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跨學科實踐,讓學生“走向希望的田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6:47:36
來源:新華網

這場跨學科實踐,讓學生“走向希望的田野”

字體:

  走出方寸教室,走進無垠田野,連接城市與鄉村,9月30日至10月1日,由上海市松江一中主辦的融合知識與生活——“走向希望的田野”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第六輪,吸引了一批松江一中、茸一高中、松一附校及集團成員校師生共同奔赴浦南鄉村六大實踐基地,踐行“學習的高峰體驗、成長的極致滿足與生活的別樣歷練”。

  課程先導:理論照亮前行路

  為助力學生田野調查,松江一中教育集團圍繞鄉村振興政策實踐、田野調查方法、研究報告撰寫等核心內容,開設了系列短課程。同步啟動的第五輪“課程超市”,特邀專家學者、跨學科教師、成長導師、優秀學長學姐及鄉村干部共同參與,在與學生深度交流、思維碰撞后,引導學生從“真興趣”中發現“真問題”,將“真問題”轉化為“真課題”,最終近120項課題立項。

  大巴啟動,“車廂里的黨課”同步開啟。21位教師黨員以飽滿熱情,深入淺出地解讀和學習了三農政策。黨員老師們通過“開心問答”與“專題講解”兩個環節,幫助學生加深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增強同學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課程現場:田野間的青春答卷

  9月30日一早舉行了升旗儀式,松江一中校長沈志輝以“在希望的田野上,鑄就青春的擔當”為題發表講話。沈志輝表示,本次田野調查是高中生涯的第一份“成長禮”,更是一堂深刻的“人生行走課堂”。他要求同學們要腳沾泥土,心懷天下;學思踐悟,知行合一;錘煉品格,磨礪意志;熱愛家鄉,建設祖國。

  夜晚,青春與夢想在田野舞臺上熱烈綻放。高一8班以一曲《閃耀》拉開序幕,歌聲中飽含力量,旋律中滿載希望,少年們用真誠演唱點亮了整個夜晚。第九部校園原創音樂報道劇《米市渡》,以歌舞和敘事相結合的方式,再現校友群體“敢闖敢拼、守正創新”的精神品質。

  活動正值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田埂泥土的清香漫過課本里的理論,松江一中及茸一高中高一學子帶著近120項“三農”課題走進農舍,以“青年調研員”的身份開啟“田野問政”。調研訪談中,同學們認真記錄、細致梳理,以赤子之心關注現實、關心鄉土,青春熱情與社會責任感同頻共振。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慶寺帶來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為主題的演講,他以身邊案例、通俗語言解讀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一堂田野上的“大思政課”。

  星空之下,松江一中教育集團校黨委書記郭寧偉、校長沈志輝共同點燃篝火。音樂回蕩,舞姿翩翩,師生放下拘謹,共享歡樂時光。

  當夕陽沉入稻田盡頭,“安營扎寨”悄然開啟。大家分工協作,搭帳篷、鋪地墊,歡聲笑語在田野間回蕩。75頂帳篷在夕陽下依次搭起,700余名師生席地而坐,共話“桑麻”。學生們圍坐一起,分享自己與土地的故事。有同學講述了祖輩種田的艱辛,有同學談到了城市孩子對農耕的陌生與好奇。這一夜,帳篷是課堂,田野是老師,星空是幕布,而成長,在無聲中發生。

  活動感悟:人生成長的重要一課

  活動后,學生和家長們紛紛分享了參與活動的感悟。

  松江一中教育集團高一1班王雅諾寫道,同學們積極地走入民戶,開展訪談。村干部耐心地回答,同學們仔細地聆聽,相信大家都收獲了很多。田間勞動更是此行不可或缺的一次體驗,走入泥濘的土地,帶上棉布手套,深嗅著泥土的新鮮味道……同學們兩三結伴,攥緊草梗,鉚足了勁,用力一拔,雜草便被連根拔起。活動既鍛煉了同學們的團隊協調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美好回憶。

  “這一實踐活動鍛煉了我們的膽魄。”松一附校九(2)班董嘉彤分享道,與高一的學長學姐們一同下田勞作,走訪村民家中調查,不僅讓我學會了各種農務技巧,也讓我清楚了腰涇村的風土人情與真實的農村生活。這樣的田野調查,讓我真正走近了鄉村振興的圖景。此外,與同伴一同合作完成調查、搭帳篷等任務,也讓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勞作中互相扶持,在交流中暢想未來,這些情誼也讓我更期待即將到來的高中生活。

  松江一中教育集團學生陳雨晗分享道,今天來上海市松江區腰涇村的經歷,我想,這比課本里的文字更鮮活。蹲在田埂上拔草,指尖沾著晨露和泥土,才真正懂了“勞作不易”不是一句空話。后來去走訪村里的老人,聽他們講以前過中秋的樣子:做塌餅、掛燈籠,一家人圍著說話。那些家常話和傳統習俗里,平平淡淡,卻藏著我們該記得的中秋味道。這一天沒做什么大事,卻讓我明白,生活的道理、傳統的故事,都在這些實實在在的小事里。原來,親近自然、動手勞作、傾聽長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成長課。希望以后還有機會走進鄉村,感受這份簡單而真實的美好。

  “作為家長志愿者,能參與本次田野調查,我深感榮幸。”高一12班魏榆禎媽媽分享道:在活動中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從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到親手觸摸土壤、記錄作物的實踐探索,每一步都令人動容。感謝學校提供寶貴的實踐平臺,讓教育不止于課堂。感謝老師們全程守護,悉心引導、保障安全。也感謝華政趙院長專業講解;還感謝鄉村干部務實擔當,搭建起接觸真實鄉村的橋梁;向所有為孩子們成長默默付出的師長致敬,是你們的用心,讓這場田野之旅成為他們難忘的成長印記!

【糾錯】 【責任編輯: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