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題:始終追隨黨的腳步——離休干部周智夫不忘初心忠誠于黨記事
李清華(hua)、張圣(sheng)濤、楊慶民
2018年春天,吳洋的(de)外公周智夫永遠地(di)離(li)去(qu)了。但他生前上(shang)黨(dang)課的(de)身影,吳洋始終記憶猶(you)新。
當她還是個小女孩時,古稀之年(nian)的外公(gong),常常帶(dai)著(zhu)一(yi)個筆記本和一(yi)支筆,拄(zhu)著(zhu)拐杖去上(shang)黨課(ke)。此(ci)后20多年(nian)間,外祖(zu)父的腰佝僂得更厲害了,腿腳也(ye)不靈便了,但每周的黨課(ke)他從沒有(you)落下。
干休所(suo)的同(tong)志(zhi)勸他(ta)在家里(li)學習。他(ta)說:“只要我動(dong)得了,就來。”
“從姥爺家(jia)到(dao)干休所(suo)會(hui)議室,不到(dao)100步(bu)。但他負過傷,右(you)(you)肺(fei)切(qie)除近三分之二,右(you)(you)側第六根肋骨被摘除,都(dou)(dou)90歲高齡了,所(suo)以每次都(dou)(dou)走得很(hen)慢。”吳洋說,后來(lai)實在走不動了就坐輪椅,讓(rang)家(jia)人(ren)推著,還是要去聽黨課。
“姥爺晚(wan)年去上(shang)黨課,每走一步都很艱難,在(zai)我心中,他就是一名(ming)戰(zhan)士(shi),他教會了我堅(jian)持。”說到(dao)這里,吳洋的眼(yan)圈紅了。
周(zhou)智(zhi)夫生前常說(shuo),人老了(le)身體容易流失鈣(gai),但精神上的“鈣(gai)”絕不(bu)能丟,堅持學習(xi)黨的理論才能不(bu)缺“鈣(gai)”。
“父親(qin)生前常和我們講他年輕時參(can)加戰(zhan)(zhan)斗的(de)(de)往事,每次(ci)都說自己的(de)(de)命(ming)是黨給的(de)(de),是戰(zhan)(zhan)友給的(de)(de),不能(neng)對不起那(nei)些犧牲的(de)(de)戰(zhan)(zhan)友。”周智夫(fu)的(de)(de)二(er)女兒周衛平說,解放戰(zhan)(zhan)爭(zheng)時期,父親(qin)在一次(ci)戰(zhan)(zhan)斗中被(bei)一顆子彈打中左肩(jian)、貫通右肺,戰(zhan)(zhan)友們一邊戰(zhan)(zhan)斗,一邊用擔架抬著他轉移,先后7次(ci)輾轉治療才保住(zhu)了命(ming)。
認為是(shi)黨給了自(zi)(zi)己第二(er)次生(sheng)命、是(shi)戰友們的(de)犧牲(sheng)換得了自(zi)(zi)己新(xin)生(sheng)的(de)周智夫,一輩子始終不(bu)敢懈(xie)怠,對黨的(de)事業(ye)無(wu)比忠誠。
周(zhou)智夫4次跨省調動(dong),20多次變換崗位,從(cong)來都是服(fu)從(cong)安排,毫(hao)無怨言(yan)。
1968年(nian)6月(yue),在重慶工(gong)作(zuo)了11年(nian)的周智夫,家庭和工(gong)作(zuo)安穩(wen)下來,組織(zhi)又派他去遠在云南(nan)的原第二(er)炮兵某基地(di)醫院工(gong)作(zuo),他二(er)話沒說再次出發。
數次搬家(jia),最終導致他(ta)的(de)五個子(zi)(zi)女(nv)分(fen)別居住在北京(jing)、重慶、九江和徐州。一(yi)家(jia)人團(tuan)聚(ju)的(de)日子(zi)(zi)屈指可數,他(ta)的(de)葬禮是全家(jia)人聚(ju)得最齊的(de)一(yi)次。
周智(zhi)夫(fu)不(bu)僅自己(ji)忠誠于黨,也要求家人永遠不(bu)要忘了黨的恩情。
上(shang)個世紀70年代,邊境發生(sheng)戰事。小(xiao)兒子周衛民服役期滿,剛被下了退(tui)伍命令(ling)。周智夫要求(qiu)他留隊待命,做好上(shang)戰場的準備。周衛民當(dang)天(tian)就申請推遲退(tui)伍,直(zhi)到得知輪不(bu)到所在部隊上(shang)前線時,才退(tui)伍回了老家(jia)徐州(zhou)。
當時周(zhou)智夫帶著(zhu)妻子(zi)和(he)兩個小女兒(er)已搬到北京(jing)生活,周(zhou)衛(wei)民有條件(jian)要求退伍到父(fu)親身(shen)邊,但父(fu)親給(gei)他(ta)寫信說:“你回老家支援(yuan)當地建設吧,那里(li)更需要人。”父(fu)子(zi)情(qing)深,周(zhou)衛(wei)民憑著(zhu)父(fu)親這(zhe)一句話,從此就留在了徐州。
得知曾外(wai)孫潘(pan)怡(yi)霖要去(qu)國外(wai)讀(du)書,周智夫再三叮囑:“你的根在中國,學成(cheng)后要報(bao)效祖國。”
2014年12月8日,周(zhou)智(zhi)夫90周(zhou)歲生日。這一天,原第二(er)炮兵裝備部直工部領導到周(zhou)智(zhi)夫家里給他祝賀生日。周(zhou)智(zhi)夫十分(fen)高興,他說這是他戎馬一生過(guo)得最開心(xin)的一個生日。
第(di)二天(tian),干(gan)休所的同志挑選了12張(zhang)生(sheng)日照片,配(pei)上“祝周智(zhi)夫老(lao)首長(chang)健康長(chang)壽(shou)”“一心向黨(dang)赤膽忠(zhong)誠為國建功業,九旬(xun)老(lao)兵(bing)精神矍鑠家庭最幸福(fu)”祝福(fu)寄語(yu),為周智(zhi)夫制作了宣傳櫥窗(chuang)。
如(ru)今,這塊從(cong)宣傳櫥窗(chuang)更換(huan)下來的展布依然掛在周智夫家的客廳(ting)里。在周智夫的心里,這不是普通的生日祝福(fu)寄語,是代(dai)表了黨(dang)組織的肯(ken)定和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