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xin)華社北(bei)京12月24日(ri)電 題:中國軍(jun)人40年:不同的青春 共(gong)同的信念
新華社記(ji)者(zhe)王(wang)東明、王(wang)璐(lu)、于曉泉
彈指一揮間(jian),改革開放(fang)已(yi)走過40年歷程。
“我(wo)是中國(guo)(guo)人民解放軍軍人,我(wo)宣(xuan)誓:服從(cong)中國(guo)(guo)共(gong)產黨的領(ling)導,全心全意(yi)為人民服務……”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jun)人始終把擔當奉獻作(zuo)為畢生(sheng)追求,為國防(fang)和軍(jun)隊建設書寫了一幅幅壯(zhuang)美激揚(yang)的(de)畫卷(juan)。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始終把忠誠報國作為不變使命,用不同的青春追(zhui)尋著(zhu)共同的夢想。
1978·報國情懷
一身軍裝(zhuang)綠,這是(shi)20世紀70年(nian)代中國(guo)最流行(xing)的色彩。
1978年(nian),不滿20歲的(de)徐貴祥(xiang)從安徽應征入伍,穿上了(le)那身年(nian)輕人都羨慕的(de)綠軍裝。
“我們(men)那(nei)個年(nian)代出生的,有(you)報(bao)國的情懷,也有(you)英雄的夢想。”徐(xu)貴祥說。
入伍不滿一年(nian),徐貴祥(xiang)便參加了(le)邊境自(zi)衛反(fan)擊作(zuo)戰,因為出色完成重要(yao)任務,榮立三等功,他的經(jing)歷也被軍(jun)旅作(zuo)家寫進了(le)作(zuo)品。
這,意外地成為(wei)(wei)徐貴(gui)祥文學之路的(de)起點(dian),“我(wo)想,我(wo)的(de)故事作家可以寫(xie),為(wei)(wei)什么自己不可以寫(xie)呢?”
就(jiu)這樣,徐貴祥一步(bu)步(bu)成長為國防大(da)學(xue)軍事(shi)文化(hua)學(xue)院(yuan)文藝創演系(xi)主(zhu)任。他不(bu)斷從自己的(de)(de)軍旅生涯中(zhong)(zhong)尋(xun)找靈感(gan),從《彈道無痕》中(zhong)(zhong)的(de)(de)石平陽到《歷史(shi)的(de)(de)天空》中(zhong)(zhong)的(de)(de)梁大(da)牙(ya),塑造了一系(xi)列個性鮮明的(de)(de)軍中(zhong)(zhong)英(ying)雄。而(er)他們,都有(you)一個共同的(de)(de)特征(zheng)——具有(you)強烈的(de)(de)責(ze)任感(gan)。
20世(shi)紀(ji)80年(nian)代開(kai)始(shi),中國(guo)軍(jun)隊(dui)以“消腫”為(wei)突(tu)破口,向(xiang)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xiang)大步邁(mai)進(jin)——1985年(nian),裁(cai)軍(jun)100萬;1997年(nian),裁(cai)軍(jun)50萬……
“裁軍是為(wei)了(le)(le)強軍。在現有(you)條件下,要走(zou)精兵之(zhi)路、科(ke)技(ji)強軍之(zhi)路。”作為(wei)多(duo)次改革的親歷(li)者,徐貴祥記憶中,自己許多(duo)熟(shu)悉的戰友都為(wei)改革做(zuo)出了(le)(le)貢獻。
1998年(nian),長江、松花江等發生特(te)大(da)洪(hong)水,“眾多部(bu)(bu)隊(dui)奔(ben)赴抗洪(hong)一(yi)線,但有的(de)部(bu)(bu)隊(dui)當時已接到了裁撤(che)命令,他們仍站好最后(hou)一(yi)班崗,特(te)別讓人感動。”
“全(quan)軍官(guan)兵能高度(du)的統一,一切服從黨和國(guo)(guo)家的利益,聽從黨和國(guo)(guo)家的號召。”徐貴祥(xiang)說,這(zhe)就是(shi)中(zhong)國(guo)(guo)軍人的責任!
1988·起飛之路
1988年(nian)(nian),山西19歲的高(gao)中畢業生劉旺,帶著那個年(nian)(nian)代青年(nian)(nian)對軍人特有的崇拜(bai),放棄大學(xue)保(bao)送名額,報考(kao)了空軍飛行(xing)院(yuan)校。
“空軍飛(fei)行(xing)員只(zhi)有少(shao)數人能(neng)當上。那時我(wo)也沒多想(xiang),就是奔著這個飛(fei)行(xing)員去的。”事隔多年,劉旺堅(jian)定地說。
空軍飛(fei)行員的成長之路異常(chang)艱辛。一路過關斬將,劉旺終于(yu)成為一名優秀飛(fei)行員,10年安全(quan)飛(fei)行1000小時,并多(duo)次獲(huo)得殊(shu)榮。
1995年,中國決定從空(kong)軍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1998年,劉(liu)旺成為(wei)中國首(shou)批航天員。
伴隨著中國(guo)載人航天(tian)從無人到(dao)有人到(dao)出艙活動(dong),實現(xian)跨越(yue)式發展,劉旺(wang)的飛天(tian)夢,終于(yu)在(zai)成(cheng)為航天(tian)員14年(nian)后得以(yi)實現(xian)。
2012年6月,劉旺與景海鵬、劉洋(yang)一(yi)同執行神舟(zhou)九號(hao)飛行任務,他擔負著神舟(zhou)九號(hao)與天宮(gong)一(yi)號(hao)的手控交會對接重任。
“對(dui)(dui)航天器來講(jiang),航天員(yuan)主要(yao)是負責監(jian)控、故障(zhang)的處置和(he)平臺的維護。只有手控交會(hui)對(dui)(dui)接時,我(wo)們(men)才真正(zheng)地參與到它的控制和(he)駕駛中。”劉(liu)旺介紹(shao)。
盡管進行過1500多次地(di)面(mian)模擬訓練(lian),但真實(shi)的(de)太(tai)空環境與地(di)面(mian)模擬差(cha)(cha)異(yi)巨大(da)。劉(liu)旺在不到10分鐘的(de)時間內(nei)排除差(cha)(cha)異(yi),用非常高的(de)精(jing)度圓滿完成任務。這一精(jing)度,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di)三個(ge)完全(quan)掌(zhang)握空間交會對接技(ji)術(shu)的(de)國家。
“而(er)今,載人航天工程已跨入空間(jian)站建設(she)的(de)新時代。”劉旺說,“這體現的(de)不僅是技術的(de)發展(zhan)和成(cheng)熟,更是國(guo)家(jia)綜合實力的(de)進步!”

1998·士兵突擊
帶領或參與執行(xing)反恐、維穩(wen)、安保任(ren)務數百次(ci),從(cong)武警(jing)部隊“獵鷹突擊隊”隊員、參謀(mou)到(dao)偵察科科長,這些年,張陵(ling)對(dui)堅持從(cong)實戰需要出發從(cong)難(nan)從(cong)嚴訓練(lian),有著越(yue)來越(yue)深的體會。
1998年,張陵從四川入伍(wu)到武警(jing)部隊(dui),“我(wo)父親曾是(shi)軍(jun)人,我(wo)參軍(jun)就是(shi)要繼續父親的軍(jun)營(ying)夢(meng)。”
“現在對軍人(ren)的(de)要求和當年相比,有很大(da)不(bu)同(tong)。”在張陵記(ji)憶中,剛當兵時的(de)偵察裝備主(zhu)要是望遠(yuan)鏡(jing)等(deng),而(er)現在已實現系統化(hua)、小型化(hua),光學(xue)、電磁(ci)等(deng)門類(lei)非常(chang)齊(qi)全。
“現在的(de)特種兵,先考(kao)的(de)是腦力,然(ran)后體力輔助于智力。”張陵認為,當前(qian),軍人(ren)必(bi)須有更多(duo)的(de)思考(kao),“一個兵都要去(qu)做(zuo)決策。走錯一步就滿盤皆輸。”
黨的(de)十八大(da)以來(lai),全(quan)軍廣泛開展大(da)考核、大(da)比武活動,以提升實戰能力。張陵所在(zai)的(de)“獵鷹突擊隊”臨近(jin)2018年(nian)(nian)年(nian)(nian)底(di),以優異成(cheng)績通過了今年(nian)(nian)最后一次綜(zong)合性全(quan)員大(da)考核——作戰能力評估。
這樣的(de)大規(gui)模(mo)嚴(yan)格考核,張(zhang)陵已(yi)記不(bu)清(qing)是(shi)今(jin)年(nian)的(de)第幾次了。“它就(jiu)是(shi)要確(que)保(bao)不(bu)斷保(bao)持(chi)競技(ji)狀(zhuang)(zhuang)態、戰斗狀(zhuang)(zhuang)態。”張(zhang)陵說,“作(zuo)為(wei)指揮(hui)員,壓力明顯比(bi)以往大很多(duo)——不(bu)僅專業知(zhi)識(shi),作(zuo)戰上也要隨時保(bao)持(chi)在良好的(de)狀(zhuang)(zhuang)態。”
張陵說,“獵(lie)鷹突擊隊(dui)”天生帶著(zhu)“韌勁兒”和“狠勁兒”,只(zhi)要任務在(zai),就會不惜一(yi)切代價(jia)完成,“這不僅是我們(men)的信念(nian),也是中國軍人的信念(nian)”。
2008·致敬英雄
2008年是不平凡(fan)的一(yi)年,南方冰雪災害、汶川特大地(di)震(zhen),危難關頭(tou)沖在最前(qian)的永遠是人民(min)子弟兵。
那(nei)年,剛滿19歲的(de)河南少年張(zhang)闖,選擇了用行動向英雄致敬——報(bao)名參軍。
10年光陰,張闖已成為海(hai)(hai)軍(jun)某潛(qian)艇支隊一名能獨當一面的(de)通信兵(bing),“到(dao)部隊后(hou)才(cai)知道,原來海(hai)(hai)軍(jun)并不(bu)是(shi)都(dou)能見到(dao)大海(hai)(hai)的(de),潛(qian)艇兵(bing)也并不(bu)是(shi)想象中能看到(dao)海(hai)(hai)中的(de)鯨(jing)魚海(hai)(hai)豚。”
潛艇兵的(de)生活,危險、緊張、枯燥,而(er)張闖的(de)壓力更(geng)大——在(zai)水下(xia)執行(xing)任務時(shi),通信兵是潛艇上唯一與外界保持(chi)聯系(xi)的(de),收發訊(xun)息、傳達作戰命令,不能有絲毫差錯。
張闖的(de)(de)工作空間不(bu)足(zu)4平(ping)方米,“剛開(kai)始不(bu)熟悉,各種操(cao)作就要經歷一個由(you)慢(man)到快的(de)(de)過程。初練收報時,要反應(ying)一下(xia)才能(neng)寫出(chu)來,現在(zai)能(neng)達到每分(fen)鐘抄收100至120碼。”
在(zai)部隊,張闖經歷了多種艇型的(de)(de)變化(hua)。在(zai)精研通信技能的(de)(de)基礎上,張闖將目(mu)光投向了聲抗(kang)戰位,“我現在(zai)通過(guo)了本(ben)艇的(de)(de)考核,下一步(bu)要強化(hua)海(hai)上實踐,完成新(xin)部署賦予的(de)(de)職責使命”。
2018·新兵誓言
“我是肖亞(ya)春,來自浙江。”“我是張曉兵,來自廣(guang)東(dong)。”……
在火箭(jian)軍(jun)士官(guan)學校豐潤營區,近(jin)800名(ming)新兵經(jing)過3個月的集訓,已被(bei)授(shou)予列兵軍(jun)銜的他(ta)們,陸(lu)續奔赴火箭(jian)軍(jun)的各支部隊。
“實現中(zhong)華民(min)(min)族偉大復興,是(shi)(shi)中(zhong)華民(min)(min)族近代以(yi)來(lai)最偉大的夢想(xiang)(xiang)。可以(yi)說(shuo),這個夢想(xiang)(xiang)是(shi)(shi)強國夢,對軍隊來(lai)說(shuo),也是(shi)(shi)強軍夢。”領袖的號召,時(shi)刻在新兵的心中(zhong)激蕩。
40年來,一代(dai)代(dai)中國軍(jun)人為了共同(tong)的夢想,匯(hui)聚在軍(jun)旗下。
“報國心,永遠深埋(mai)在每個中國軍人的靈魂深處。”徐貴祥說。
“每(mei)次與(yu)飛天的機遇擦肩而過(guo),我都(dou)默默告訴(su)自己,決不放棄對理(li)想的追(zhui)求。”劉旺說。
“國家需要人(ren)來守護。我盡力(li)了(le),無(wu)(wu)愧于(yu)心,無(wu)(wu)愧于(yu)國家,無(wu)(wu)愧于(yu)黨和人(ren)民。”張(zhang)陵說。
“未來(lai)要不(bu)斷提高工作(zuo)效能(neng),為提升(sheng)部隊戰斗力做出(chu)貢獻。”張闖說。
“我一(yi)定苦(ku)練(lian)殺敵本領,時(shi)刻(ke)準備(bei)戰(zhan)斗(dou)!”肖亞春說。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bing),青春不老,夢想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