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hua)社(she)昆明6月28日電 題:下山!傈僳群(qun)眾開啟(qi)新生活
新(xin)華社記者伍曉(xiao)陽、楊靜、龐明(ming)廣
橫斷山區,群山聳峙,大(da)江奔騰。
傈僳(su)族,在橫(heng)斷山(shan)區(qu)怒江(jiang)、瀾滄江(jiang)兩岸的(de)高山(shan)峽(xia)谷中繁衍生息。大(da)山(shan)養育(yu)了傈僳(su)兒女,也束(shu)縛了他們的(de)發展。
搬不(bu)動(dong)大山(shan),那就(jiu)搬家(jia)!易地搬遷,一批批高山(shan)上的傈(li)僳族(zu)群眾(zhong),告別了“千腳房(fang)”,搬進(jin)了山(shan)下安置(zhi)點(dian)的新家(jia)。
如(ru)同(tong)奔騰向(xiang)前的怒江水,搬遷的傈僳族(zu)群眾開啟了新生活。

這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6月24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搬家,掙脫大山的束縛
要搬(ban)新家(jia)前,楊文忠一家(jia)并(bing)非歡(huan)天喜地,而(er)是帶著幾分忐忑。
搬不(bu)(bu)搬?兩(liang)口子發生了爭(zheng)執。楊(yang)文忠(zhong)主(zhu)張搬,他(ta)受夠(gou)了高山(shan)上(shang)的種(zhong)種(zhong)不(bu)(bu)便。出行不(bu)(bu)方便,一條土路晴通雨阻。建房不(bu)(bu)方便,運費比(bi)建材還貴。“更頭疼的是孩子上(shang)學(xue)不(bu)(bu)方便,每周(zhou)接(jie)送,車(che)費加吃(chi)飯要100多塊(kuai)。”他(ta)說(shuo)。
妻子的(de)憂慮也不(bu)無道理(li)。菜地(di)(di)、耕(geng)地(di)(di)、林地(di)(di)都(dou)在山(shan)上,雖說富(fu)不(bu)起來,好(hao)歹(dai)吃喝不(bu)愁。山(shan)下不(bu)能種(zhong)菜種(zhong)糧,家里僅(jin)存1600多元,以后生活靠啥?
在楊文忠堅(jian)持下,去年9月(yue),他們搬(ban)家了。妻(qi)子一(yi)連幾(ji)天不跟他說話。

建造于怒江邊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6月2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他們的(de)(de)新家,在云(yun)南怒江傈僳族自(zi)治(zhi)州瀘水市(shi)大興地鎮(zhen)維拉壩(ba)安(an)置點。這里(li)學校、衛生(sheng)室、農(nong)貿市(shi)場等配套設施(shi)一應(ying)俱全,如同一個嶄新的(de)(de)小鎮(zhen)。房子是政府蓋的(de)(de),貧困戶搬進來不出一分(fen)錢,按人均20平方米的(de)(de)標準分(fen)房。
怒江大峽谷,許多村寨在(zai)高山上,有的不(bu)通(tong)公路,有的面臨地(di)質災害,一方水土(tu)(tu)養(yang)不(bu)起(qi)一方人(ren)。搬(ban)遷,有人(ren)早就(jiu)想搬(ban)了(le),但(dan)怎么搬(ban)?平整的土(tu)(tu)地(di)、巨(ju)額(e)的資(zi)金、以后的生計(ji),這些問題如同大山一般(ban),橫亙在(zai)山里人(ren)面前。
“易(yi)地扶貧搬(ban)遷,讓夢想變(bian)成(cheng)現實(shi)。”大興地鎮黨委書(shu)記李雪花說。在國家支持和珠海市幫扶下,投(tou)資1.89億元的維拉壩安置點建成(cheng)。79棟815套安居房,安置了來(lai)自109個傈(li)僳(su)族寨子的681戶2200多人。
為感恩(en)珠海(hai)市(shi)幫扶,安置點取名為:維拉(la)壩珠海(hai)社區(qu)。

這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一景(6月24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住進新(xin)(xin)家(jia),楊文忠一家(jia)喜歡上了(le)(le)新(xin)(xin)生活。今年,他開起了(le)(le)一個養雞(ji)場(chang),賣雞(ji)已收入一萬多元;妻子(zi)在學校食堂工(gong)作,每月收入1500元。
就業,“扶貧車間”解難題
在(zai)維拉壩珠海社區,一個扶貧車(che)間吸引了記者注意。
所謂“車間(jian)”,其實(shi)是幾(ji)個門面,沒有現代化設備,工具只(zhi)是砍刀。幾(ji)十名傈僳族婦(fu)女手持砍刀,坐在板凳(deng)上,一(yi)顆一(yi)顆地砍著鐵核(he)桃。
“可別(bie)小看‘砍核(he)(he)桃’,這是個技術活兒,整個怒江(jiang)州(zhou)只有大興地的人(ren)會(hui)。”扶貧車(che)間(jian)負責人(ren)唐學林(lin)頗(po)為自豪。怒江(jiang)大峽谷盛產核(he)(he)桃,其(qi)中一種鐵核(he)(he)桃果仁香氣好、油脂含量(liang)高,但果殼堅硬,用(yong)(yong)核(he)(he)桃夾(jia)是夾(jia)不開(kai)的,用(yong)(yong)錘子砸就砸碎了,也沒(mei)有機器可以破(po)殼。當(dang)地傈(li)僳人(ren)發明(ming)了一個辦法:用(yong)(yong)砍刀砍。

在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內的超市,村民三春梅在挑選商品(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一(yi)砍(kan),砍(kan)出(chu)了名氣。幾乎整(zheng)個怒江州產的鐵核桃,都匯集到(dao)了大興地(di)。唐學林嗅到(dao)其中(zhong)商機,去其他鄉鎮收購(gou)(gou)鐵核桃,回(hui)來(lai)交(jiao)給鄰居鄉親們砍(kan),再把果仁收購(gou)(gou)來(lai)出(chu)售(shou)。他說:“行情好的年份,利潤有20萬元左右。”
安置(zhi)點建成后,在當地政府扶(fu)持下(xia),唐學林辦起了扶(fu)貧(pin)車間。此舉既解決了“砍核桃”的(de)(de)用工問(wen)題(ti)(ti),也解決了搬遷戶的(de)(de)就業問(wen)題(ti)(ti)。目(mu)前,在扶(fu)貧(pin)車間務工的(de)(de)群眾超過(guo)50人,核桃烘干的(de)(de)廠房也不定期(qi)雇用工人。
從卯照村維拉羅一組搬來的貧困戶楊會英,就在(zai)扶貧車間砍(kan)核桃。這里很好的一點是時間靈活,不(bu)影(ying)響干家務和農(nong)活,有事了忙(mang)自己的,有空(kong)了隨時來砍(kan)。最(zui)近三個月,她用業余時間來砍(kan)核桃,已有3000多(duo)元(yuan)收入。

在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內的農產品加工扶貧車間,一名傈僳族群眾在剝核桃仁(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李雪花介紹(shao),村民搬遷后,土地、山林權屬關(guan)系不變。對富(fu)余勞動力,當地采取開辦扶貧車間、組織外出(chu)務工、安排公益崗位等方式解決就業(ye)。
筑夢,播撒希望的種子
怒(nu)江與珠海(hai),距離近2000公(gong)里,東(dong)西扶貧協作讓距離縮短為“零”。
杜虎是珠海市(shi)一(yi)名語(yu)文老(lao)師(shi),得知招募怒江支教(jiao)老(lao)師(shi)的消(xiao)息(xi)后,第一(yi)時(shi)間(jian)向學(xue)校申請。經(jing)過遴選,去年8月他如愿來(lai)到瀘水(shui)市(shi)格力小學(xue)支教(jiao)。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一角(6月24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雖然地處(chu)偏遠高山峽谷,但格力小學硬件(jian)一(yi)(yi)點也不差,堪(kan)為全(quan)省一(yi)(yi)流水平(ping)。嶄新的教(jiao)學樓、田徑場洋溢(yi)著現代氣息。校(xiao)(xiao)長(chang)吳金(jin)鳳(feng)介紹(shao),學校(xiao)(xiao)由珠海格力集團援建(jian),現在有(you)(you)12個班(ban)級430名(ming)學生,幼兒(er)園還有(you)(you)64名(ming)兒(er)童。
根據杜虎(hu)的教(jiao)學經驗,學校給(gei)他(ta)開(kai)了一(yi)門課(ke)(ke):閱讀(du)。一(yi)到六年級(ji)都(dou)開(kai)。閱讀(du)課(ke)(ke)沒有教(jiao)材,全靠(kao)他(ta)自己找資(zi)料,針對不(bu)同年級(ji)采取不(bu)同的教(jiao)學方法。“目標(biao)都(dou)是激發孩(hai)子們(men)對閱讀(du)的興趣,養成閱讀(du)的習慣能受益一(yi)生。”
杜虎(hu)大學專業是播(bo)(bo)(bo)音主持(chi),普通話水平(ping)“一級甲等”,相當于省級以(yi)上(shang)電(dian)視臺(tai)播(bo)(bo)(bo)音員水平(ping)。他的特(te)長(chang)也得到發揮(hui)。學校開辦了校園廣播(bo)(bo)(bo)站,從學生(sheng)中(zhong)遴選出18名小播(bo)(bo)(bo)音員,由杜虎(hu)指導,進(jin)行發音要點、咬字方法(fa)等專業訓練。他說:“我想播(bo)(bo)(bo)撒一顆希望的種(zhong)子,讓它在孩子們心(xin)里(li)發芽。”
吳金鳳說,珠海每年(nian)選(xuan)派5名(ming)老師到格力小(xiao)學(xue)支教(jiao),他(ta)們帶(dai)來了新的教(jiao)學(xue)理念和方法(fa),受到學(xue)生(sheng)們歡(huan)迎,對本地(di)老師也有(you)啟發。
支教臨近尾(wei)聲,杜虎表(biao)示:“祝愿大山里的(de)孩子都(dou)有光明的(de)未來。”

工人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內施工(6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瀘水市格力小學學生在翻閱圖書(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內的農產品加工扶貧車間,傈僳族群眾在剝核桃仁(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