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浙江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3月2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社杭州4月19日電?題:綠色的生機,百姓的生計——模范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湖州之路
新華社(she)記者 沈錫權、吳(wu)帥帥、張璇(xuan)、王優玲
春天的(de)絢爛(lan)起(qi)于(yu)一(yi)顆種子的(de)蘇醒。書(shu)寫(xie)綠色發展(zhan)理(li)念的(de)道路上(shang),南太湖之濱的(de)浙江湖州——這顆已經破土的(de)種子格外生機勃勃。
“綠水青山(shan)就是金(jin)山(shan)銀山(shan)!”2005年8月15日,時任(ren)浙江省委(wei)書記習(xi)近平同志(zhi)在湖(hu)州(zhou)安吉首次提(ti)出了(le)這(zhe)一關系文明興衰、人(ren)民(min)福(fu)祉的發展理念,綠色由此成(cheng)了(le)這(zhe)座江南古(gu)城發展圖景(jing)的主色調。
綠色之于湖州,是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的(de)切實(shi)行動(dong);是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的(de)不竭動(dong)力(li);是招引(yin)英才,贏得高質量發展的(de)先決條件。
10余載光陰流(liu)轉,湖(hu)(hu)州各地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xing)“綠(lv)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超前的意識和果敢(gan)的行(xing)動(dong),篳路藍(lan)縷(lv),奮發作為,綠(lv)了(le)山川,清了(le)湖(hu)(hu)水,富了(le)百姓。

俯瞰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3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綠色安居:“人生只合住湖州”
初春(chun)時(shi)節,天氣(qi)清冷。這是(shi)位(wei)于湖(hu)州(zhou)安吉(ji)縣山區高家堂村(cun)的(de)一個普通早晨,寧(ning)靜的(de)山村(cun)人(ren)家正(zheng)在準備(bei)開門迎(ying)客(ke)。
走(zou)進(jin)一(yi)(yi)家叫“亞萍民宿”的(de)小(xiao)屋(wu),女主(zhu)人方生琴熱情(qing)地告訴記者,環境整治好(hao)搞起(qi)旅(lv)游后,高家堂村(cun)的(de)面貌煥(huan)然(ran)一(yi)(yi)新,這個(ge)800多人口(kou)的(de)村(cun)子在旅(lv)游旺季每(mei)天有四五千人的(de)游客(ke)接待(dai)量(liang)。
老兩口每(mei)年經營民(min)宿收入能達8萬多元(yuan),加上打零工和(he)每(mei)月(yue)1500元(yuan)的失地(di)保險,方生(sheng)琴很滿意現在的收入與生(sheng)活。
“青(qing)清(qing)家園,凈靜村(cun)莊。”這是(shi)高(gao)家堂村(cun)的旅游口號。從(cong)2003年建設仙龍(long)湖開始,這里的鄉(xiang)村(cun)旅游就越做越紅(hong)火(huo)。“現在有企業(ye)投資11億元(yuan)在這里建滑雪場,以后夏半年漂(piao)流、冬半年滑雪,高(gao)家堂村(cun)旅游就沒有淡季了。”村(cun)委會(hui)主任潘(pan)小眾說。
在湖(hu)州長興縣水口(kou)鄉,經營農(nong)(nong)家樂(le)成了當地(di)農(nong)(nong)民的主業。不少游客說著(zhu)一(yi)口(kou)外(wai)地(di)話,有的一(yi)住就是(shi)小半年。記(ji)者采訪的水口(kou)鄉顧渚村,從事(shi)農(nong)(nong)家樂(le)經營的農(nong)(nong)戶超過80%,戶均年收益接近30萬元。
湖(hu)州全域,像(xiang)高家堂(tang)、顧渚(zhu)這(zhe)樣人氣興(xing)旺、充滿活力的村莊多達百余個。2017年,湖(hu)州市(shi)鄉村旅(lv)游(you)總收入(ru)達82.3億元,同比增長28.1%。
“5年前(qian)我剛來長(chang)興工作(zuo),同(tong)(tong)學笑話我;現在(zai)我把家安在(zai)這里(li),同(tong)(tong)學都羨慕我。”浙(zhe)江大學博(bo)士王秋艷說,“春天(tian)桃花節、夏天(tian)摘果蔬、9月太湖開捕(bu)、12月湖羊節,住在(zai)這里(li)幸福指數太高(gao)了!”
位于湖州南太(tai)湖之濱的(de)(de)月亮酒店,每到夜(ye)幕降臨便(bian)會(hui)在(zai)波光(guang)粼(lin)粼(lin)的(de)(de)水(shui)面(mian)上形成獨特的(de)(de)“心(xin)形”倒影。現在(zai),這個水(shui)月鏡花(hua)的(de)(de)“愛心(xin)”已在(zai)岸上做(zuo)成了產業(ye):“蜜月小鎮”為代表的(de)(de)新產業(ye)在(zai)風光(guang)旖旎的(de)(de)南太(tai)湖不斷(duan)集聚。
當年的造紙廠成了(le)婚慶(qing)策劃工作室,大(da)排(pai)檔成了(le)影視拍攝基地,漁船碼(ma)頭成了(le)康(kang)養中心……一度蘆(lu)葦叢生盡顯荒涼的南太湖沿線,現在(zai)是文創(chuang)、婚慶(qing)、健(jian)康(kang)產(chan)業的集(ji)聚區(qu)。
水清景美人自來。南太湖度假(jia)區黨委書記葛(ge)偉說,2007年,這里只有區區2萬(wan)人,現在人口(kou)已(yi)達(da)14萬(wan)人,去年接待游客總量達(da)740萬(wan)人次。
700多年前,詩人戴表元(yuan)曾感嘆(tan):“行遍江南清(qing)麗地,人生只合(he)住湖州(zhou)。”舊時盛(sheng)景之贊(zan)也是今日湖州(zhou)的真實寫照。

俯瞰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原鄉小鎮(3月1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綠色轉型:西塞山前重現白鷺飛
湖(hu)州(zhou)市委書記馬曉(xiao)暉說,湖(hu)州(zhou)今天喚回的(de)綠水青山背后,是長達15年觀(guan)念(nian)(nian)與觀(guan)念(nian)(nian)的(de)博(bo)弈,這是一個艱難痛苦(ku)、自(zi)我(wo)革命的(de)過程。
本世紀初(chu),湖(hu)州同樣(yang)面臨傳統發展模式帶來的(de)陣痛:印染、礦石開采(cai)等傳統產(chan)業高污(wu)染、高耗能,太湖(hu)流域水(shui)污(wu)染嚴重;毛竹等自(zi)然(ran)資源大肆砍伐、利用效(xiao)率低(di)下;農村的(de)人(ren)居環境臟亂(luan)差……
石料開采是湖州部分農村的傳統支(zhi)柱產業,曾有“上海一(yi)棟樓,湖州一(yi)座(zuo)山”的說法。
吳興區妙西鎮(zhen)(zhen)當年就是一個靠礦致(zhi)富的鄉鎮(zhen)(zhen)。2005年前后該鎮(zhen)(zhen)大大小小的礦山達(da)22座,年產量多達(da)1800萬噸,石礦利稅占(zhan)鎮(zhen)(zhen)財(cai)政收入的90%,村民收入的30%也依賴開礦。
這里就是(shi)張志和《漁歌子》描繪的“西塞山前”。在碎石亂飛、污水橫流的采礦作(zuo)業環境下,“白鷺翻(fan)飛、鱖魚肥(fei)美”的景象漸(jian)漸(jian)消(xiao)失了。
溫室養殖甲魚則是吳(wu)興區(qu)東林鎮一項有30多年傳統的富民產業,將近70%的農(nong)戶從(cong)事(shi)溫室甲魚養殖,一個甲魚大棚能(neng)給百姓帶來10萬(wan)元的年收入(ru)。
但這(zhe)是一(yi)個高污染行(xing)業:為(wei)了維持溫(wen)度,甲魚棚(peng)內需要長(chang)期(qi)生火加溫(wen),一(yi)到秋(qiu)冬,東(dong)林(lin)鎮時常成了烏(wu)煙瘴(zhang)氣(qi)的(de)“霧都(dou)”;長(chang)期(qi)投放飼(si)料和(he)藥物則讓太湖(hu)周邊(bian)的(de)小微水(shui)體成了惡(e)臭的(de)劣(lie)五(wu)類“三色水(shui)”。
取舍、抉擇,每一項挑戰固化習(xi)俗、既得(de)利益的變革(ge),都是痛苦(ku)的過程(cheng)。但(dan)轉型不(bu)(bu)能畏葸不(bu)(bu)前!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sheng)委書記(ji)習近平到安吉縣余村(cun)考察,得知村(cun)里關閉(bi)礦區、走綠(lv)色發展之路的做法(fa)后給予(yu)了(le)高度(du)評價,并在余村(cun)首(shou)次提出了(le)“綠(lv)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習(xi)近平當時還(huan)說,不(bu)要(yao)以環境為(wei)代價(jia)去推動經濟(ji)增(zeng)長,這(zhe)樣的經濟(ji)增(zeng)長方式(shi)不(bu)可持續。生態(tai)立縣或許會犧牲掉(diao)一些經濟(ji)增(zeng)長速度,但仍要(yao)舍去一些嚴重污染環境的高(gao)能耗產(chan)業(ye)。
君(jun)子棄(qi)瑕以拔(ba)才,壯士斷腕以全質(zhi)。
面(mian)對幾十(shi)年的富(fu)民產業,東林鎮(zhen)黨委書記何鋒鋒說,關(guan)停(ting)等于砸了百姓的“金飯碗”,村民能不(bu)和我們(men)急嗎?
除(chu)了(le)耐心溝通,落實補償,引進企業,安置就業,為了(le)盡(jin)早拆除(chu)2700個高污(wu)染大棚,鎮干部還帶頭走南闖北幫養殖(zhi)戶推銷塘中已放養甲魚,何鋒鋒一人就幫農民賣掉2000多噸。
“2006年,礦山一停鄉鎮財政減(jian)少了5000多萬元。最難(nan)的(de)時候,鄉鎮食堂都開(kai)不(bu)了伙。”妙西鎮黨委書(shu)記包永良回憶(yi)說。
一番刮骨斷腕,喚回綠(lv)水青山。經過10余年努力,如(ru)今的(de)西(xi)塞山,又重新(xin)出現了白鷺的(de)翩(pian)翩(pian)身影,已吸引各地游客達150萬(wan)人(ren)次。
綠色產(chan)業也在妙西鎮(zhen)落地生根(gen)。在一處(chu)礦(kuang)山(shan)原址,新建的700多畝(mu)光伏發電設施(shi)去(qu)年應稅(shui)銷售收入(ru)就達(da)2200余萬元。
2003年,浙江省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gong)程開始實施,尋找失落的家園也在(zai)湖(hu)州全面(mian)展開。在(zai)此基礎(chu)上(shang),2008年“美(mei)麗鄉村”建(jian)設又在(zai)湖(hu)州率(lv)先破題:縣域成了(le)美(mei)麗景區(qu),村莊建(jian)成特色景點。截至2017年,湖(hu)州共有市級(ji)美(mei)麗鄉村622個。

游客乘坐觀光小火車從浙江省安吉縣魯家村的休閑驛站邊駛過(3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綠色振興:把盎然生機變成百姓生計
“沒有城里人光顧何來鄉村振興?沒有產(chan)業支撐生態(tai)優勢也成不(bu)了經(jing)濟(ji)優勢。”安吉(ji)縣魯(lu)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深諳(an)此(ci)道。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fa)展(zhan)“家庭(ting)農(nong)場”,朱仁(ren)斌決定(ding)帶著村(cun)(cun)民“搶頭口水”。通過“公司(si)+村(cun)(cun)+家庭(ting)農(nong)場”的模式,魯家村(cun)(cun)先后(hou)引(yin)進了18個各不相同的農(nong)場,村(cun)(cun)里(li)還鋪上了一條4.5公里(li)長(chang)的窄軌鐵(tie)路,用旅游小(xiao)火車把農(nong)場觀光(guang)點“串”了起來。
“火車一響,黃(huang)金(jin)萬兩(liang)”,魯家(jia)村(cun)在幾年間創造(zao)了“小村(cun)經濟奇跡”:村(cun)集體資產從不足(zu)30萬元增至1.4億元;通(tong)過(guo)村(cun)集體入股旅游開發(fa),每戶一股的價值從2014年的375元,飛漲(zhang)到2017年底的19800元。
在距離(li)上海200多公里的湖(hu)州德清(qing)莫干山(shan),“相中”這片綠水青山(shan)巨大潛(qian)在價值的不僅有(you)(you)“老(lao)鄉”“老(lao)板”,還有(you)(you)不少(shao)“老(lao)外”。
“追(zhui)求優質(zhi)的生態環境是超越國(guo)家和民(min)(min)族的共識。”南非人高(gao)天成說(shuo),10年來(lai),他陸續投資超過7億元,在山溝溝里建高(gao)級(ji)民(min)(min)宿,很(hen)多朋友說(shuo)他“瘋了”。
后來的事實證(zheng)明,生態投(tou)資(zi)回報頗(po)豐(feng)。高(gao)天成說,他的“裸心”系列房(fang)間平均(jun)每(mei)個(ge)床位每(mei)年能上繳(jiao)稅款約10萬元。
“我可(ke)是(shi)德清縣旅游業第一納稅(shui)大戶哦!”高天成用流(liu)利的漢(han)語說(shuo)。
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的外(wai)國人到德清莫(mo)干(gan)山開起了(le)“洋家樂”,莫(mo)干(gan)山下(xia)農民(min)的土坯舊房也(ye)成了(le)“香餑餑”,或轉(zhuan)包或自營,一些村里(li)的阿婆也(ye)學起英語招待(dai)客人。
莫(mo)干(gan)山(shan)鎮鎮長曹婭(ya)芬說,通過生機勃勃的(de)民宿(su)產業,當(dang)地勞(lao)嶺村村民人均(jun)年收入已經達到32000元,超過浙(zhe)江(jiang)省(sheng)的(de)平(ping)均(jun)水(shui)平(ping)。
靠山吃(chi)山不斷(duan)被賦予(yu)新內涵。
一根(gen)竹子值(zhi)多少錢?
安(an)(an)吉(ji)縣委書記(ji)沈銘(ming)權(quan)介紹,安(an)(an)吉(ji)以全(quan)國1.8%的(de)竹資(zi)源,形成了占全(quan)國20%的(de)竹制(zhi)品市場、年產(chan)值(zhi)超百億元的(de)竹產(chan)業,農民收入(ru)的(de)將近一半來(lai)自于此(ci)。
竹(zhu)(zhu)燈、竹(zhu)(zhu)酒、竹(zhu)(zhu)纖維、竹(zhu)(zhu)地板……倚靠科(ke)技和人(ren)才的“催化”,安吉人(ren)把(ba)“竹(zhu)(zhu)文章”做到了(le)極致,形(xing)成八大系(xi)列(lie)、3000多個品種的格局。
借(jie)綠水(shui)青(qing)山(shan),招(zhao)各路(lu)英才,湖(hu)州正在依靠“生態引(yin)力”虹(hong)吸要素。
“專家(jia)學(xue)者多(duo)看重(zhong)居住環境,歐(ou)美發達(da)國家(jia)的(de)不少(shao)研究機構就設在風景宜人的(de)小城鎮。”落戶安(an)吉縣的(de)“國千”專家(jia)、留法博士斯康說。
戶籍人口僅有46萬人的安吉(ji)縣(xian)擁有13個院士工作站,17名“國(guo)千”專家,近80名博士。
既無高校人(ren)才(cai)優(you)勢、也無產業(ye)基礎的德清(qing)縣(xian),4年(nian)(nian)時間(jian)“無中生(sheng)有”崛起一個(ge)“地理信息小鎮(zhen)”,吸納了包括中海達、國遙在(zai)內(nei)的160余家(jia)業(ye)內(nei)重點企(qi)業(ye),業(ye)務涉及衛星發射等高科技領域,并(bing)有10位(wei)兩院(yuan)院(yuan)士(shi)在(zai)這(zhe)里(li)工作(zuo)。2017年(nian)(nian),該(gai)“小鎮(zhen)”產值超過(guo)60億元,稅(shui)收4.68億元,連續4年(nian)(nian)實現稅(shui)收翻番。

小朋友在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原鄉小鎮體驗滑草(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綠色守衛:以一流創新人才守護最美家園
打好污染(ran)防治攻堅戰(zhan)、組建生態環(huan)境部、制定藍天保衛戰(zhan)三(san)年計(ji)劃……中(zhong)國綠色發展(zhan)的道路堅定不移、蹄疾步穩。
湖州市長錢三(san)雄說:“作為(wei)‘綠(lv)水青山(shan)就是(shi)金(jin)山(shan)銀山(shan)’理念(nian)的(de)(de)誕生地,湖州要努(nu)力成為(wei)踐行理念(nian)的(de)(de)模(mo)范生,不僅(jin)要干部擔(dan)當、群眾響應,還需要借(jie)助(zhu)高(gao)水平(ping)專門人(ren)才的(de)(de)力量。”
集納一批生(sheng)態環(huan)保領域的高端人才(cai)成為“護綠使者”,又(you)是湖州的先行創舉。
讓道路“吃(chi)”尾(wei)氣,這(zhe)是斯康博士的創(chuang)想(xiang)。2014年,他創(chuang)辦的云界生(sheng)物科技有限公(gong)司落戶安吉。
通(tong)過均勻噴灑,斯康團(tuan)隊的產(chan)品對(dui)氮氧化合物(wu)、硫化物(wu)等汽車尾氣降解效率已達10%至20%,有效處(chu)理時(shi)間長(chang)達1年。
“國(guo)千”人才李光輝博士致力于水污(wu)(wu)染(ran)處理。他的(de)(de)團隊2007年(nian)起扎根湖州,已(yi)申請36項(xiang)國(guo)家發明專利,填補了國(guo)內低(di)含油污(wu)(wu)水深(shen)度(du)處理領域的(de)(de)技術(shu)與產品空白。
同樣是固廢處(chu)理(li)(li),“國千”人才車磊博(bo)士實(shi)現(xian)了變廢為寶。他研發(fa)的(de)(de)廚余(yu)垃(la)圾處(chu)理(li)(li)終端設備,一(yi)天能“消化”300公斤左右(you)的(de)(de)廚余(yu)垃(la)圾,并產出(chu)60至90公斤的(de)(de)天然有機肥。
留學(xue)回國后(hou),山東漢子車(che)磊帶(dai)著創(chuang)業(ye)夢想(xiang)來到(dao)湖州創(chuang)立(li)公司。2013年(nian),由他牽頭首創(chuang)的(de)“畜禽廢棄(qi)物熱解炭化處理(li)技術(shu)”入編(bian)原(yuan)農業(ye)部主編(bian)行業(ye)導則,處理(li)后(hou)的(de)產(chan)物可以直接(jie)用做土壤改良劑。
如何(he)讓傳統產業“綠(lv)”起來,鉛蓄電池界(jie)的(de)龍(long)頭企(qi)業天能(neng)集團借助的(de)也(ye)是(shi)人(ren)才。
7名(ming)院士(shi)、4名(ming)“國千”專家(jia)、30余(yu)名(ming)教授顧問、50余(yu)名(ming)碩博士(shi)研發團(tuan)隊……天(tian)能(neng)的(de)“外腦”讓(rang)企業2009年率先進軍蓄電池循環回收(shou)利用(yong)產(chan)業,如今天(tian)能(neng)循環產(chan)業園(yuan),一年回收(shou)處理廢(fei)鉛酸蓄電池可達(da)40萬噸,回收(shou)利用(yong)率達(da)99%。
為達到(dao)讓一個地區的生(sheng)態(tai)環(huan)境(jing)“一次(ci)性解決問題”的目標,湖州還成立了一家“國(guo)(guo)千環(huan)境(jing)研究院(yuan)”,成員由大氣、土壤、固廢(fei)、水(shui)環(huan)境(jing)、生(sheng)態(tai)圈等研究方向的10名“國(guo)(guo)千”、院(yuan)士級高層次(ci)人才組成,目前相關工作方案(an)已推廣到(dao)浙江(jiang)、廣東(dong)等省。
據湖州(zhou)(zhou)市人才(cai)辦主(zhu)任(ren)賀雪(xue)榮介紹(shao),2009年(nian)至今,湖州(zhou)(zhou)自己培(pei)育入選“國(guo)千”專(zhuan)家51名,院士專(zhuan)家工作站(zhan)70余(yu)個,“國(guo)千”專(zhuan)家數(shu)量位列浙(zhe)江(jiang)省(sheng)第三位,僅次于杭(hang)州(zhou)(zhou)、寧波。
“用一(yi)流的(de)(de)(de)(de)生態環(huan)境(jing)吸引一(yi)流的(de)(de)(de)(de)人(ren)才(cai),以一(yi)流的(de)(de)(de)(de)人(ren)才(cai)保護一(yi)流的(de)(de)(de)(de)生態環(huan)境(jing),始終把(ba)綠色這個(ge)湖州(zhou)的(de)(de)(de)(de)最大優(you)勢發(fa)揮好,堅定不移。”馬曉(xiao)暉說(shuo)。
-
深圳鹽田生態文明建設:“綠色考核”繪就山海新畫卷
為建設綠色港口,自2014年起,鹽田區與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共同建設岸基船舶供電系統,滿足船舶停泊后的用電需求,避免船舶靠岸時燒油產生大量廢氣,并降低噪音污染。2018-03-29 22:27:34
-
江西成立生態文明研究院 助力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江西省20日成立江西生態文明研究院,旨在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提供理論技術支持和戰略決策支撐。2018-03-20 18:42:54
-
湖北對市州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年度評估排名
湖北省去年印發《湖北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提出,采用綜合指數法測算各地綠色發展指標,從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等7個方面共49項進行評價。2018-03-12 18:29:1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