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習近平強調,要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干部選拔和經濟發展重要考核內容。
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合理區間內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張高麗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采用標本兼治的綜合措施。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
今年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4%,這一數據遠低于年初制定的3.5%的年度調控目標。
1-6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685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體呈現低速增長,二季度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
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13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
1-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
1-6月,房地產開發投資36828億,同比名義增長2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3%)。
6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6.3%,增幅比5月回升1.3個百分點;上半年同比增5.14%。
平穩運行的態勢直接回應了“看空論”、“熊市論”。隨著重點項目展開和改革紅利釋放,有能力完成預期目標。
上半年消費一路爬坡式增長圖躍然紙上。業內預計,信息消費、消費金融等“新生軍”將助力擴大內需。
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對經濟規律的認識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讓不少中外專家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推進制度創新,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正是投資者期待的股市向上的重要動力源。
不出意料,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7.5%的全年目標線。對此早有預期的A股,以一波溫和反彈坦然應對。
財政收入持續低增長,各種民生保障是否會受影響?
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國內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這一經濟增速處于合理區間。
今年來各月CPI同比漲幅并不算高,居民感受到的生活壓力依然較大。需增加百姓收入,加大住保障力度。
上半年股指輪輪下跌,國外主要市場指數卻屢創新高。經濟平穩發展,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為何總跌多漲少?
目前中國經濟仍處在平穩運行的通道中,投資、工業增速、物價、就業等當前主要經濟指標依然穩健。
雖然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減速現象,但在“李克強經濟學”引導下,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可持續。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期,穩住增長、激發活力關鍵靠改革。我國重點領域各項改革緊鑼密鼓推進。









