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jia)發改委在官方網站上(shang)開設(she)了“我(wo)為塑料垃(la)圾(ji)污(wu)染防治建言(yan)獻策”專(zhuan)欄,哪(na)些消費場所和商(shang)品(pin)應(ying)該限制或(huo)禁止(zhi)使用塑料制品(pin),哪(na)些替代品(pin)具備推廣應(ying)用的(de)條件,應(ying)該如何(he)規范塑料制品(pin)的(de)使用,發改委邀請公眾提出意見和建議。近年來隨著電商(shang)、快遞等(deng)新(xin)業態的(de)發展,我(wo)國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deng)的(de)消耗量迅速(su)上(shang)升,有專(zhuan)家(jia)認為,塑料垃(la)圾(ji)過(guo)多過(guo)濫所帶(dai)來的(de)問題(ti),已經(jing)影響到了人類未(wei)來的(de)生存(cun)發展。

塑(su)料(liao)包(bao)裝的大規模普(pu)及迎合了現代社會大量(liang)(liang)生產(chan)、大量(liang)(liang)消費和(he)大量(liang)(liang)遺棄的生活習慣,但也給(gei)環境(jing)和(he)資源造成了極大的負擔(dan)。據相(xiang)關(guan)行業(ye)協會統(tong)計,2016年,全國僅快遞(di)業(ye)塑(su)料(liao)袋的使(shi)用量(liang)(liang)就高達147億個。以北京市為例,2016年全年產(chan)生的生活垃(la)圾中,塑(su)料(liao)袋和(he)一次(ci)性(xing)塑(su)料(liao)包(bao)裝物的重(zhong)量(liang)(liang)達到了大約43.6萬(wan)噸,平均(jun)每天(tian)要產(chan)生1200噸的塑(su)料(liao)垃(la)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建國:每一(yi)個塑料袋背后(hou)它都(dou)有(you)相應的(de)資(zi)源、能源的(de)消耗,包括污(wu)染物的(de)一(yi)些排放,一(yi)旦這些塑料類的(de)垃圾產(chan)生(sheng)以后(hou),不(bu)管(guan)你是什么樣的(de)處理,利用(yong)的(de)方式對環境都(dou)是會(hui)有(you)負(fu)面影(ying)響的(de)。
專(zhuan)家介紹,目前我國正規的(de)廢舊塑料(liao)回(hui)收加(jia)工(gong)企業(ye)尚處(chu)于起(qi)步階段,普遍存在工(gong)藝(yi)陳舊、技術(shu)落后的(de)問題,塑料(liao)制品回(hui)收主要依(yi)靠拾荒(huang)大(da)軍。實際回(hui)收利用率在40%左右,剩下的(de)巨量塑料(liao)垃(la)圾還(huan)是(shi)要靠填埋和(he)焚燒的(de)方式(shi)進行處(chu)理。

中國再生塑料行業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陸曉中:這(zhe)個問(wen)題不解決,其實首先(xian)影響我(wo)們的(de)土壤和地(di)下水資源(yuan),如果水資源(yuan)不安全,那人類(lei)實際上是沒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de)。
塑(su)料(liao)(liao)制品帶來的“白(bai)色污(wu)染”,并非中國(guo)獨有(you)(you)。數據顯示(shi),2015年(nian)全球共生產4.4億噸(dun)塑(su)料(liao)(liao),產量(liang)是1998年(nian)的兩倍多,按這(zhe)個速度,到2050年(nian),地(di)球上將有(you)(you)130億噸(dun)塑(su)料(liao)(liao)垃圾。為了應(ying)對(dui)這(zhe)場塑(su)料(liao)(liao)危(wei)機,歐洲(zhou)部分(fen)國(guo)家(jia)通過(guo)政府采取強制性政策,對(dui)可再生資源的回(hui)收處理進行補貼;而日本則通過(guo)培(pei)養(yang)國(guo)民素質,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fen)類。專(zhuan)家(jia)認為,我國(guo)也應(ying)盡快對(dui)廢棄塑(su)料(liao)(liao)等再生資源的回(hui)收建立補貼機制,并采取誰生產誰回(hui)收的原則來提高回(hui)收利用(yong)率。
限塑令實施十年 效果難言滿意
發改委(wei)對塑(su)(su)(su)料(liao)制(zhi)品(pin)(pin)(pin)的(de)(de)(de)使用(yong)征求意見,目的(de)(de)(de)是讓塑(su)(su)(su)料(liao)制(zhi)品(pin)(pin)(pin)的(de)(de)(de)使用(yong)更規范。實際上(shang)早在2008年(nian)前(qian)我國就已(yi)經頒布了(le)(le)“限塑(su)(su)(su)令”,規范使用(yong)塑(su)(su)(su)料(liao)制(zhi)品(pin)(pin)(pin)的(de)(de)(de)規定離居民的(de)(de)(de)日(ri)常生活(huo)并不遙遠。但是這些年(nian)來我們(men)做(zuo)了(le)(le)很多(duo)次調查,發現不論是在生產還是消費環節,這份實施了(le)(le)近(jin)十(shi)年(nian)的(de)(de)(de)“限塑(su)(su)(su)令”,都(dou)沒有(you)能夠讓塑(su)(su)(su)料(liao)袋真正減少多(duo)少。
在北京街頭,一(yi)些早點攤前滿(man)是塑料袋。

付款,交貨(huo)……根據不(bu)同的要求(qiu),攤(tan)主熟練地將包子、油餅等用一個個塑(su)料袋裝(zhuang)好,交給消費者打包帶走。
在一些大(da)型超市里,消(xiao)費者的手里和購物車里,都是大(da)包小(xiao)包的塑料袋。

按照“限塑令”要求(qiu),超市不能免費(fei)提供(gong)塑料購物袋,記(ji)者看(kan)到,在收銀(yin)臺前需要付費(fei)的(de)環保可(ke)降解塑料袋少(shao)有(you)人問津,但在購物區里,卻提供(gong)了免費(fei)的(de)手撕袋。由于沒有(you)限制(zhi),一些(xie)成捆的(de)手撕袋很快就(jiu)被扯光,有(you)的(de)消(xiao)費(fei)者在包完東西后,竟(jing)然(ran)還要再多撕幾個袋子。

消費者:反正(zheng)是超市免費提供的,不(bu)要錢(qian),多扯(che)幾個備用唄(bai)。
在農貿(mao)市場,記者(zhe)(zhe)看到,一些蔬(shu)菜攤點還主動(dong)掛出了成捆的塑料袋,完(wan)全(quan)由消費者(zhe)(zhe)自由取用,并(bing)沒有任(ren)何(he)限制(zhi)和監管(guan)。
記者:塑料袋不要錢吧?
攤主:不要錢。
記者:每天你們用多少(shao)塑料袋(dai)?
攤主:最少也得10多塊。不(bu)用塑(su)料袋(dai)沒(mei)法賣,總不(bu)能讓人來了抓一把是吧。
對于像涼菜(cai)、肉食、鮮魚等不(bu)方便攜帶的東西,還要大袋(dai)套小(xiao)袋(dai),使用(yong)多個塑料袋(dai)。

攤主:肯(ken)定得必須(xu)用(yong)塑料袋,要不怎么(me)裝(zhuang)呀,一個袋還不行(xing),有(you)的魚要漏(水),就得兩個。
治理白色污染 需要久久為功
為減少塑(su)(su)料垃圾污染(ran),國家發(fa)改委正在(zai)(zai)研究制(zhi)定相關的(de)(de)(de)政策文件,將(jiang)按“限制(zhi)一批、替代一批、規(gui)范一批”的(de)(de)(de)原則,對不同(tong)生產、生活(huo)、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de)(de)(de)塑(su)(su)料制(zhi)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記者在(zai)(zai)調查(cha)中也了解(jie)到,要想真正消除白色污染(ran)的(de)(de)(de)過程,還需要全社會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地努力。
許多(duo)居民表示,對于(yu)塑(su)料袋(dai)帶來(lai)(lai)的白色污(wu)染,大(da)多(duo)數人實(shi)際上也(ye)都(dou)非常清(qing)楚,但由于(yu)日常生活中并沒(mei)有很(hen)好的替代品,來(lai)(lai)取代比較(jiao)方便的塑(su)料袋(dai),所以其實(shi)也(ye)都(dou)很(hen)無奈。
北京市民:我還(huan)做(zuo)不(bu)到(dao),這(zhe)個就要從源頭,你來(lai)給(gei)我解決,給(gei)我的東西不(bu)用塑料袋,我自己就裝到(dao)我的口袋里帶走。
而對于居民隨手丟棄的塑料(liao)袋,在后端處理的垃圾分(fen)揀(jian)場(chang),記者看到,實際(ji)分(fen)揀(jian)的效果也并(bing)不理想。
垃圾分揀場工作人員:現在輕一點(dian)的塑料就(jiu)(jiu)吹出(chu)來了,你像(xiang)有(you)的里(li)邊(bian)可能還帶著(zhu)點(dian)東西吹不起來的,那就(jiu)(jiu)全到了焚燒廠去了。
記者:風機能把(ba)多少塑料袋吹出(chu)來?有一半嗎(ma)?

垃圾分揀場工作人員:沒有沒有,十分之(zhi)一都沒有。
大量的(de)塑料袋進入(ru)了(le)焚燒廠(chang),給焚燒處理環(huan)節增(zeng)加了(le)不少壓力。據了(le)解,塑料制品在400至800度(du)的(de)溫度(du)中會(hui)產生二噁英等有(you)害物質(zhi),為(wei)了(le)減少這些有(you)害氣(qi)體(ti),垃圾焚燒廠(chang)需(xu)要(yao)長(chang)時間將爐溫提高到800至1100度(du),并讓(rang)氣(qi)體(ti)在爐膛內停留時間達到兩秒以上,此外,還需(xu)要(yao)加入(ru)大量的(de)活性炭進行吸附。

垃圾焚燒廠工作人員:你看塑料(liao)它熱(re)值高,但(dan)是(shi)我(wo)其實不希望那么多(duo)塑料(liao)進來,塑料(liao)對我(wo)環保(bao)控制這塊兒(er)(er)(產(chan)生)的(de)成本其實是(shi)很大(da)的(de),大(da)部分成本都在這兒(er)(er)。
為此,專家(jia)建(jian)議,消除(chu)白色污染(ran),企(qi)業首(shou)先應該(gai)從源頭上減少(shao)過(guo)度(du)包(bao)裝,使(shi)用(yong)更加安(an)全、環(huan)保(bao)的(de)材料,從消費者(zhe)的(de)角度(du)來說,應該(gai)提倡更加健康綠色的(de)生活方式,盡量減少(shao)一(yi)次性塑(su)料制品的(de)使(shi)用(yong),而在不得(de)不丟棄時(shi),也(ye)應分開投放,盡量保(bao)持塑(su)料制品不被其他垃圾污染(ran)。

中國再生塑料行業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陸曉中:我(wo)(wo)(wo)們(men)應(ying)該(gai)動員全社會的力量(liang),來把(ba)這個(ge)(ge)事情真正的把(ba)它抓起來,因為(wei)這個(ge)(ge)廢棄(qi)塑料(liao)的問題影響了(le)我(wo)(wo)(wo)們(men)千秋萬代(dai)的一(yi)個(ge)(ge)事情,所以(yi)我(wo)(wo)(wo)們(men)應(ying)該(gai)更(geng)多的動員各級政府(fu)來關注,而且我(wo)(wo)(wo)們(men)要教(jiao)育廣大的民眾,要提高這樣的意識(shi),把(ba)我(wo)(wo)(wo)們(men)垃圾處理的工作做的更(geng)好,盡(jin)量(liang)減(jian)少一(yi)次性廢物的廢棄(qi)量(liang)。(央視記者 蔣曉平)
-
限塑十年,綠色生活仍在路上
2007年12月發布的“限塑令”,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不過,從農貿市場、超市,到快遞、外賣,生活中塑料袋的身影還是很常見。2017-12-06 07:53:36
-
征集丨2018“我向總理說句話”網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影巢周刊·第77期】臘月至 欲還鄉
2018-01-20 09:05:42
-
“大寒已過臘來時”,盤點那些與大寒有關的詩句
2018-01-20 10:34:19
-
網安工程師遇電信詐騙用木馬“反制”
2018-01-20 10:14:49
-
飛機上開啟“開機模式”會向旅客收費嗎?
2018-01-20 1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