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4月13日電 題:搬下山的這兩年——再訪易地扶貧搬遷戶胥存
新(xin)華(hua)社記者范培珅
兩(liang)(liang)年前,甘肅省武威市(shi)古浪縣黃羊(yang)川(chuan)鎮(zhen)石城村建(jian)檔立卡(ka)貧困戶胥存一家從海拔2400多(duo)米的高寒山區搬(ban)遷到古浪縣綠洲(zhou)生態移民小城鎮(zhen)。兩(liang)(liang)年過去(qu)了(le),搬(ban)入新家的胥存一家如(ru)今生活得怎樣(yang)?

拼版照片:上圖為裝滿物品的搬家車輛抵達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的胥存新家樓下(無人機照片,2018年2月6日攝);下圖為裝滿物品的搬家車輛準備駛離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羊川鎮石城村胥存家(無人機照片,2018年2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家中,胥存給家中的花草澆水(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陽春(chun)三月,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春(chun)暖花開,人氣(qi)明顯興旺不(bu)少(shao)。見(jian)記(ji)者來訪,胥存熱情地迎進門。和搬(ban)入時(shi)相(xiang)比,家中新(xin)增(zeng)了(le)LED電視,還添了(le)不(bu)少(shao)花草,屋內(nei)收拾得非常整潔。
“真(zhen)是不敢想!”胥存說,以前在山(shan)上(shang)總是有(you)一些讓自(zi)己(ji)提心吊膽的事情,擔心地里收成不行口糧(liang)不夠,擔心房屋下雨下雪(xue)會被泡塌壓塌。搬下山(shan)之后,這些擔心都沒了。

拼版照片:上圖為胥存家所在的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無人機照片,3月10日攝);下圖為胥存曾經的家所在的古浪縣黃羊川鎮石城村(無人機照片,2018年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胥存(cun)曾經的家(jia)在古浪南部山(shan)(shan)區,山(shan)(shan)里(li)天旱(han)、地薄(bo),兩口(kou)子耕(geng)種(zhong)著20多畝山(shan)(shan)旱(han)地糊(hu)口(kou)。為了給家(jia)里(li)增加(jia)(jia)收入,丈夫外出打工,2004年卻不幸遭遇事(shi)故癱瘓在床(chuang),徹底喪失勞動(dong)能力。胥存(cun)獨自挑起生(sheng)活重擔,生(sheng)活愈加(jia)(jia)艱(jian)辛。
2012年以來,古浪縣通過易地(di)扶貧搬(ban)遷工程,把偏遠山區1.53萬戶(hu)6.24萬名群眾陸續搬(ban)下山。2018年2月,胥存(cun)一(yi)家從(cong)祖(zu)(zu)祖(zu)(zu)輩輩生活的石城村搬(ban)了(le)出來。
多少年的艱辛付(fu)出,胥(xu)存(cun)從來沒有叫(jiao)苦叫(jiao)累(lei),可就在搬家前(qian)后,她卻(que)兩次落淚(lei)。

拼版照片:上圖為胥存坐在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的家中客廳看電視(3月10日攝);下圖為胥存在古浪縣黃羊川鎮石城村收拾屋中物品(2018年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搬家(jia)前,胥存把家(jia)中的(de)一頭(tou)騾(luo)(luo)子(zi)(zi)牽到集市上賣了5000元,回到家(jia)后(hou),她鉆進屋子(zi)(zi)大(da)哭一場(chang)。20多年間(jian),她趕著這頭(tou)騾(luo)(luo)子(zi)(zi)馱水、耕地(di)、收莊稼,騾(luo)(luo)子(zi)(zi)是她唯一能仰仗的(de)“勞力(li)”。
第二(er)次落淚,是她(ta)搬下山后不(bu)久(jiu)。在新房(fang)忙碌,胥存努力讓家中變得(de)整潔有(you)序。休息的(de)片刻,胥存望著(zhu)新家里的(de)一(yi)切百感交集。她(ta)躲著(zhu)丈夫和(he)婆婆,偷偷抹(mo)起眼淚。“從來沒有(you)想過,我這輩子(zi)還能住進寬敞(chang)明亮的(de)樓(lou)房(fang)!”

在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胥存打掃小城鎮花園衛生(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古浪縣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物業服務中心,胥存上班前進行指紋打卡(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丈(zhang)夫(fu)傷殘(can),婆(po)婆(po)年老,胥(xu)存(cun)需要照(zhao)顧一家(jia)生活(huo)起居(ju),沒辦法離家(jia),兒子退伍(wu)后在(zai)外省打零(ling)工。當地政府針對胥(xu)存(cun)家(jia)的(de)特(te)殊(shu)情況進行兜底(di)保障,給(gei)予最(zui)低生活(huo)保障補(bu)助、殘(can)疾人補(bu)貼等(deng),讓胥(xu)存(cun)一家(jia)在(zai)脫貧路上不(bu)掉隊(dui)。胥(xu)存(cun)還在(zai)小(xiao)區(qu)物業找了(le)份保潔的(de)工作。
日子越(yue)過越(yue)紅火,胥存臉上的笑容也比過去多了,“去年底,我家已經脫貧(pin)了!”
最近,胥存(cun)又(you)得到了不少好消息(xi),山(shan)上20多畝(mu)旱地有企業準備整體流轉,山(shan)下新的土地也(ye)快分配下來了。“脫了貧,小康(kang)生(sheng)活也(ye)有奔頭(tou)了!”胥存(cun)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