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河南洛陽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內展出的東方紅15輪式拖拉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鄭州7月21日電 題:共和國農機工業“長子”成長記
新華社記者(zhe)李亞(ya)楠、史(shi)林(lin)靜、謝(xie)江(jiang)
60年前,被命名為“東(dong)方(fang)紅”的中國首(shou)臺自主生(sheng)產的履(lv)帶式(shi)拖拉機問世,由此拉開(kai)中國農(nong)(nong)機工業的序幕(mu)。也使中國的農(nong)(nong)耕方(fang)式(shi)發生(sheng)重(zhong)大變(bian)化。
60年來,東方(fang)紅拖拉(la)機曾(ceng)(ceng)“開”上過(guo)人民幣,也曾(ceng)(ceng)產量銳減跌入(ru)谷底。不(bu)斷的改革創新,使其越過(guo)計(ji)劃(hua)“壟”,駛入(ru)市場“田”,在同(tong)世界頂尖農機企業的競爭中(zhong),不(bu)斷發展壯(zhuang)大,不(bu)但(dan)成為(wei)中(zhong)國(guo)響(xiang)當當的農機品牌,而(er)且在世界上100多個國(guo)家打(da)響(xiang)名(ming)號。
東方紅拖拉(la)機(ji)的(de)60年,是中國制造成長(chang)史的(de)重要篇(pian)章,閱讀過往的(de)苦難與(yu)輝煌、光榮與(yu)夢想,從中汲取(qu)力量,啟迪(di)前路,不斷(duan)改革創新(xin),中國制造業(ye)必將堅毅前行。
使命:開啟中國農耕方式重大變化
1958年7月(yue)20日,一輛身(shen)披紅花彩綢(chou)的拖拉機“轟隆(long)隆(long)”開出廠區大門(men),工(gong)人像送新娘子一樣(yang),跟在后面(mian)敲鑼打(da)鼓(gu),兩旁擠滿(man)了圍觀的群眾(zhong)。
這是中國人自己制(zhi)造的(de)第一臺拖拉機(ji)——東方(fang)紅(hong)54履帶拖拉機(ji),比預(yu)定時間(jian)提前了一年。拖拉機(ji)的(de)問世,改變(bian)了中國幾(ji)千年的(de)耕(geng)地主要靠牛的(de)農耕(geng)方(fang)式。
而為了這第(di)一(yi)臺拖(tuo)拉機(ji)的問世,成(cheng)立(li)于1955年10月1日的洛陽第(di)一(yi)拖(tuo)拉機(ji)廠付(fu)出了艱辛的努(nu)力。
羅士(shi)瑜、吳敬(jing)業(ye)、劉壽(shou)蔭等(deng)一批海外赤(chi)子,懷(huai)揣著新中國的(de)農機(ji)制(zhi)造夢想(xiang),克服重重困(kun)難回(hui)到(dao)祖國懷(huai)抱。數萬名知(zhi)識(shi)分子和工人組(zu)成的(de)建設隊(dui)伍(wu),在一拖廠區(qu)90多萬平(ping)方米的(de)土地(di)上(shang)灑下心血汗水。
當(dang)時,洛(luo)陽工業基礎僅有一(yi)(yi)個(ge)1500千瓦的發電廠,一(yi)(yi)個(ge)小煤窯和一(yi)(yi)些破(po)舊的手(shou)工業作坊,建廠的澗西一(yi)(yi)帶,除了一(yi)(yi)條洛(luo)潼公(gong)(gong)路橫穿、幾個(ge)村莊點(dian)綴外(wai),全是農田,商業網點(dian)集中(zhong)在10公(gong)(gong)里之外(wai)的老城。
破(po)土動工(gong)后(hou),數萬由知識分子(zi)和工(gong)人組成(cheng)的(de)龐(pang)大建設隊伍在(zai)這里(li)灑下心血和汗水。一拖102工(gong)區,38天建成(cheng)1座2.4萬平方米的(de)大型廠房,提高工(gong)效近(jin)1倍;鑄鋼車間(jian)八一青(qing)年爐代表戴(dai)爾身(shen),裹著(zhu)厚(hou)(hou)厚(hou)(hou)的(de)棉(mian)大衣,創造了在(zai)高溫爐膛(tang)里(li)清理爐渣時間(jian)最(zui)長的(de)全國紀錄。
如(ru)今已經78歲的(de)李學(xue)義1956年到一(yi)(yi)(yi)拖工作,他回憶說:“當(dang)時(shi)吊車(che)很少,幾十(shi)噸、幾百(bai)噸的(de)大型設備,基本上都是人(ren)拉(la)肩扛安裝好的(de),工人(ren)們就睡在車(che)間草墊上,鐵塊、鋼材(cai)等(deng)原材(cai)料一(yi)(yi)(yi)來,大家就起來去(qu)干活(huo),可(ke)以說,一(yi)(yi)(yi)拖完(wan)全是手(shou)工和半機械(xie)化干成的(de)。”
作為中國農(nong)機工業的(de)第一代產品,東方(fang)紅54履帶拖拉機在(zai)黑龍(long)江北安二龍(long)山農(nong)場服役(yi)期間,在(zai)極為艱(jian)苦和高強度的(de)作業環境下,創造了31年沒有(you)大(da)修的(de)紀錄,被譽(yu)為“北大(da)荒精(jing)神”的(de)象征(zheng)。
1959年(nian)試制(zhi)成功的東方紅75履帶拖拉機,作業效率提(ti)高45%,油耗降(jiang)低3%。1962年(nian),東方紅拖拉機“開(kai)”上了1元(yuan)面(mian)值的人民幣,成為(wei)當時中國(guo)工業戰線最閃亮的“明星”。
如今已88歲(sui)高齡、原一(yi)(yi)拖副(fu)總工程師張文愷畢業于清(qing)華大學。1958年,他主動申請從北京到一(yi)(yi)拖工作。回憶起這段艱苦又(you)充滿激情(qing)的歲(sui)月,他說:“‘東(dong)方紅’不(bu)僅(jin)是一(yi)(yi)個(ge)品牌,更(geng)代表了一(yi)(yi)種(zhong)朝著目標執著前行(xing)、面(mian)對困難堅(jian)守使(shi)命(ming)的精神(shen)力(li)量。”

2017年第84屆塞爾維亞國際農業展覽會上展出的東方紅拖拉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傳承:在改革開放中浴火重生
作為新中國第一(yi)臺拖拉機(ji)、第一(yi)臺壓路機(ji)和第一(yi)臺軍用越野汽車的誕生(sheng)地,一(yi)拖有(you)個(ge)響亮的外號“拖老(lao)大”。據不完全(quan)統計,改革(ge)開放前,東(dong)方紅拖拉機(ji)完成了全(quan)國60%以上機(ji)耕地的作業。
1981年(nian),國家不(bu)再(zai)對一拖(tuo)(tuo)下(xia)達指(zhi)令性(xing)計劃,同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讓土地變成一塊塊“面條田”,大型履帶拖(tuo)(tuo)拉機(ji)失去了用(yong)武之地。這一年(nian),東方紅履帶拖(tuo)(tuo)拉機(ji)銷(xiao)量從1980年(nian)的2.4萬臺(tai),跌到(dao)不(bu)足1萬臺(tai)。
“小毛驢(lv)趾高氣揚,老(lao)黃牛重上戰場,拖拉機離(li)崗休養”成為當時市場上的(de)順口溜。難道分田到戶的(de)農(nong)民真的(de)不需(xu)要拖拉機了嗎?
帶(dai)著(zhu)這(zhe)樣的(de)疑問(wen),1981年,一拖先(xian)后派(pai)出500多人,分(fen)赴全國15個省、106個縣(xian)進行調(diao)研,帶(dai)回(hui)了(le)“農民設計師”的(de)思路:能(neng)不能(neng)生(sheng)產小一些(xie)的(de)拖拉(la)機,最(zui)好相當于(yu)1頭(tou)牛的(de)價格,但有8頭(tou)牛的(de)力氣,會(hui)犁地(di)又能(neng)跑運(yun)輸……
中國(guo)最大的農(nong)機企業(ye),由此開始了市(shi)場(chang)化改造與發(fa)展之路。1983年,“1頭牛(niu)價(jia)格(ge)、8頭牛(niu)力(li)氣”的東方紅15小四輪(lun)拖拉(la)機批量進入(ru)市(shi)場(chang)后,數百萬臺的東方紅15小四輪(lun)拖拉(la)機從(cong)洛陽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guo)各(ge)地。
更(geng)重要的(de)是(shi),企業嘗(chang)到了適應市(shi)場(chang)、培育(yu)競爭優勢的(de)甜(tian)頭,開(kai)始持(chi)續不(bu)斷的(de)產(chan)品(pin)變革。
改革開放(fang)之(zhi)初,農民購買力(li)有限,用不(bu)起(qi)大拖(tuo)拉機(ji),農機(ji)企業(ye)都在小型拖(tuo)拉機(ji)領域展開激烈競(jing)爭。但是一拖(tuo)堅持認(ren)為(wei),大型拖(tuo)拉機(ji)是我國農業(ye)機(ji)械(xie)化發(fa)展的(de)必然選擇,要著眼未來,實現大輪拖(tuo)技術的(de)完全(quan)國產化。
在(zai)這(zhe)種情況(kuang)下,一拖(tuo)制定大(da)輪(lun)(lun)拖(tuo)技(ji)術平臺戰略(lve),用(yong)當(dang)時市場銷(xiao)售良(liang)好的(de)小輪(lun)(lun)拖(tuo)產品收益來支持大(da)輪(lun)(lun)拖(tuo)技(ji)術的(de)研發。最終,形成符合中(zhong)國用(yong)戶使用(yong)習慣、適應中(zhong)國國情的(de)系列產品,且掌握了擁有自主(zhu)知識(shi)產權的(de)大(da)輪(lun)(lun)拖(tuo)技(ji)術。
“用20年實(shi)現了從零部(bu)件到整機的百分百國(guo)產(chan)化,很(hen)多人都熬白了頭發。這個過程非常艱辛(xin),卻也非常值得。”一拖董事長趙(zhao)剡水說,當(dang)時我國(guo)的工(gong)業基礎(chu)比較薄弱,各種(zhong)配(pei)套不齊全,是幾代(dai)人默默堅持才有了今(jin)天我們自己的大輪拖。
堅持創(chuang)新也帶來了市場(chang)回報。如今,東方(fang)紅(hong)大輪拖已成為國內最暢銷和保有量最大的品牌。

工作人員在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第三裝配廠查看即將出口到塞爾維亞的東方紅拖拉機(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 攝
奮進:讓中國農機在世界市場“耕耘”
“多(duo)少錢,賣不賣?”“這就(jiu)是我們想象中的(de)無人駕駛拖拉(la)機!”
今年6月,在江蘇興化(hua)舉行的我國(guo)首輪農業(ye)全(quan)過程(cheng)無人(ren)(ren)(ren)作(zuo)(zuo)業(ye)試(shi)驗(yan)現場,不(bu)少(shao)人(ren)(ren)(ren)圍住剛參加完(wan)演(yan)示的東(dong)方紅(hong)無人(ren)(ren)(ren)駕駛拖(tuo)拉機(ji)問個不(bu)停。這場國(guo)內(nei)無人(ren)(ren)(ren)農機(ji)技(ji)術最高級別競技(ji)中,東(dong)方紅(hong)是唯一一臺(tai)滿足完(wan)全(quan)作(zuo)(zuo)業(ye)功能的無人(ren)(ren)(ren)駕駛拖(tuo)拉機(ji),全(quan)過程(cheng)作(zuo)(zuo)業(ye)誤差控(kong)制在2.5厘米以內(nei)。
“當有(you)專家(jia)和代表問,東(dong)方紅(hong)無人駕駛拖拉機是(shi)和哪所(suo)大學合作研(yan)發的?我驕傲(ao)地(di)說(shuo),是(shi)我們(men)自己(ji)設計研(yan)發的。”回憶起當時情(qing)形,東(dong)方紅(hong)無人駕駛拖拉機項(xiang)目負責人陳松頗為自豪。
從上(shang)世(shi)紀80年(nian)代的東方(fang)紅(hong)小四輪,到(dao)花費(fei)20年(nian)實現完(wan)全(quan)國(guo)產化的東方(fang)紅(hong)大輪拖(tuo),“東方(fang)紅(hong)”一(yi)直引領(ling)著(zhu)我國(guo)農業裝(zhuang)備的升級。
從2004年(nian)起,一(yi)(yi)(yi)拖進行動(dong)力換擋(dang)技術的研(yan)發(fa)。和(he)之前的整(zheng)機引(yin)進不同,此次一(yi)(yi)(yi)拖選擇了“聯合開(kai)發(fa)”模式,但(dan)核(he)心(xin)的產品理念來自一(yi)(yi)(yi)拖,中間(jian)的每一(yi)(yi)(yi)張(zhang)圖紙、每一(yi)(yi)(yi)個零(ling)件、每一(yi)(yi)(yi)個生產環(huan)節,都由一(yi)(yi)(yi)拖人(ren)自己(ji)完(wan)成(cheng)。
“農機市場的國(guo)際競(jing)爭日趨激烈,如果民族(zu)品牌(pai)不能抓住(zhu)時(shi)機迅速(su)掌握高端裝備(bei)制造技術,中國(guo)農機市場必將被國(guo)際巨頭(tou)搶(qiang)占(zhan)。”趙(zhao)剡水說(shuo),要實(shi)現國(guo)家(jia)農業現代(dai)化,保證(zheng)國(guo)家(jia)糧食(shi)安(an)全,一(yi)拖有(you)責任打造國(guo)產高端自主裝備(bei)。
2014年,我國首款商品化動(dong)力(li)換擋拖拉機上市,直接迫使進(jin)口產品大幅降價30%以上。
雖然如此,在無級變(bian)速(su)(su)拖(tuo)拉機領域,我(wo)國依然受制(zhi)于人(ren)。一拖(tuo)技術中(zhong)心副主任王東青說,2011年(nian),無級變(bian)速(su)(su)拖(tuo)拉機立(li)項(xiang)之后,一拖(tuo)曾找掌握這項(xiang)技術的一家外國企業談合(he)作,但被對方一口回絕。
作為(wei)共和(he)國農機工(gong)業“長子(zi)”,一(yi)拖對這(zhe)樣的(de)境(jing)況并不陌生(sheng)。“不怕困難(nan),勇于創(chuang)新,這(zhe)是貫穿‘東方紅’成長歷程的(de)傳(chuan)家寶。”王東青說,他們從一(yi)張白紙起(qi)步,克服了一(yi)個又一(yi)個困難(nan),最終研制成功國內首臺無級(ji)變(bian)速重(zhong)型(xing)拖拉(la)機,結束了我國350馬(ma)力以上(shang)重(zhong)型(xing)拖拉(la)機必須進口的(de)歷史。
改革(ge)開(kai)放40年來,一拖(tuo)實現了中國農(nong)機工業(ye)技術的多(duo)次創新突破,“東方(fang)紅”在世界100多(duo)個國家打響名號。但(dan)是一拖(tuo)仍保持(chi)著清(qing)醒頭腦(nao),看到我國在農(nong)機高(gao)端重大裝備及(ji)關(guan)鍵核心部件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差距就是(shi)動(dong)力,讓中(zhong)國農機裝備在世界農機市(shi)場上‘耕耘(yun)’‘收獲’,是(shi)一拖義不容辭的(de)責任(ren),也是(shi)東方紅(hong)與(yu)生(sheng)俱來的(de)使命。”趙剡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