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華(hua)社悉尼(ni)1月30日(ri)電(dian)(何嘉悅)據澳大利(li)亞媒體(ti)報(bao)道,為防(fang)止對鴉片類藥物的(de)濫用(yong),澳大利(li)亞藥品(pin)管理局將按照此(ci)前計劃,從2月1日(ri)起把(ba)含(han)可(ke)待因成分的(de)藥品(pin)納入(ru)處方藥范疇,用(yong)藥者必須持醫生處方才可(ke)購(gou)買此(ci)類藥品(pin)。
可待因(yin)是一種鴉(ya)片類藥(yao)物,有(you)(you)止(zhi)(zhi)痛、止(zhi)(zhi)咳和(he)止(zhi)(zhi)瀉的(de)藥(yao)效,常用于生(sheng)產止(zhi)(zhi)痛藥(yao)和(he)兒童止(zhi)(zhi)咳糖漿(jiang)等。目前,含有(you)(you)可待因(yin)的(de)藥(yao)品在(zai)澳大利(li)亞市面上十分(fen)常見,各大藥(yao)房和(he)超市均有(you)(you)銷售。
此(ci)前的研究發現,可待因治(zhi)療慢(man)性(xing)疼(teng)痛的效果并不好,長期用藥還會導致耐受性(xing)增高、上癮和中(zhong)毒等副作用,過(guo)量(liang)使用此(ci)類藥物可致死(si)。
盡管澳大利(li)亞衛生部門早就考慮將含(han)可待(dai)因的(de)藥品納(na)入(ru)處方藥范疇,但考慮到一些偏(pian)遠地區存在看(kan)病難、看(kan)病貴的(de)問(wen)題,該提議付諸實(shi)施一直(zhi)存在困難。
澳大利(li)亞藥(yao)品管理(li)局表示,加強對含可待因藥(yao)品的管理(li)是出于安全考慮,同時鼓(gu)勵患者(zhe)服用(yong)非鴉片類(lei)藥(yao)物進行替代。但當地一些(xie)藥(yao)劑師擔心新規(gui)的實施會在(zai)短(duan)時間內給患者(zhe)造成不便,引發不滿。
近年來,隨(sui)著大(da)眾對可待(dai)因(yin)副作用的認(ren)知逐步(bu)提(ti)高(gao),不少國家的衛生部門都開始加強對可待(dai)因(yin)的監管(guan),尤其對兒童使用可待(dai)因(yin)的安全性提(ti)出警告,并鼓勵使用其他(ta)藥品進行替代治療。
-
超級血月逢藍月: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天文奇景
2018-01-30 09:41:25
-
迪士尼被指收取天價“插隊費”,合理嗎?
2018-01-30 09:41:25
-
透視“佛系”日本:低欲望令其陷入危機
2018-01-30 09:13:02
-
從《悟空傳》到《花千骨》,文學閱讀將走向何方?
2018-01-30 09:13:02
-
2017年這十大“科學”流言不能信
2018-01-30 09:4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