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西寧4月13日電題: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跡——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新華社(she)記者(zhe)馬千里、顧(gu)玲、李琳海
這(zhe)里是(shi)萬山(shan)之宗(zong)、三江之源(yuan),長江、黃河、瀾滄江源(yuan)遠流(liu)長;這(zhe)里是(shi)唐(tang)蕃古道、康藏通衢,漢藏文化在(zai)這(zhe)里交(jiao)流(liu)交(jiao)融;這(zhe)里是(shi)歌舞之鄉、靈(ling)秀之地,感恩、自強(qiang)、包(bao)容、創(chuang)新(xin)、和美(mei)的“新(xin)玉樹精神(shen)”生機勃發……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拍攝的震后重建的鬧叢村格桑小鎮(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轉瞬10年。玉(yu)樹(shu)鳳凰涅槃,迎來發展新時(shi)代。一個綠色、幸福(fu)、和諧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zai)三(san)江源頭,見證著(zhu)災后重建(jian)的奇跡。
“中國速度”創造奇跡玉樹
清(qing)晨,海拔3700米的(de)玉樹市扎(zha)西科賽馬(ma)(ma)場(chang)(chang)積雪未(wei)融。一(yi)片靜謐中,清(qing)脆(cui)的(de)鈴(ling)鐺(dang)聲從遠(yuan)處傳來,一(yi)匹(pi)(pi)匹(pi)(pi)駿馬(ma)(ma)踏著(zhu)悠閑的(de)步(bu)子(zi)走向(xiang)賽馬(ma)(ma)場(chang)(chang)。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長才哇在扎西科賽馬場上觀看村民訓練馬匹(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10年前,這(zhe)(zhe)(zhe)(zhe)里(li)密密麻(ma)麻(ma)扎(zha)著救災帳(zhang)篷,現在(zai)我們又可以在(zai)這(zhe)(zhe)(zhe)(zhe)里(li)賽馬了(le)。”57歲的玉樹市西(xi)杭(hang)街道扎(zha)西(xi)大同村(cun)三社社長才哇(wa)伸手給(gei)一(yi)匹(pi)白馬拉拉轡頭、理理鬃毛,“這(zhe)(zhe)(zhe)(zhe)樣好看(kan)一(yi)點(dian)。今天這(zhe)(zhe)(zhe)(zhe)十幾匹(pi)馬都要在(zai)這(zhe)(zhe)(zhe)(zhe)里(li)訓練。”
生(sheng)活復平靜,記憶難(nan)忘懷。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才哇(wa)正走在去村集(ji)體磚廠的(de)(de)路(lu)上,地面突然開始(shi)劇(ju)烈晃動,路(lu)邊的(de)(de)商鋪和居民房屋瞬(shun)間倒(dao)塌,才哇(wa)被強(qiang)烈的(de)(de)晃動連續摔倒(dao)兩次后才艱難(nan)站起來,此時耳邊傳來的(de)(de)全是(shi)呼救聲。他顧(gu)不上家(jia)人(ren)(ren)求(qiu)救的(de)(de)電話,一(yi)路(lu)挖(wa)出10多名被埋群眾。地震(zhen)中,他失去了三(san)位親人(ren)(ren)。
地震(zhen)突如(ru)其來。波及范(fan)圍3.58萬平方公里,2698人遇難(nan)、270人失(shi)蹤,受災人口24.68萬……
速度就(jiu)是生命,一(yi)場氣壯(zhuang)山河的抗震救(jiu)災行動迅(xun)速展開。地處青藏高(gao)原(yuan)腹地,平(ping)均海拔4200米以(yi)上,空氣含氧量僅為(wei)海平(ping)面的60%,距(ju)離省會西(xi)寧820公里,救(jiu)災面臨巨大挑戰!
一組組數據,見(jian)證著中國速度(du):
——最大程(cheng)度搜救(jiu)生(sheng)命。震后72小時內從廢墟(xu)下成功搶救(jiu)出(chu)(chu)7856人,救(jiu)活(huo)6761人;轉移22.5萬人,救(jiu)出(chu)(chu)埋壓群眾(zhong)2008人;
——最(zui)好(hao)效果(guo)救治傷員。以飛(fei)機(ji)運送為(wei)主、汽車(che)運送為(wei)輔,累計轉移到外地的重(zhong)傷員達3109名(ming),實(shi)施的1284例手術中截肢19人;
——最優服(fu)務安置群眾。一(yi)周(zhou)之(zhi)內,運(yun)抵災區的(de)救災帳篷(peng)超過2.5萬頂,各(ge)類救災物資超過千萬噸,18.8萬群眾領取到生(sheng)活困難補助;
——最強措施(shi)恢復秩序。地震后5天內,水、電、路等(deng)應急措施(shi)恢復……
“不到8小時(shi)就有三支(zhi)救(jiu)援隊趕到玉樹!我看到了國家(jia)的(de)力量、社會主義制(zhi)度(du)的(de)優(you)越性!”時(shi)任玉樹州紅(hong)十(shi)字會秘書長的(de)格(ge)扎(zha)感(gan)慨地(di)說。
“中國力量”催生嶄新玉樹
站在海(hai)拔(ba)近(jin)4000米的當代(dai)山山頂(ding),鳥瞰玉(yu)樹新(xin)城(cheng),扎曲(qu)河(he)、巴塘河(he)穿城(cheng)而(er)過,一座(zuo)座(zuo)色彩明(ming)快的藏式住(zhu)宅沿著(zhu)山勢向谷地(di)蔓延開來,四縱十(shi)六(liu)橫的馬路(lu)上車輛川流不息(xi)。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一景(4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三年災后恢復重建,共完成投資447.54億元、1248個重建項目(mu),是玉(yu)樹(shu)1951年至2009年58年投資總(zong)和的8倍,災后重建規劃目(mu)標全面實現。
71歲的農(nong)村低保戶(hu)(hu)尕(ga)松加措一家震后(hou)第(di)二年就(jiu)搬入新居。震后(hou)三年,玉樹州16710戶(hu)(hu)農(nong)牧民(min)住房和22439戶(hu)(hu)城(cheng)鎮居民(min)住房全部建(jian)成(cheng)并入住,292個農(nong)牧民(min)住房集中建(jian)設點的基礎(chu)設施(shi)完成(cheng)配(pei)套,災區群眾(zhong)住房條件得到根(gen)本性改善。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八一醫院醫生索南永吉在門診值班(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10年(nian)(nian)6月,時任中國中鐵二局副指揮長兼總(zong)工程師的(de)程思軍(jun)率隊抵達(da)玉樹(shu)對(dui)口(kou)援建(jian)。“很多(duo)人高(gao)原反應強烈,頭痛、胸悶、惡心(xin)是常(chang)事(shi)。”但面對(dui)黨中央的(de)囑托(tuo)和(he)百姓的(de)期待,原玉樹(shu)縣第一民(min)族中學主體結構53天(tian)全(quan)部(bu)封(feng)頂(ding),他們創造了“四(si)天(tian)一層樓(lou)”的(de)奇跡(ji),學校在震后第二年(nian)(nian)即投(tou)入(ru)(ru)使用。三年(nian)(nian)內,玉樹(shu)州94個教育(yu)項目、63個醫療衛生項目、65個文化體育(yu)項目全(quan)部(bu)建(jian)成,一批福(fu)利院、敬(jing)老院和(he)孤兒院投(tou)入(ru)(ru)運行。
玉(yu)樹(shu)地震將原本依靠小水(shui)電(dian)(dian)站發電(dian)(dian)的電(dian)(dian)網(wang)(wang)(wang)損毀殆盡(jin)。災后重建(jian)(jian)以來,國(guo)家電(dian)(dian)網(wang)(wang)(wang)投資50余億元,相(xiang)繼建(jian)(jian)成玉(yu)樹(shu)與青海主網(wang)(wang)(wang)聯網(wang)(wang)(wang)等工程,使玉(yu)樹(shu)電(dian)(dian)網(wang)(wang)(wang)從35千(qian)伏(fu)電(dian)(dian)力孤網(wang)(wang)(wang)一(yi)步跨越(yue)到330千(qian)伏(fu)現(xian)代(dai)化電(dian)(dian)網(wang)(wang)(wang),實現(xian)了玉(yu)樹(shu)州46個鄉鎮(zhen)、155個行政村大電(dian)(dian)網(wang)(wang)(wang)覆(fu)蓋。
共玉高速建成(cheng)通(tong)(tong)車,州縣二級油路(lu)全部覆(fu)蓋,鄉鎮和行政村道路(lu)暢通(tong)(tong)率100%,玉樹州迎來交通(tong)(tong)建設史上的(de)黃金(jin)時期,建成(cheng)市政道路(lu)235公里(li)、各類管網1482公里(li),112個(ge)水利項目全部完工。45個(ge)貧(pin)困村、3.8萬(wan)貧(pin)困人口、162萬(wan)頭(只)牲畜的(de)飲水問題得(de)以解決。

一名僧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廣場旁走過地下通道(4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行(xing)走在(zai)玉(yu)樹市街頭,市中心的大(da)屏(ping)幕上(shang)實時顯示著(zhu)溫度、濕度和PM2.5,身(shen)(shen)著(zhu)民族服飾(shi)的群(qun)眾在(zai)繁華(hua)的商業街上(shang)來(lai)來(lai)往往,快遞小哥騎著(zhu)摩(mo)托車從身(shen)(shen)邊疾馳而(er)過……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加吉娘社區民族服飾加工車間,當地牧民索南看卓在縫制布飾(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災后(hou)重(zhong)建,帶動了玉樹州(zhou)的人(ren)流(liu)、物流(liu)、資(zi)金(jin)流(liu)、信息流(liu),促進玉樹市發展為三江源地(di)區中心(xin)城市,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ke)和客(ke)商前來考察投資(zi),年旅游人(ren)數由(you)9.7萬(wan)(wan)人(ren)增長到147萬(wan)(wan)人(ren)。”玉樹州(zhou)委副(fu)書(shu)(shu)記、玉樹市委書(shu)(shu)記蔡成勇說。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寺全景(4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來自湖北的(de)曾維香(xiang)在(zai)玉(yu)樹市經營玫瑰西點(dian)西餐廳已(yi)有5年。生意越做越大,餐廳面(mian)積從100多平(ping)方米(mi)擴大到(dao)1000多平(ping)方米(mi)。她切(qie)身(shen)感受到(dao)這(zhe)座城市的(de)開(kai)放與包容。
“玉樹災(zai)后重建取得(de)的偉大(da)成就,體現(xian)了黨(dang)中(zhong)央(yang)的堅強(qiang)領導、全國人民(min)的大(da)力支持、當地干部群眾和援建者(zhe)的辛(xin)勤奉獻,充(chong)分彰顯了中(zhong)國社會(hui)主義制度(du)始終堅持以(yi)人民(min)為中(zhong)心,集(ji)中(zhong)力量辦大(da)事(shi)、辦難事(shi)、辦急(ji)事(shi)的制度(du)優(you)勢。”玉樹州(zhou)委書記吳德軍(jun)說。
“民生溫度”鑄就幸福玉樹
一排排藏式院落依(yi)山而建,太陽能(neng)路燈照(zhao)亮傍(bang)晚(wan)的高原(yuan)鄉村。距(ju)離玉樹市(shi)區約20公里的新寨街道辦事處(chu)代格村在地震中遭受重創,2012年(nian)整村搬遷(qian),成(cheng)為科技示(shi)范(fan)村。走進34歲(sui)的村民歐珠永藏家(jia),玻璃房內的繡球花一簇簇開得(de)真是(shi)紅艷。
屋頂上(shang)(shang)安裝有太陽(yang)能(neng)集(ji)熱系統,廚(chu)房里配(pei)備了(le)生物質節能(neng)爐,上(shang)(shang)下水、淋浴器、坐便器等設施一應俱全。歐珠永(yong)藏說(shuo),“白天用太陽(yang)能(neng)燒水,晚上(shang)(shang)有地暖,生活舒(shu)適(shi)便捷,和城(cheng)市(shi)沒有區(qu)別。”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西杭街道扎西大同村(4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災(zai)后(hou)10年(nian),玉樹州每年(nian)統(tong)籌75%以上的財政資金用(yong)于(yu)民生,有效(xiao)解決了牧(mu)區群(qun)眾生產、上學、交通、就醫(yi)、養老等方面的問題(ti),群(qun)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bu)斷增強。

一名環衛工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大同村的廣場清掃垃圾(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在玉樹市新(xin)寨街(jie)道當代社區,記者看到(dao)“一站式”便(bian)民(min)服務(wu)大廳干(gan)凈整潔(jie),居民(min)旦增達(da)哇順利領到(dao)衛生廁所改造的政府補助2000元。他說(shuo),現在辦低(di)保(bao)、戶口、醫保(bao)十分方(fang)便(bian)。玉樹市積極推進網(wang)格(ge)化(hua)管理模式,將市區劃分為75個網(wang)格(ge),將人、地、物、事、組織(zhi)等納入網(wang)格(ge)管理,橫向到(dao)邊,縱向到(dao)底。
第四批北(bei)京援青(qing)干部、玉樹(shu)州(zhou)人民(min)醫院(yuan)院(yuan)長郭勇說,為切實解決偏遠農牧(mu)區群眾看病(bing)難問題,10年來,玉樹(shu)州(zhou)人民(min)醫院(yuan)先后成立感(gan)染性疾病(bing)科、包蟲病(bing)診療基地(di)、危重兒童新生(sheng)兒救治中(zhong)心等14個新學科,引入168項(xiang)新技術(shu)、新業(ye)務。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八一孤兒學校,學生們在進行課間活動(4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地震后,玉樹啟動大規模異地辦學(xue)(xue)(xue)工程,6247名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在北京、遼寧、四川、湖北等地就學(xue)(xue)(xue)。15歲的仁(ren)青永(yong)占被送到山東(dong)泰安醫學(xue)(xue)(xue)院(yuan)上學(xue)(xue)(xue),學(xue)(xue)(xue)費全免,每月還有300元(yuan)生(sheng)(sheng)活補助(zhu),如今,仁(ren)青永(yong)占已是稱多縣歇武(wu)鎮衛生(sheng)(sheng)院(yuan)的醫生(sheng)(sheng)。震后10年,玉樹教(jiao)育發展水平顯著提(ti)升(sheng),初升(sheng)高升(sheng)學(xue)(xue)(xue)率從(cong)32%提(ti)高到98%,幼(you)兒園入園率從(cong)3.5%提(ti)高到68%。

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二年級一班學生求永藏嘎在上課(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玉(yu)樹市扎(zha)西(xi)大同村(cun)33歲的村(cun)民(min)扎(zha)西(xi)達哇(wa)盼望著夏天到(dao)來,他可以繼續在村(cun)辦(ban)的藏(zang)(zang)家(jia)樂里上班。開著貨(huo)車將村(cun)辦(ban)牧(mu)場的牛奶運送到(dao)藏(zang)(zang)家(jia)樂,再和47戶村(cun)民(min)分成四(si)組輪流管理(li)藏(zang)(zang)家(jia)樂,生活充實而快樂。
“玉樹地廣人稀,扶貧成(cheng)本高(gao),產業選(xuan)擇難。”玉樹州扶貧開(kai)發局副局長楊曉偉說,立足(zu)于生(sheng)態畜牧業,全州258個(ge)行政村目前有(you)畜牧業合作社264個(ge),有(you)效提(ti)升了抵御風險的(de)能(neng)力。
去年(nian)(nian)初玉(yu)樹遭遇(yu)10年(nian)(nian)未(wei)遇(yu)的(de)嚴(yan)重(zhong)雪災,得益于精(jing)準扶貧政(zheng)策和交(jiao)通、畜牧業基礎設(she)施建設(she)長(chang)足發(fa)展,雖遇(yu)大災,未(wei)受大難。目(mu)前,玉(yu)樹州貧困發(fa)生率從5年(nian)(nian)前的(de)34%下降到3%以(yi)內,全州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mu)標。
“精神高度”打造綠色玉樹
“用生命守護生命”,是(shi)可(ke)可(ke)西里巡山隊員(yuan)龍周才加每天做的事。2017年7月,可(ke)可(ke)西里成為青(qing)藏高(gao)原首(shou)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位于玉(yu)樹州的(de)可可西里是藏羚羊(yang)重要的(de)棲息地。過去(qu)10多年,龍周才加和隊員們在可可西里風餐(can)露(lu)宿、爬冰臥(wo)雪,頑強(qiang)守護著這方凈土。
經過不懈努力,藏(zang)羚羊(yang)種群恢復到(dao)7萬余只(zhi),雪豹(bao)種群1200多只(zhi),三江源(yuan)成為全(quan)球雪豹(bao)最密集的(de)分布區域。黑頸鶴、藏(zang)羚羊(yang)、野牦牛(niu)、藏(zang)野驢、棕熊等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玉(yu)樹(shu)州涵(han)蓋三江源(yuan)國家公園(yuan)(yuan)長江源(yuan)園(yuan)(yuan)區(qu)和(he)瀾滄江源(yuan)園(yuan)(yuan)區(qu),占園(yuan)(yuan)區(qu)總面積的(de)(de)85%。作為“中華水塔”,這里維(wei)系著(zhu)全國乃(nai)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我國重(zhong)要的(de)(de)水源(yuan)涵(han)養(yang)地和(he)生物多(duo)樣性保護優(you)先區(qu)域。

這是4月1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境內的樹木(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讓(rang)三(san)江源牧民從草(cao)原使用者變成草(cao)原管護者,2015年中央(yang)決(jue)定建設三(san)江源國(guo)家(jia)公(gong)園后,玉(yu)樹(shu)已有(you)1.8萬人(ren)走上生態公(gong)益性(xing)崗位(wei)。
“牢固樹(shu)立‘綠水青山(shan)就是(shi)金山(shan)銀(yin)山(shan)’的(de)發展理(li)念,‘綠色感恩,生(sheng)態報國’是(shi)我們(men)的(de)初心(xin),要把三江(jiang)源(yuan)生(sheng)態保護作(zuo)為最(zui)大的(de)政治(zhi)堅守好、最(zui)大的(de)責任擔(dan)當好、最(zui)大的(de)民生(sheng)保障好。”玉樹(shu)州(zhou)(zhou)州(zhou)(zhou)長才讓太說。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清理修剪過的樹枝(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13年(nian)后,玉(yu)樹境內的(de)(de)探礦權(quan)全部退出,所(suo)有規劃(hua)內的(de)(de)水電開發(fa)項目全面(mian)叫停。10年(nian)間,玉(yu)樹累計完成營造林83.81萬畝,實施荒漠(mo)化和(he)黑土灘(tan)治(zhi)理面(mian)積464.73萬畝,濕(shi)地面(mian)積由2012年(nian)的(de)(de)3.9萬平方(fang)公里(li)增(zeng)加(jia)到近5萬平方(fang)公里(li),三江源(yuan)區水資源(yuan)量由384.88億(yi)立方(fang)米增(zeng)加(jia)到408.9億(yi)立方(fang)米。
2015年6月,玉樹市結古排(pai)水有限公(gong)司正式投運,日處理(li)污水能(neng)力達1.5萬噸(dun)至1.8萬噸(dun),處理(li)的污水全部(bu)達到國家(jia)一(yi)級A標準。“納污濁,吐清(qing)泉,確保一(yi)江清(qing)水向東流。”玉樹市結古排(pai)水有限公(gong)司生(sheng)產部(bu)部(bu)長晉美(mei)加(jia)措(cuo)說(shuo)。
近(jin)幾年,玉(yu)樹市已成(cheng)功創建(jian)國(guo)(guo)(guo)家(jia)衛生城(cheng)(cheng)市、全國(guo)(guo)(guo)雙擁模范城(cheng)(cheng)市、全國(guo)(guo)(guo)民(min)族團結進步(bu)創建(jian)示范市,目前正在創建(jian)全國(guo)(guo)(guo)文(wen)明(ming)城(cheng)(cheng)市。城(cheng)(cheng)市的(de)高速發(fa)展(zhan)和開放(fang)包(bao)容(rong),潛移默化地(di)影響(xiang)和改變著玉(yu)樹人(ren)傳統的(de)生活方式。
“社會主義新玉(yu)樹(shu)(shu)是中國(guo)發展的一個縮影(ying),藏區的變(bian)化(hua)得益于祖國(guo)的強大。”玉(yu)樹(shu)(shu)州副州長、玉(yu)樹(shu)(shu)市(shi)市(shi)長扎(zha)西才讓說。
置身于這(zhe)座現代(dai)化(hua)草原新城,久遠(yuan)濃(nong)郁的康巴(ba)文化(hua),正和時(shi)代(dai)一起前進。(參與采寫記者:陳凱(kai)、王大千、白(bai)瑪央措、李占軼)
新聞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