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國國內疫(yi)情(qing)(qing)嚴峻(jun)之時,和廣(guang)大海外華僑華人一道,中(zhong)國留學生積(ji)極捐(juan)款(kuan)捐(juan)物,關心和支(zhi)持國內抗(kang)疫(yi)斗爭,書寫(xie)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也令人自豪的故事。當前,疫(yi)情(qing)(qing)在全球持續蔓延,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同胞深受(shou)疫(yi)情(qing)(qing)沖擊,他們的安全與健康也無(wu)時無(wu)刻不牽動著祖國的心。
據新(xin)華社記者了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學習和生活都面臨疫情及(ji)各國封城、封校(xiao)等抗擊疫情措施夾擊,不少人陷入焦慮情緒。
那(nei)么,留學生應該怎么辦?祖國提供了(le)哪些幫助(zhu)和(he)建議(yi)?這里有一份防疫攻略。

3月10日,學生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內學習。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外交部(bu)發言人(ren)耿爽3月24日在例行(xing)記者會上(shang)介紹(shao)說,中國(guo)駐外使領(ling)館與駐在國(guo)政(zheng)府、職能(neng)部(bu)門和(he)學(xue)校(xiao)保(bao)(bao)持密切(qie)溝(gou)通,要求(qiu)外方高(gao)度重(zhong)視并切(qie)實維護好我留(liu)(liu)學(xue)人(ren)員的(de)健康安(an)全和(he)正當權益;及時發布并更新領(ling)事提醒,確保(bao)(bao)留(liu)(liu)學(xue)生(sheng)第一時間了(le)解(jie)各(ge)國(guo)應對(dui)政(zheng)策和(he)使領(ling)館防疫服(fu)務信息(xi);開設面向留(liu)(liu)學(xue)生(sheng)和(he)國(guo)內(nei)家(jia)長的(de)咨詢熱線,回應他(ta)們(men)(men)的(de)求(qiu)助訴求(qiu),安(an)撫他(ta)們(men)(men)的(de)焦慮心情(qing);發布防疫小貼士,邀(yao)請(qing)專(zhuan)(zhuan)業(ye)醫護人(ren)員講解(jie)防疫知識,為留(liu)(liu)學(xue)生(sheng)介紹(shao)網絡問(wen)診平(ping)臺,提供專(zhuan)(zhuan)業(ye)、科學(xue)的(de)疫情(qing)防控指導;對(dui)確有困(kun)難的(de)留(liu)(liu)學(xue)生(sheng)發放口罩(zhao)、消毒水、洗手液等(deng)物資,解(jie)決他(ta)們(men)(men)的(de)燃(ran)眉之急。
美國:有事撥打涉疫情協助熱線
防疫口訣請查收
據中國駐美使領館提醒,不聚集、少接觸、不流動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盡量不在疫情期間乘坐郵輪、飛機、巴士等密閉式交通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自美東時間3月24日起,中國駐美大使館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1-基礎上,增設2條涉疫情協助熱線:+1-和+1-。
針對低齡留學生,要求在中小學就讀、未滿18周歲的中國籍學生向使館登記信息。
//wj.qq.com/s2/5720899/7424/

3月10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在圖書館的臺階上學習、聊天。該校因新冠肺炎疫情自9日起停課兩天。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近期,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加劇,駐美使領館紛紛以新穎靈活方式給留學生群體介紹政策,提出建議。
3月18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與中國在美留學生“在線談心”,解答了留學生們關于該不該回國、在當地如何防疫、如何面對戴口罩的文化差異、能否支持口罩等防護物資、如何應對一些學校的“封校”措施、如何防范美國可能因疫情引發的歧視現象或社會騷亂等問題。
據崔天凱介紹,使領館已就部分美國高校”封校令“下留學生住宿問題、留學生防護物資緊缺等問題做了不少工作,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針對留學生最關心的回國及當地防疫等問題,崔天凱根據北京疾控中心的建議,重申了五方面建議:
?持續關注當地疫情變化,配合當地防疫措施。
?少出門、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多喝水,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等公共場合要配戴口罩,盡量不要有人群聚集,人與人之間接觸要保持一米以上距離等。
?不要帶病學習和工作,出現發熱、咳嗽、干咳等癥狀要及時就近就診,告訴醫務人員相關對外接觸史。
?堅持“非必要,不旅行”。
?如果回國,回到國內以后要主動如實進行健康申報,配合海關等部門工作。
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還為留學生群體發布“防疫口訣”:
官方渠道看信息,自我防護最重要。
身心健康莫驚慌,若有疑似早治療。
理性安排慎出行,網課學業別耽擱。
親朋好友多幫助,謠言詐騙要警惕。
德國:為確診學生和密切接觸者提供支持
連線張文宏提供防疫建議
近日,5名中國留學生在德國巴符州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受感染學生均系未成年人,家長大都在國內。
法蘭克福總領館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與學生、家長和校方取得聯系。目前5名學生均留校接受隔離觀察,其中4人出現輕癥,1人無癥狀,身體和心理狀況均穩定。

3月2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學生們在一座體育館里參加高中畢業考試。新華社/歐新
在東部德累斯頓交流的留學生小廖,幾天前得知自己的烏克蘭室友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使館得知這一情況后提供援助。小廖也在學校安排下搬到一家賓館隔離。小廖說,在各方幫助下,德方院校重視,及時采取行動。有強大的后盾,自己感到安心。
郭豪威在巴符州康斯坦茨大學讀碩士。他說:“當地領事館和學聯每天都在群里分享防疫須知,現階段,中國留學生的防疫意識已經逐漸增強,出門都會戴口罩,也購買了一些面條、罐頭、面粉、牛奶等食品儲備,盡量減少外出,也積極保持相互聯系,大家心態都還比較平和。”
在德國疫情加劇之際,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在上海市外辦協助下,邀請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以視頻連線形式舉辦專題講座支招。
張文宏對個人防護措施的建議如下:
?要盡量減少社交。外出回來后第一件事情是洗手。
?上下學可以錯峰搭乘公交,或騎車上學;錯峰采購。
?吃飯要分餐。
?聚會要戴口罩。兩個人非常近距離接觸,互相戴口罩是有價值的。
如果你不能特別確信你的女朋友是不是感染了,就要堅持戴口罩。你如果買機票回家了,不也見不到你女朋友嗎?現在至少還能見面,雖然見面熱聊時戴著口罩。
?說到合租,你只要保持好個人衛生,手經常洗,錯開使用廚房,衣服洗好了有烘干,就沒有問題了。
希臘:“宅家防疫”保持樂觀
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教育專員田磊告訴記者,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駐希臘使館始終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王亞哲在希臘出門“全副武裝”。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希臘語專業的留學生王亞哲告訴新華社記者,希臘疫情暴發后,大部分同學都選擇留在希臘,既是響應國內專家的號召,也是出于對希臘政府的信任。雖然足不出戶的日子難熬,但是憑借輕松樂觀的心態,仍可以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王亞哲說,逛超市回家后不忘相互提醒洗手消毒;不少人廚藝大漲,朋友圈成了曬紅燒雞腿、油燜大蝦、雙皮奶、雪花酥等的窗口。
比利時:相互幫扶 共渡難關
多名在比利時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如果回國的話,不論在機場還是在飛機上都有一定感染風險,他們分析了各種情況,決定留在當地“宅防疫”,努力做好個人防護、備好“糧食”。
不僅做好自我防護,不少留學生還在疫情當中展現了互助精神。
比利時魯汶大學學生麥琪得知學校醫院物資告急,就在學生群里發起倡議,不少同學響應。留學生霜白說,去超市時看到不少當地老人、兒童沒有口罩,“正好回來就看到群里號召大家捐贈的消息,能幫到一點是一點”。
日本:與日本政府聯動保障留學生權益
中國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胡志平表示,已與日本文部科學省建立聯絡協調工作機制,向日方轉達留學生訴求,促請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各地各校為受疫情影響的留學生提供入學考試、論文答辯、畢業典禮、入學返校、注冊報到、感染檢測、觀察隔離等方面幫助,并防止出現對留學生的歧視現象。
駐日使館領僑處促請日本法務省同意幫助解決回國探親學生返回日本遇到的問題,并將已發出在留資格認定書的有效期限由3個月延長為6個月。
駐日使館官網也積極推出兩家針對海外僑胞的線上醫療咨詢平臺:阿里健康和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僑胞可通過在線平臺了解防疫知識、線上問診,減少出門次數,參考平臺醫生建議及時就診。
駐日使館提醒,包括留學生在內的華僑華人如遭遇歧視性言論,可保存相關證據,將有關情況告知學校或公司。如果遭遇人身攻擊等暴力行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應立即報警。請盡量保留證據、保持冷靜,避免與對方發生肢體沖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公民可聯系中國駐日使領館尋求幫助。
韓國:大使群發親筆信給各高校求關照
新華社記者不久前采訪多名在韓留學生,其中大部分表示近期不會回國,但也有人對接下來的學業和生活有一些迷茫。
據中國駐韓大使館介紹,目前在韓中國留學人員將近3.8萬名,占在韓留學生總數的55.7%。目前,在韓中國留學生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共2人。在韓留學人員未出現大批回國潮。
據了解,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給韓國200多所高校校長寫了親筆信,對校方表示感謝并希望對方繼續加強對我留學生的照顧。使館還同韓國教育部建立了溝通機制。
邢海明近日致信全體在韓留學生,并在信中叮囑了三件事:
?做好自我防護,盡量減少出行。關注中國大使館發布的權威信息,不信謠,不傳謠。
?遵守學校教學安排,停課不停學。
?注意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時就醫。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癥狀等疑似癥狀,請留在住所,及時撥打韓國疾病管理本部電話1339(有中文服務)。如遇緊急情況需要幫助時,撥打駐韓使領館應急電話。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