(mang)到晚上,中午(wu)不吃飯是常有(you)(you)的事(shi),餓了累(lei)了就拿煙頂著(zhu)。”潘金(jin)川告訴記者,平(ping)時(shi)(shi)(shi)自(zi)己一(yi)(yi)(yi)天抽不了一(yi)(yi)(yi)包(bao)煙,尋訪烈士(shi)時(shi)(shi)(shi)每天得抽兩包(bao)多(duo),半年(nian)下(xia)來,自(zi)己瘦(shou)了近20斤。
“你咋瘦(shou)成這(zhe)個樣子”“這(zhe)事根本辦(ban)不(bu)來嘛”“別(bie)找了(le),不(bu)行咱換(huan)個工作”……得知潘金川的尋訪工作后,他的家(jia)人表示了(le)擔(dan)憂。然而,倔強的潘金川只(zhi)用(yong)了(le)一句話回應(ying):“找不(bu)到(dao)也得找。”
在潘(pan)金川開展(zhan)地毯式搜索的同時,陵園的其他員工也在通過親友、身邊人(ren)尋(xun)找(zhao)烈士(shi)(shi)家(jia)屬。該陵園辦公室主任劉彩虹說:“那一陣(zhen)見人(ren)就問,你知不知道誰家(jia)是(shi)烈士(shi)(shi)家(jia)屬,你見了其他人(ren)也幫咱打聽下。”
有志者,事竟成。通過半年(nian)多時間,八(ba)永和(he)等人(ren)找(zhao)到了(le)中(zhong)寧縣120位(wei)烈(lie)(lie)士(shi)中(zhong)的(de)119位(wei)烈(lie)(lie)士(shi)后人(ren)。2012年(nian)3月清(qing)明前后,119位(wei)烈(lie)(lie)士(shi)的(de)“遺骸”陸續(xu)葬(zang)入建設好的(de)中(zhong)寧縣烈(lie)(lie)士(shi)陵園(yuan)。如今,一座挺拔的(de)烈(lie)(lie)士(shi)紀(ji)念碑矗立在廣闊的(de)石板廣場(chang)中(zhong)央,廣場(chang)旁邊(bian)的(de)浮雕上,鐫刻著(zhu)120位(wei)烈(lie)(lie)士(shi)的(de)事跡。廣場(chang)左側,松(song)柏(bo)(bo)包圍著(zhu)烈(lie)(lie)士(shi)陵墓,墓前松(song)柏(bo)(bo)翠綠、鮮花綻放。
“心里的空缺總算被填上了”
“以前總(zong)覺(jue)(jue)得缺(que)點啥(sha),看著父親和戰友們重(zhong)新團聚下葬,感覺(jue)(jue)心里的(de)空缺(que)被填(tian)上(shang)了(le)。”烈士后人馬(ma)玉春說(shuo),她的(de)父親馬(ma)天虎(hu)在抗美援朝戰場負(fu)傷,左胸肋骨所(suo)剩無幾(ji),回國后沒多久就去(qu)世了(le)。隨著時間流逝(shi),父親的(de)墓穴已無法尋覓(mi),過(guo)去(qu)祭奠父親只(zhi)能在爺爺墳前或馬(ma)路邊。
實際上119位(wei)烈士中118位(wei)下(xia)葬的(de)都是(shi)(shi)其生前的(de)部分遺(yi)物和(he)谷草人。“這些(xie)烈士大多(duo)是(shi)(shi)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sheng)的(de),時間久(jiu)遠,很多(duo)人的(de)遺(yi)體已無法找尋。”八永和(he)說,陵園(yuan)里近七成(cheng)烈士都是(shi)(shi)按照當地風俗用谷草人、遺(yi)物等代(dai)替(ti)的(de)衣(yi)冠冢。
政府補助、民(min)間投資建(jian)設的中(zhong)寧(ning)縣烈士陵園(yuan)正式開放(fang)后(hou),當地終于(yu)有了憑(ping)吊瞻仰烈士之(zhi)處。擔任少(shao)先隊大(da)隊輔(fu)導(dao)員18年的中(zhong)寧(ning)縣十小(xiao)老師張俊感嘆道:“以前我們組織學生憑(ping)吊烈士都是在公園(yuan)的紀念碑(bei),公園(yuan)里的氣氛(fen)缺少(shao)了應有的肅穆(mu)和儀(yi)式感。現在在烈士陵園(yuan)進行愛(ai)國主義教育,有些(xie)孩子會不由地流下淚水(shui)。”
“以前看到電(dian)視上其(qi)他城市小(xiao)朋友給烈士獻花掃(sao)墓時很羨(xian)慕,為(wei)紀念烈士,掃(sao)墓前我還和爸爸一起制作了小(xiao)白花。”十小(xiao)6年級學(xue)生段(duan)紫誼說。
中寧縣民政局副局長何彤表(biao)示(shi),烈士陵園的建立,既方便了政府管理和進(jin)行愛(ai)國(guo)主(zhu)義(yi)教育,也(ye)讓后人有(you)了一(yi)個憑(ping)吊(diao)紀念的場所,目前該陵園已接待(dai)瞻(zhan)仰(yang)群(qun)眾近萬人次。
“近(jin)年來已(yi)經有多名烈士后代咨詢說(shuo)想遷墳到(dao)這里(li),我就(jiu)一句(ju)話‘只要是(shi)烈士,不管哪里(li)人,我們都收。’”八永和說(shuo)。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