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_2016全国两会访谈_新华网

美女18禁黄无遮挡网站,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麦芽,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張伯禮:全面提升中藥質量 推動中藥產業邁向4.0時代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網2016全國兩會特別訪談。今天做客新華網的嘉賓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2016-03-13 16:47 ]


[張伯禮]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 2016-03-13 16:47 ]


[主持人]

歡迎張院長做客新華網兩會訪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今年提出哪些議案?[ 2016-03-13 16:48 ]


[張伯禮]

今年一共帶來了十個議案和建議。議案主要是關于推進國民健康法的建議。還有一個是關于中醫藥人才評價標準的建議,其余的都是關于提升中藥產品質量,特別是基本藥物、社保藥物,提升制藥技術,讓中藥企業升級換代,主要是這類議案。[ 2016-03-13 16:49 ]


[主持人]

每年兩會民生類的話題格外受到關注,健康類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目前,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您認為打造健康中國,我國面臨哪些挑戰?[ 2016-03-13 16:49 ]


[張伯禮]

今年兩會報告里面,總理明確提出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所以健康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而現在健康狀況并不令人滿意,國家越來越強大,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可是國民的健康素質、國民的體質并沒有同步增強。例如中小學開學典禮就有學生暈倒了,很多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孩子們現在性早熟提前。[ 2016-03-13 16:52 ]


[張伯禮]

還有很多健康知識并沒有普及,很多孩子拿可樂當水喝,家長覺得孩子愿意喝就喝吧,結果10幾歲骨質疏松了,不知道經常喝碳酸飲料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影響。我們到外面飯店吃飯的時候,油、鹽、糖加多少沒有標準,沒有限量。油越多越好嗎?糖越多越好嗎?沒有標準。要制定這方面的標準,同時健康知識應該進入中小學課堂,讓大家知道這些知識,抽煙、酗酒這些不良的生活嗜好對人的健康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2016-03-13 16:54 ]


[張伯禮]

現在很多疾病完全是可以預防的,很多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讓大家掌握了這些知識就不會得病,或者少得病、晚得病。所以推動國民健康法的確立,從法的角度把這些工作規范的推廣開來,建立各種標準,全民都來執行,對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就非常有用,同時居民健康權益也有法可依了。[ 2016-03-13 16:56 ]


[主持人]

還是在健康知識的普及上需要努力。[ 2016-03-13 16:56 ]


[張伯禮]

對,現在有一些食品加工企業里面用防腐劑、增稠劑、調味素都是為了表面好看,到底怎么加沒有標準,沒有限量控制,我們要有監管,讓老百姓吃了更放心。前不久曝光食品里面加這個,加那個,這些東西都是違法的,不能加的,必須要有法的概念,這個非常必要。[ 2016-03-13 16:57 ]


[主持人]

您覺得打造健康中國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嗎?[ 2016-03-13 16:58 ]


[張伯禮]

這是一個基礎,一個國家老百姓健康素養和這個國家的文明、民族的科學素養都是息息相關的,從立法的角度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2016-03-13 16:59 ]


[主持人]

你提倡從法的角度來提升健康知識。您多年來一直堅持為中醫藥立法,從制度層面來講,您認為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對于全民健康的提升有什么樣的促進作用?[ 2016-03-13 16:59 ]


[張伯禮]

中醫藥法應該說是一個劃時代的法,盡管國務院制定了一些扶持辦法,中醫藥從來沒有法。立法以后,中醫藥的發展就有了法律的保證,同時有了這個法以后,它也可以更好的規范中醫藥的發展,也能保證中醫藥能夠健康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法經過長達20年的時間,今天走到這個步驟,已經進行了一審,非常的不容易,希望能夠通過。[ 2016-03-13 17:01 ]


[張伯禮]

這個法里面包括對中醫藥的人才培養、對中醫藥醫療行為、對有一技之長民間醫生如何更好的發揮特長、還有加強監管等內容。再一個院制劑、中藥材都有規定,雖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有一部法對于一些問題能夠解決就非常好,以后再不斷地豐富、補充、完善它,我們期盼這個法早點兒通過。[ 2016-03-13 17:04 ]


[主持人]

這也是一個跨越,雖然它不能面面俱到。對于健康立法您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2016-03-13 17:05 ]


[張伯禮]

健康立法,在符合中國人、符合國情的基本健康參數方面應該有規定,中國人的營養到底應該是多少合適,比如說北京鹽的攝入量一天平均12、13克,一天到底需要多少?5克。需要那么多鹽嗎?不需要那么多鹽,以后在一些食品的制品,包括火腿、面包里面都加了鹽,這些東西能不能少加一點兒?同時要宣傳,讓老百姓少一點兒鹽,這樣更加有利于健康。現在加的糖僅僅為了調味,能不能不加糖,或者加點兒代用品,沒有熱量是不是更好一點兒。[ 2016-03-13 17:06 ]


[張伯禮]

麥當勞的漢堡偶爾吃可以,但是不能經常吃,不能拿它當獎品,考試好了就給你買麥當勞,不能是這樣的。應該有基本的健康知識的普及。現在用的很多基本參數都是外國人的,中國人的參數到底是多少也應該建立起來。包括其他健康標準,人的體重、身高、視力這些基本健康參數也應該建立,同時在中小學里面要普及,體育課必須要有質量,孩子的體質能達到什么程度,記得50年代要強制性的鍛煉,這還是有必要的。[ 2016-03-13 17:07 ]


[主持人]

您一直在提健康知識需要普及。我們平常在微信中看到關于健康的新聞,但是很多內容都是不符合科學標準的,有這樣的情況。[ 2016-03-13 17:08 ]


[張伯禮]

現在大家都關注健康知識,里面有很多正確的內容,但也不乏雷人雷語,像有一些電視劇里面把中醫藥寫成了神藥、神方,都是立竿見影的。這里面魚目混珠、參差不齊,所以我一直呼吁老百姓、廣大觀眾一定別受忽悠,保持一份淡定,可以看一看,藝術有夸張,不能模仿,不能照搬照抄,不能全信。這樣的話會出問題的。更多的健康知識應該去學習,同時我想提醒一下有些病人,對醫生的話要聽,但是也不要全信。[ 2016-03-13 17:10 ]


[張伯禮]

多聽幾位醫生的意見,自己再綜合判斷一下,因為現在醫生水平也是高低不同,所以到底該怎么樣?病人說了,我的心臟該不放支架,醫院說一定要放支架,到了那個醫院說,現在還可以,現在可以再看一看,那個醫院說根本不應該放,拿不定主意了,要多聽聽幾位醫生的意見,自己再權衡一下。[ 2016-03-13 17:11 ]


[張伯禮]

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非常重要。健康知識不光是醫生的,應該是全民的,全民都應該掌握健康知識,多交幾位醫生朋友,多征求幾位醫生的意見來權衡一下,不是每一個醫生的話都要聽。[ 2016-03-13 17:11 ]


[主持人]

自己要有一個很好的判斷。[ 2016-03-13 17:12 ]


[張伯禮]

對。醫生有時候開了一大堆藥,是不是都有必要吃呢?不一定,很多病,一樣的藥,胖了瘦了,高了矮了,又都不一樣,這個藥一次吃兩片,一天吃三次,什么人都這樣行嗎?來一個體重200多斤,跟一個體重只有70、80斤的,能一樣嗎?不能一樣。[ 2016-03-13 17:13 ]


[張伯禮]

再一個像高血壓,冬天的高血壓,天冷了血壓增高,跟夏天經常出汗血壓本身就不高,吃一樣的劑量嗎?又不一樣。所以我告訴我的病人,夏天降壓藥可以少吃一點兒,原來吃三次夏天可以吃兩次,甚至有的可以隔一天吃一次,關鍵是血壓平穩就行。冬天一定要按時吃,血壓平穩就可以。這些知識應該讓病人自己掌握,自己能夠知道。[ 2016-03-13 17:13 ]


[主持人]

您剛才說了,健康知識全民化的普及非常的重要。[ 2016-03-13 17:14 ]


[張伯禮]

我覺得是這樣。[ 2016-03-13 17:14 ]


[主持人]

就在兩會的前夕,我們看到國務院印發了(2016—203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這個規劃綱要當中特別提出要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的保護和技術挖掘,首先請張院長講一講,您認為應該如何理解“中醫藥傳統知識”呢?[ 2016-03-13 17:15 ]


[張伯禮]

提案中提到希望盡快制定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現在的保護制度是針對現在的產品和技術,但是對于上游的知識,例如過去幾千年的中醫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很多好的方子,這些方子現在就不能保護,因為這些方子已經公開了,什么藥什么劑量,怎么治都公布了。這個書全世界都知道了,喪失新穎性了,專利就不能保護了。[ 2016-03-13 17:16 ]


[張伯禮]

但是這些東西又確實是我們的,有些國家拿我們的藥方生產,生產了也去賣,我們叫不當占有,他沒有說這個藥是中國人的,他們說是他們的。世界上專利組織有一個傳統知識保護的制度,誰來宣誓,誰來向世人宣告這個知識是我的,你如果使用必須要跟我協商,你不能侵占我的知識產權。不當占有、不當使用、不當獲利都可以提出我的權利主張,這種制度在國際上是可以提出的。印度、秘魯都在做,我們國家也應該做。[ 2016-03-13 17:17 ]


[張伯禮]

中醫科學院在五年以前已經啟動這項工作了,唐代以前的3萬多個方子的名錄已經準備好了,我們要向世界宣告,這3萬多個方子都是中國人的,如果誰要用這3萬個方子必須要跟我們協商。現在我們在做唐代以后到清朝的,里面也有5萬多個方子,也在建立名錄。同時要建立保護制度,建立保護名錄,還要把傳統醫藥產品進行注冊登記,要有編碼,登記以后便于檢索,便于控制,這樣就把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保護起來。起碼我們要搭一道墻,宣誓一下這是我們的。[ 2016-03-13 17:19 ]


[主持人]

您剛才說,從知識產權方面可以把屬于中國人的中醫藥文化,傳統知識都可以加以利用和保護起來。[ 2016-03-13 17:20 ]


[張伯禮]

中醫藥在3000多年的傳承當中,確實有很多寶貴的財富,寶貴的方藥、知識、技術,這些東西應該好好保護起來,用現代科技去研究它、提升它,不但對中國人的健康,對世界人民的健康都會作出很大的貢獻,都是有益的。[ 2016-03-13 17:21 ]


[主持人]

我們看到,在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當中,特別提出推動中醫藥進校園,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到中小學的傳統文化和生理衛生課程當中,這對于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是不是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呢?[ 2016-03-13 17:21 ]


[張伯禮]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年代久遠了,但是理念并不落后,直到現在還有很大的價值。我們過去講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敬老愛幼、扶貧濟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都是好的精神,應該傳承下去,中醫藥里面很多知識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進中小學讓他們了解這些知識,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另一方面是指健康的知識、養生的知識。[ 2016-03-13 17:22 ]


[張伯禮]

很多東西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讓他從小知道這些東西,中醫講天人合一,翻譯成現在的話叫人和自然和諧,到了春天應該注意什么,春天太燥,太干,上火的東西就少吃一點兒,海鮮、羊肉就少吃一點兒,吃點兒清淡的。夏天濕多,暑濕,就吃點兒去濕的食物,像冬瓜、薏米粥就挺好,這既是生活又是養生。夏天喝點兒綠茶,秋天喝點兒菊花茶,冬天喝紅茶,春天喝花茶,這都是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養生要求。這既是文化,又是養生,又是知識。應該讓中小學生懂一些。[ 2016-03-13 17:23 ]


[主持人]

中醫藥培養人才方面,是不是在這方面也需要從娃娃開始抓起呢?[ 2016-03-13 17:24 ]


[張伯禮]

中醫藥人才培養一般還都是大學教育,到高中以后,才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從我們的教學經驗來看,如果這個學生國學、中國文化知識比較扎實,或者說比較喜歡這方面的知識,學中醫就比較快,也讀得懂古醫書,講起來也容易理解和溝通。[ 2016-03-13 17:25 ]


[張伯禮]

如果這方面的知識很淡薄,往往學起來就困難一些。真正的教育還是在大學,大學現在推崇的是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的有機結合,中小學只是理解一些健身、養生、保健知識。中醫怎么看病,為什么中醫并不神奇,他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怎么做,用什么藥治什么病,其實含有化學物質,這些中藥搭配在一起,就能調節人體的失衡狀態,達到調解健康的目的,這些知識孩子懂了就推好。[ 2016-03-13 17:27 ]


[主持人]

您談一談,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現狀是怎么樣的?[ 2016-03-13 17:27 ]


[張伯禮]

現在中醫不缺人,但是缺骨干人才,缺領軍人才,缺高級人才,特別是缺能用中醫理論和技術解決臨床難題的專家型人才。我們還是有信心的,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以后,能夠工作幾年,一般工作十年以后,對中醫都有準確的理解,加上自己的努力,讀經典、跟名師,在臨床上不斷地積累,加上自己的悟性,逐步的就可以錘煉成一個真正的名醫。在看病方面就可以把握健康的狀況,現在我們有一批這樣的人,但是還在積累的階段,我相信這些人中一定會出一大批國醫大師級中醫大家。[ 2016-03-13 17:28 ]


[主持人]

在人才培養方面張院長很有信心。中醫藥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產業也是我國具有重大發展潛力的民族產業。就您的觀察,近年來,我國中藥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存在哪些問題?[ 2016-03-13 17:28 ]


[張伯禮]

中藥的產業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包括上游的藥材種植、中游的生產、下游的使用,都已經是完整的產業鏈,也有一定的規模了。經過這20年的努力,特別是中藥現代化的推動,現在已經形成非常大的產業,中藥工業本身的產值已經達到了8000億人民幣,由中藥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已經達到1.5萬億的規模,同時這個產業綜合效益非常好,它可以改變生態環境。[ 2016-03-13 17:30 ]


[張伯禮]

農民種一畝糧食純收益就幾百塊錢,可是種一畝藥的收益是幾千塊錢,可以讓農民就地種藥,發家致富,不用背井離鄉到外面打工,同時整個中藥的產業鏈長,可以安排很多人就業,同時可以調整產業結構,農村的種植結構、工業結構,這些健康產品,特別是中藥大健康產品需求量非常大,包括藥妝、飲料、酒、茶,有很多都是由中藥做成的。[ 2016-03-13 17:32 ]


[張伯禮]

所以,往往可以安排很多人就業,同時有利于供給側的改革,供給側的改革很多就是老百姓的需求,現在進口的化妝品一年幾百億,如果我們自己能生產藥妝就不用進口了,自己就可以生產。應該說這個產業很大,是一個朝陽產業,也是關乎民生的產業,前景很好。[ 2016-03-13 17:34 ]


[主持人]

可以說這十幾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6-03-13 17:35 ]


[張伯禮]

是。[ 2016-03-13 17:35 ]


[主持人]

您談一談,目前在中藥產業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2016-03-13 17:36 ]


[張伯禮]

這個產業現在問題也不少,因為它畢竟是一個老產業了。真正的現代化只有20年的路程,所以問題也比較多。例如現在品種很多,有將近上萬個品種,這些品種還存在工藝還比較陳舊,劑型比較落后,標準比較低,加工技術比較粗糙,這些都需要升級改造。更需要評價這些藥到底需不需要,這個藥是不是真有療效,同類的藥有很多,哪些藥好可以推薦給老百姓需要評價,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 2016-03-13 17:37 ]


[張伯禮]

另外,在制藥技術方面也有很多缺陷,有的藥很好,但是不注重包裝。說明書太簡單了,老百姓都看不懂,也不能正確的指導老百姓使用,這些都是缺陷。今年春節很多人去國外旅游,往回來捎藥。[ 2016-03-13 17:39 ]


[主持人]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像一些小藥類。[ 2016-03-13 17:39 ]


[張伯禮]

實際上是保健藥,創可貼、眼藥水,都是非處方藥,這些普藥我們完全可以做的很好,為什么老百姓更看好“洋中藥”?我們拿來人家的藥一看,不得不說,人家的藥質量是比我們好,加工精細、包裝也好,說明書也很詳細,這就是指導我們在下一步如何把我們的藥制造好,不但要研究好藥,還要制造好藥。[ 2016-03-13 17:39 ]


[張伯禮]

今年兩會提案中我就提到建議能夠把基本藥物、社保藥物升級換代,提升它的質量。同時也符合我們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里面的重點發展產業,也包括生物醫藥。中醫藥由于歷史欠帳多,更應該在這方面努力,所謂順勢而為,在大好的形勢下把自己的產業做大做強,提升品質,不是數量要多少而是質量要好。所以我提了這個議案,提升中醫藥產業的升級換代,同時對基本藥物、社保藥物的中藥提升品質。[ 2016-03-13 17:41 ]


[張伯禮]

政府要引導,企業要積極的參與,國家有關部門,特別是食藥局在評審上、注冊上能夠支持,不能改造以后還得重新做臨床,重新做很多東西,像搞新藥一樣,企業就沒有積極性了。只要是為了提升質量,只要是為了保證品質,只要不是偷工減料,就應該支持他們去做,把藥做的更好。以后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就會把中國的藥帶回去,希望能做到這一點。[ 2016-03-13 17:41 ]


[主持人]

需要從品質來著手。我們也知道,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五年,也是中國制造2025落地的關鍵時期,在中藥領域,做大做強中藥產品,質量提升是非常關鍵的,在推動中藥產業技術轉型升級方面,您能不能再給我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呢?[ 2016-03-13 17:42 ]


[張伯禮]

以往中藥制藥比較簡單,現在基本實現了管道化、半自動化、自動化,現在是2.0版。3.0版要達到智能化,要做到全程的質量控制,不但要控制物理參數,還要控制化學藥效物質的含量是不是夠,從原料到中間提取物,到最后的制劑,到最后的成品,都有全程的質量控制,并且能夠追根溯源,進去的是什么,出來的是什么,中間哪個環節出問題了,都可以追根溯源。這個藥品怎么包裝?用什么樣的包裝?怎么合理使用?都可以進行管理。這樣我們的藥又上了一個層次,企業也升級了,藥品的品質更有保證了,藥品就會更安全、更有效,我們追求的是這個目標。[ 2016-03-13 17:46 ]


[主持人]

要達到智能化。[ 2016-03-13 17:46 ]


[張伯禮]

數字化制藥、智能化制藥,甚至是智慧制藥。[ 2016-03-13 17:47 ]


[主持人]

我們現在對中藥的理解,一提到中醫藥,刻板的印象就是一個老中醫開一個方子,開點兒湯藥,但是你剛才說的是很宏大的智能化的體系。[ 2016-03-13 17:47 ]


[張伯禮]

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我現在看病也要搭脈,看舌頭,開處方,拿藥回來煎煮,這是傳統的方式,但是不是傳統的藥呢?你的中藥是不是好藥,也要進行區分。好藥是種出來的,也需要質量控制。我用一包藥一煮效果很好,但是另外一包藥療效不好,是技術不對、處方不對,還是有什么其它問題呢?[ 2016-03-13 17:48 ]


[張伯禮]

我們希望老百姓用到好藥,大夫也可以放心的開好藥。中藥的規范化種植就顯得格外重要,現在我們也正在開展這樣的工作,怎么把藥種好,從源頭上抓好,什么地方能長什么藥是不一樣的,人參只能在東北長,你跑到海南島種人參,人參種的又白又胖,但是藥效物質含量就少了。這個藥材在什么地方種,還要看怎么種,什么時間施肥,什么時間澆水,這個種子是不是真的,都要進行研究,這樣才能保證把藥材種好。[ 2016-03-13 17:49 ]


[張伯禮]

種好了以后,怎么采收,怎么保管,怎么加工,怎么炮制又是一套學問,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術,才能生產出好藥來,每一個環節都要加強研究。所以,即使是傳統的中藥飲片里面也有很多科技。上面講的是制中成藥,引片也同樣如此。[ 2016-03-13 17:49 ]


[主持人]

還是要從質量抓起,從源頭上抓起。[ 2016-03-13 17:50 ]


[張伯禮]

對。[ 2016-03-13 17:50 ]


[主持人]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能讓古老的中藥能夠發揚光大,在世界的舞臺上發揮優勢,為更多的百姓造福,的確是需要我們探索和思考的課題。今天張院長給我們分享了關于中醫藥發展的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很好的思路。同時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感謝您的收看,再會。謝謝張院長。[ 2016-03-13 1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