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華社馬德里5月13日電 通訊(xun):西班牙科爾多瓦庭院節(jie)訴說“母親故(gu)事(shi)”
新華(hua)社記(ji)者(zhe)郭求達
西班牙(ya)南部的科爾(er)多(duo)瓦老城,姹紫嫣紅的花(hua)(hua)(hua)朵,或(huo)(huo)幾支、或(huo)(huo)一(yi)團(tuan)、或(huo)(huo)成片在家(jia)(jia)家(jia)(jia)戶(hu)戶(hu)的屋頂、窗臺、桌面甚至墻壁上(shang)盛開。若走進(jin)一(yi)些人(ren)(ren)家(jia)(jia)的天井,還(huan)能(neng)看到令人(ren)(ren)眼(yan)花(hua)(hua)(hua)繚亂(luan)的花(hua)(hua)(hua)卉裝(zhuang)飾,仿佛(fo)進(jin)入一(yi)座鮮花(hua)(hua)(hua)博物館。
一年一度的(de)科爾多瓦庭院(yuan)節13日落下帷幕(mu),而隨(sui)著母親(qin)節的(de)來臨,人們講述起各(ge)自的(de)“母親(qin)故事”。
安娜·穆尼奧(ao)斯的庭院(yuan)頗有名氣。今年81歲的安娜奶(nai)奶(nai)有個(ge)綽號——“綠手指”,因為她非常善于(yu)照料植物。她家的庭院(yuan),花草繁盛美麗,總有人前去(qu)“取(qu)經(jing)”。
“我(wo)(wo)(wo)的栽(zai)培技術是跟(gen)(gen)我(wo)(wo)(wo)母親學的,而我(wo)(wo)(wo)母親是跟(gen)(gen)她(ta)的母親學的,”安娜奶奶說,“每(mei)年(nian)春天花(hua)開時,我(wo)(wo)(wo)都會(hui)想起我(wo)(wo)(wo)母親和(he)外婆,想起她(ta)們教我(wo)(wo)(wo)如何與(yu)植物打(da)交道:只要一切以尊(zun)重(zhong)自然(ran)的方式(shi)去處(chu)理,這些(xie)花(hua)草就會(hui)給(gei)你回報(bao)。”
如今(jin),她也把這些技術傳(chuan)授給她的孩子(zi)——以傳(chuan)統方(fang)式剪枝、用(yong)(yong)落葉積肥、用(yong)(yong)鼻煙殺蟲、用(yong)(yong)雨水滋潤花(hua)土。
科(ke)爾多瓦市(shi)自(zi)1921年(nian)開始舉辦(ban)庭院節(jie),迄今已有近百(bai)年(nian)歷(li)史(shi),被聯合(he)國評為人類非(fei)物質文(wen)化(hua)遺產。而以花卉裝飾庭院的(de)傳統,在這(zhe)片西班牙南(nan)部的(de)土地上已經延續(xu)了(le)許多世紀。
絢(xuan)麗多彩的(de)庭(ting)院(yuan)吸引了(le)四海賓客,為科爾多瓦的(de)旅游業(ye)帶(dai)來火爆的(de)人氣。卡門和貝倫母女在一家旅館做保(bao)潔(jie)后勤工作,節(jie)日期間每天都從早忙到晚。休息(xi)時,兩個人喜(xi)歡一起品評(ping)酒(jiu)店(dian)里擺放的(de)植物。
“我(wo)媽(ma)媽(ma)很喜歡花(hua)草,但是傳統的(de)(de)帶庭院的(de)(de)房子畢竟(jing)很少、也很貴,我(wo)們只(zhi)能(neng)住在(zai)公寓里(li),”貝倫說,“不過我(wo)還是想努力工作,將來有錢給媽(ma)媽(ma)買一個小院子,讓她有自己的(de)(de)花(hua)園。”聽到女兒的(de)(de)話,母(mu)親卡門眼里(li)滿是笑意。
出租車司機何塞·曼努埃爾對庭院(yuan)節的記憶則是另外的模樣。
“我(wo)母親是(shi)一名很(hen)棒(bang)的(de)裁縫,我(wo)記得(de)小時(shi)候很(hen)多人到我(wo)們(men)家,請母親給他們(men)制作華麗的(de)節(jie)日服(fu)飾,”曼努(nu)埃爾說(shuo),“看(kan)著一塊塊布料在母親的(de)手中變成精美(mei)的(de)衣裙,就是(shi)我(wo)對庭院節(jie)最美(mei)好的(de)回憶。”
庭院節年(nian)復(fu)一(yi)年(nian)地向世人展示著它的風姿,而(er)那些屬于母親(qin)們的庭院故事,也(ye)將代代流傳下去(qu)。
-
通訊:“當你走進這扇門,我們就是一家人”--記澳大利亞年度母親稱號獲得者萊維爾
這個小男孩是萊維爾撫養的第一個孩子,自此開始,她悉心撫養了50多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視如己出。2018-05-12 13:12:23
-
把92歲癡呆母親“綁”在車后座7年 送貨大叔說:最好的孝是陪伴
家在成都的蔡玉俊今年52歲,是一名送貨員,每天騎著電瓶車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車后座上還有他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92歲老母親。2018-04-22 09:03:55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